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鸽子楼”的前世今生!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0622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长春“鸽子楼”的前世今生!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290622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长春“鸽子楼”的前世今生!

2019-06-26 16:24 | 来源: 吉林日报

  走进吉林大学朝阳校区,有这样一栋庄严的大楼——远观时,能看到楼体上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花纹;走近观察,则能看到一个个像是随意涂抹的“之”字型的图案。

  这栋大楼是由著名建筑大师刘鸿典设计的,为了使整体外观看起来不是那么暗沉和死板,他别出心裁地在墙面上设计了这些图案。

  这一设计不仅是这栋建筑的一大特色,后来还成了一种众所周知的“标签”——由于这些图案看起来就像一只只形态各异的鸽子,这栋楼也被人们称作“鸽子楼”。

  说到刘鸿典,就不得不提到梁思成和童雋两位著名的建筑学家。

  1928年8月,梁思成先生回国后到沈阳东北大学任教,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刘鸿典就是在那之后成为了梁思成的学生。

  1930年,童寯(jùn)先生从欧洲回国,同样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

  可惜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使得学校无法再正常运营下去。童寯先生在帮助学生脱离险境之后,自己也要举家离开沈阳。当时能带走的东西十分有限,即使是这样,他仍然将东大建筑系教学用的幻灯片(当时的幻灯片是4英寸的方形玻璃片,很重)随身携带。

  童寯先生对建筑事业的这份热爱和执着,也深深地影响了刘鸿典,使他受益匪浅。

  由于东北沦陷,东大建筑系仅存在了三年时间就被迫解散。

  但就在这三年的时间内,东大建筑系仍然培养出了刘致平、刘鸿典、张镈、赵正之等学有成就的建筑学者和大师。

  而正是因为有梁思成和童寯这样的恩师,刘鸿典才能在建筑学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或许也是受到两位先生的影响,后来刘鸿典也成为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良师。

  东大停课后,许多学生都饱受战乱之苦,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刘鸿典也是其中一个。

  后来,他曾在上海交通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担任建筑师;也曾在上海创办宗美建筑专科学校,兼营建筑师业务。但是在他心里,对东大仍然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因此当东大复校后,他欣然接受东大了聘请,前往任教。

  1950年,东大易名为东北工学院。

  为了完成建校任务,学院成立了建校委员会,由刘鸿典担任副主任委员。由于建校规模十分宏大,刘鸿典做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给当时的学生留下了及其深刻的印象——1951级全班19名学生停课,一起参与建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就这样,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气势雄伟、功能合理、环境优美的的校园诞生了。

  很久以后,刘鸿典的学生回忆起这件事,说那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机遇”,使他终生受益难忘。

  在刘鸿典近40年的教育生涯中,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学生,其中很多人都成为了当代建筑界的精英。

  他将从梁思成先生和童寯先生身上学到的东西发扬光大,又将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变成一堂堂课讲给学生们听,这种一脉相承,正是我国建筑界发展得越来越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刘鸿典设计的鸽子楼,被吉林大学朝阳校区作为地球科学学院的教学楼使用着。

  每天,有许许多多的学生在这里上课、学习,度过他们的大学时光。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传承。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