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吉林 | 乌拉满族秧歌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66400
非遗吉林 | 乌拉满族秧歌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6640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非遗吉林 | 乌拉满族秧歌

2024-07-12 16:32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乌拉满族秧歌是流传于乌拉街满族镇的满族传统舞蹈。乌拉街满族镇位于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长白山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这里是海西女真扈伦四部的乌拉部都城和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所在地,文化底蕴深厚,满族风情浓郁。 

乌拉满族秧歌1_副本.jpg

  乌拉满族秧歌在北山庙会文化空间展示公主秧歌。公主秧歌表现的是白花公主点将的传说。白花公主的英雄故事在吉林家喻户晓,满族人崇尚英雄更崇尚巾帼英雄,公主秧歌场面大,端庄高贵。

  乌拉满族秧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满族普遍供奉的玛克钦瞒尼(满语,汉意为“舞蹈之神”,其舞蹈也称莽式舞)的早期歌舞形式。九折十八式是莽式舞的基本动作,乌拉满族秧歌中的民俗秧歌表演风格及其肢体语言都来源于此。此外,乌拉满族秧歌还来源于当地古老的萨满祭礼歌舞,其动作、服饰、道具、响器、音乐等,具有满族萨满母源文化艺术的典型特征。因此,乌拉满族秧歌主要包括两种秧歌艺术形态,一是蕴含东北民族踏锤舞基因,具有乌拉本土特色和民俗符号的民俗秧歌;二是具有乌拉满族萨满文化典型元素的萨满秧歌。乌拉满族秧歌是踏锤歌舞典型形态的延续,与鞑子秧歌有着根本上的区别。《朝天子》是乌拉满族秧歌的主要伴奏曲牌,也是清代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向清廷朝贡的仪式音乐。

乌拉满族秧歌2_副本.jpg

  2015年北山庙会期间,赵成海组织乌拉满族秧歌队到北山庙会进行展演。

  乌拉满族秧歌承载着乌拉满族民众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宗教信仰和打牲乌拉习俗特征。表演中的音乐、舞蹈和服饰、道具充分体现了满族人民独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乌拉满族秧歌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群体性娱乐项目,对促进民族团结、文化认同、民众娱乐、凝聚人心、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乌拉满族秧歌3_副本.jpg

  乌拉街满族镇举办“乌拉街满族镇秧歌大赛”,旧街村满族秧歌队正在进行表演。

  自乌拉满族秧歌列入省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后,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当地,几乎所有的重大文体活动,均有乌拉满族秧歌的参与。当地已形成了两支共有100余名稳定成员的秧歌表演团队,经常受邀参加省内外大型活动。在他们的带动下,乌拉街满族镇年年举办秧歌大赛。如今,乌拉满族秧歌已成为吉林市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项目,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来源:悠游吉林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