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吉林 | 蒙古族民歌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0615
非遗吉林 | 蒙古族民歌 非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061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非遗

非遗吉林 | 蒙古族民歌

2025-09-19 11:0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蒙古族民歌内容丰富、节奏自由、情感细腻、曲调高亢、悠扬婉转、回味深长。它可分为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两类,长调民歌一般以蒙古语演唱,篇幅广、气息长、情感深,颤音运用细腻独特、曲调悠远,旋律、唱腔体现出草原民歌辽阔、粗犷的特色;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混居的半农半牧地区,多用汉语演唱,篇幅短小,节奏齐整,节拍固定,喜用叠字、歌词简单、自由灵活。

非遗吉林 蒙古族民歌.png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历代蒙古族民间艺人根据真人真事创编而成的民间歌曲,它产生并流传于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多数作品形成于20世纪初至40年代间。

  现在搜集到的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共128首,其中的代表作有《陶克涛胡》《龙梅》等。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既可清唱,也可用乐器伴奏演唱,常用的伴奏乐器有马头琴、四胡、蒙古筝等。表演时演唱者可以自唱自奏,也可与多名伴奏乐手合作。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形式多样,主要包括《陶克涛胡》《成吉思汗之歌》《赞马》等聂林道(喜宴赞颂歌),《龙梅》《高小姐》《金姐》等依那嘎道(情歌),《父汗为铙》《母训子》《额真哈吞》等苏日嘎林道(教诲歌),《江梅》《二姑娘》《敖思尔玛》等高木达林道(怨恨歌),《沙恩吐宴歌》《金良》《父母的心》等好日民道(婚礼歌),《波如来》《十二属之歌》等呼和特音道(儿歌),《瑟古乃都》《十方神灵》等太嗨林道(祭祀歌),及博道(蒙古萨满教歌)和安代道(安代歌)等。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根据演唱场合可分为“图林道”和“育林道”,“图林道”是在正式而庄重场合演唱的正歌,“育林道”是正式场合以外演唱的副歌。根据音乐特点又可分为“乌日图道”和“宝古音道”,“乌日图道”为长调民歌,“宝古音道”为短调民歌,其中长调民歌节奏自由,情感深沉,具有辽阔、豪爽的艺术特色;短调民歌则节奏整齐,音域相对窄一些,具有即兴灵活的艺术特色。总的来说,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中短调多而长调极少。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

  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是古老的郭尔罗斯民间文化的遗存,体现着当地蒙古人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2008年6月14日,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图虫创意

  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张彦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