鸭绿江放排:惊涛骇浪里的古老职业 非遗-关东文脉 梁欢欢 3855317
鸭绿江放排:惊涛骇浪里的古老职业 非遗-关东文脉 梁欢欢 385531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鸭绿江放排:惊涛骇浪里的古老职业

2024-06-07 20:19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种从春秋战国时代就传承下来的古老职业,它惊险高危、生死无常,但从业者却前仆后继。这种职业的称谓叫“放木排”,凡有大江长河之地,放排人的身影便川流不息。

20世纪30年代放排工人在码头休整

20世纪40年代放排工人在码头休整

  “要想富,先修路”。在过去没有铁路、公路的时代,想把藏于深山老林中的“财富”运出交易,只能采取手提肩挑、人推马拉的原始方式。而在临近鸭绿江、浑江生活的人们利用水运,将木材通过江水运出长白山,于是放木排这一职业应运而生。鸭绿江放排是利用鸭绿江运输木材的主要运输方式,在鸭绿江上游的临江、长白等地采伐的木材,用绳索编扎成木排放至鸭绿江下游的丹东等地。木排既是运输工具,也是运输对象。

  19世纪末20世纪初,鸭绿江流域群山叠嶂、林木茂密,树种多达160余种,森林资源极为丰富。再加上清朝入关后将这里视为“龙兴之地”,封禁长达200余年,使这一带的森林数百年人迹罕至、未遭砍伐,成为一座天然的林木资源宝库。

  清末,这一流域的森林面积有358.6万亩,储材量达12亿立方米。针叶林中的红松、白松、落叶松、赤柏松、油松等是建筑、枕木、造纸、电线杆的良材。阔叶林中的椴木、杨木、桦木、色木、核桃楸、水曲柳等是制造家具、枪托、船桨的上乘木料。如此丰富的资源,当时只能依靠鸭绿江、浑江的水运对外输送。

  1904年,日俄为争夺在我国东北的非法占有权,发生了日俄战争。之后,日本非法占领了我国东北,开始疯狂掠夺中国东北的木材。由此,木排运输业兴盛起来。

  在当时,以吉林为集散地的松花江流域被称为“北流水”,以丹东为集散地的鸭绿江被称为“南流水”。南流水从长白县顺鸭绿江到临江再一直放到老安东(今丹东)沙河口,全长790公里,木把们日夜兼程,要走两三个月才能抵达。当时的安东县(丹东)被称为“木都”,鸭绿江上游漂来的木材都到这里集中,再分散到海外等其他地方。

  鸭绿江放排主要是三个环节:扎排、放排和拆排。鸭绿江放排有不少讲究和忌讳,最讲究日子和兆头。扎排前,领工邀人结伙,合计排大小材料种类,然后选日子下河扎排。木排扎成后择良辰起程,初五、十四、二十三为月忌日,不可启排。放排的人必须身强体壮且熟习水性。

  一个木排根据大小少则七八个人,多则十多个人。其中有一个领工,统领排上一切事务,其他人则分别在木排各个边沿矫正方向。俗话说“头棹忙,二棹稳,帮棹尾棹要拿准”,就是指排上人员的分工和职责规范。头棹是经验丰富的老水手,手端杆大烟袋,一动不动地站在排头,嘴里不停地喊着左右打棹舵,一站就是一天。

  扎好的大排从高处望去如同巨大的孔雀开屏,十分漂亮。放排不仅可以降低运输成本,而且无需把木材截断运输,保证了木材的完整。

  惊涛骇浪里的生死时速,性命攸关的悲欢离合,放排人悲壮而艰辛的人生历程,构成了鸭绿江木排文化的主旋律。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提升,国内林业工人在鸭绿江上放排的运输方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来源: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