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古老而绵延至今的节日,是一个醒目的中国文化符号,承载着诸多丰富的文化内涵,令平淡的生活增添了悠长的意味。 [详细]
2020-06-28 文艺报农历五月,依照十二地支的月历次序,属午,又称午月。端午,指五月的首个第五天,即农历五月初五。 [详细]
2020-06-28 人民日报到了今天,端午节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更是早已走向海外,成为多国民众喜爱的饮食和活动。习俗不仅多还都很“生活”端午节不是只有吃粽子和划龙舟,还有许多丰富习俗。这些特定习俗,是古人对时节的深刻观察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利用自然资源来主动防疫的智慧。不管形式如何... [详细]
2020-06-24 人民网划龙舟是端午节传统民俗之一,社区广场上,一场旱地龙舟赛热闹举行。当天,社区还设置了儿童诵读经典诗歌,居民包粽子比赛等活动。老师们泡糯米、切蜜枣、拌馅料……准备就绪,孩子们都围过来跟着老师一起学包粽子。在老师指导下,孩子们裹粽叶、包糯米、绑绳子,不一会儿,一个个粽子就包好了。22日,江西省上高县敖阳... [详细]
2020-06-24 央视网端午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的节俗活动丰富多彩,诗情浓郁,不但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过去的皇宫中也颇受青睐。而且,由于皇家的特殊需要,一些节俗又有新的发展,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这一变化,在唐代以后尤为明显。 [详细]
2020-06-23 齐鲁晚报还记得在端午节一早,第一项并不是吃粽子,而是在母亲用艾蒿泡过的水里洗脸洗手。 [详细]
2020-06-22 人民网秋防疟疾,冬防哮喘,春防麻疹,夏防痢疾,各个节日都有不同规模的防疫项目,而端午节则是对疫病的一次大围剿,人们所戴、所佩、所吃、所喝、所行、所为,无不与防疫避暑抗病毒有关。 [详细]
2020-06-19 光明网2020年6月13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吉林,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系列活动于5月19日至6月13日陆续亮相,全省各地纷纷展开非遗行动,赋予了“遗产日”融合创新的新意义,展示了非遗赋能美好生活的新姿态。 [详细]
2020-06-16 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