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倻琴又称“朝鲜筝”,是朝鲜族最具代表性的弹拨弦鸣乐器,流行于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
伽倻琴音色柔和,琴声深沉,外形似筝。相传是古伽倻国嘉实王于勒采汉筝、汉筑(筝、筑都是汉族古老的弹弦乐器)之形制,加上民族特征而制成的。其形状近似于汉族民乐器古筝,由共鸣箱、琴弦、琴码三部分组成。共鸣箱长150厘米,宽25厘米、中间厚5厘米。质料分别用梧桐树板和桦木板制作。琴线用蚕丝制作。共13根弦,琴弦的两头各固定在琴头和琴尾,在琴头有弦枕。13根琴弦用码子支柱,琴头可以左右移动,调节音阶。
现代的伽倻琴,由琴框、面板、底板、岳山、琴柱和琴弦等构成。共鸣箱呈扁长方匣形,全长150厘米、首宽22厘米、尾宽26厘米,右为琴首,左为琴尾。琴框表面蒙以呈拱形的薄木板,下设底板和琴脚,底板上开有三个圆形或一字形的出音孔。琴首一端有凸起的岳山架弦和穿挂琴弦的弦孔,张13条琴弦。琴柱呈人字形,高6厘米、底宽6.5厘米,柱中钻有小孔用细弦串连,支弦于面板中部,排列呈雁行,每弦一柱,柱可移动以调节音高。
20世纪50年代以来,延边地区的伽倻琴音乐有了较快的发展,从民间流传发展为专业人材的培养。
聪颖的朝鲜族人民,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制琴经验,采用质地松软、容易振动的梧桐木制作面板(有的也用长白山生长的鱼鳞松),底板用栗木,琴框和琴柱使用红木、花梨木等质地较硬的木料制作,琴弦采用丝弦或钢丝弦。
延边歌舞团著名朝鲜族伽倻琴演奏家金震和延吉民族乐器厂合作,制成五声音阶十八弦伽倻琴。嗣后,中央民族歌舞团朝鲜族伽倻琴演奏家金力子,又研制成功七声音阶二十一弦、二十三弦伽倻琴,加大了共鸣箱,采用尼龙弦和尼龙缠钢丝弦,音响洪亮,音色优美动听。
伽倻琴的音乐特色是端庄典雅,演奏的姿势也非常优雅。演奏伽耶琴的时候,演奏者左手按弦,右手取音,可以演奏双音、和弦以及简单的复调音乐。伽耶琴的表现力相当丰富,通过演奏者纯熟的手法,能表达出人们喜悦、愤怒、悲哀等不同的情感,还能奏出雄壮、激昂的宏伟场面,尤其适于演奏轻快活泼的民间音乐作品。过去,伽耶琴的演奏者以男性居多,随着这种乐器逐渐成为朝鲜民族最主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女子弹奏者越来越多。
伽耶琴可以独奏或重奏,主要用于集体弹唱,并在民族乐队中应用。在朝鲜族有一种传统的演唱形式叫做“伽耶琴弹唱”。演出的时候,十几位身穿民族服装的朝鲜族女子在舞台上一字排开,将伽耶琴的尾端放在地上,首端放在右膝上,左手按弦,右手取音,表演者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交融,优美动听。
伽倻琴艺术是朝鲜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无论是它的造型、制作材料,还是它的音质音色、音乐表现风格和演奏方法,均体现着朝鲜族人民的性格内涵,充分反映了中国朝鲜族人民生活的历史形态。
2011年5月23日,伽倻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