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吉林丨满族民歌 非遗-关东文脉 邱珮峰 3941940
非遗吉林丨满族民歌 非遗-关东文脉 邱珮峰 394194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非遗吉林丨满族民歌

2025-04-25 16:17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满族民歌-吉林非遗.jpg

  满族民歌内容丰富,较之汉族民歌,多了一些渔、猎、牧劳动和八旗兵出征及思念亲人内容歌曲。其歌词语言通俗、活泼,其旋律质朴、简明。

  农村中的满族民歌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满族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歌唱,活泼动情的小唱几乎涉及到满族整个人生礼俗,唱出了他们的愿望和心声。

  自降生听《悠摇车》,稍大一些学唱《小板凳》《河河沿》,童年的《抓嘎拉哈歌》,少年的放牧山歌,青年的情歌、结婚的喜歌,出征的战歌,围猎的猎歌,以及丰收喜庆,岁时节日,祝福贺寿,凯旋庆功,悲欢离合都有歌。

  民歌形式

  满族民歌有摇篮曲、儿歌、情歌、劳动歌、风俗歌、山歌、小调、喜歌、战歌、叙事歌等等,形式多样,内容几乎包括其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其音乐也各有特色。

  摇篮曲,也称“悠悠调”。在满族中流传最广,几乎每个满族孩子都是在这种优扬、平稳的曲调中成长起来的。流传的《摇篮曲》有满语的,汉语的,最多还是满、汉语兼有的。

  劳动歌,满族先民在渔猎时,常吹牛角或海螺为号,敲锣打鼓,声势浩大。猎毕,就在野外歌舞欢宴,富有节奏的劳动号子发展成旋律流畅的劳动歌,容纳了广阔的生活场景。

  山歌,满族人用热烈奔放的山歌,抒发其对家乡和劳动的热爱,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劳动歌。其中赞美富饶壮丽河山的山歌称为“夸山调”,满语民歌《巴音波罗》歌唱丰收,就属于这种山歌。另一类是对口喊唱的叫“爬山调”,多在放牧时赛唱。这类山歌,常是你一句我一句的对口喊唱,俗称“拉锯”、“抬扛”。歌词即兴而编,多是触景生情开口就唱,节奏自由强烈,曲调高昂开阔,情绪奔放,酣畅。《靠山调》《爬山调》等曲调被八角鼓、单弦等曲艺广泛吸收。

  传承保护

  2021年12月15日,满族民歌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属于“传统音乐”类项目。

       图片:图虫创意

初审: 邱珮峰   复审: 曹淑杰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