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
作词乔羽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儿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敞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一条大河波浪宽” 指的是哪条河
《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似乎没有哪一首电影歌曲像《我的祖国》那样影响深远、广为传唱。
这首歌的歌词平易亲切,朗朗上口,没有标语口号。它把祖国的概念形象化、艺术化了:她的土地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她的人民是“姑娘好像花儿一样,小伙心胸多宽广……”她待人处世的信条是“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
这首歌的首唱郭兰英曾问歌词作者乔羽:“你这歌词写的‘一条大河’,到底是哪条河啊?像《白毛女》里的河?还是长江、黄河?”郭兰英这样问,是因为影片《白毛女》一开场就出现了一条流淌在村前的河,牧羊人唱道:“清清的流水蓝蓝的天,山下一片米粮川……”
乔羽告诉她:“你就想象这是中国土地上一条伟大的河,也许它就从你家门前流过,你每天都能看到它的波涛汹涌,让人心潮澎湃……”
长影的老电影差不多每一部都有两三首插曲,有的插曲特别好听,就传唱开了;有的不那么动听,也就默默无闻。《我的祖国》无疑是其中影响广泛、深入人心的佳作。那么,这首歌是怎么写出来的?“一条大河”到底指的是哪条河呢?
对于这首歌的创作经过,有好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导演沙蒙把影片拍完了,插曲的歌词却还没有写出来。编剧花费几个晚上编写了名为《我的祖国》的歌词:祖国啊,我的母亲!您的儿女,离开了您温暖的怀抱,战斗在朝鲜战场上。在我们的身后,有强大的祖国……
为影片作曲的刘炽看了歌词连连摇头,说:“歌词的意思虽然不错,但没有韵律,不但谱难写,而且即便写了,也难于流行。我看这样吧,歌词我请乔羽来写。”刘炽和乔羽有过成功的合作,他们一起为《祖国的花朵》创作了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乔羽奉命来到长影,当他提起笔来,却又有些犯难了。影片是表现抗美援朝期间上甘岭战斗生活的故事,按常理歌词应写得雄壮些。但他又觉得如果按照战斗的调子写,感觉有点“靠”,就像舞台演出中,红色背景下演员着红装一样,颜色太近,没有反差和对比,效果也出不来。
乔羽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在感到自己创作思维几乎枯竭时,我忽然想起了为创作《红孩子》的电影剧本去中央苏区渡江时的情景。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长江,那是多么大的场面啊!长江很阔,我们乘的渡轮要两个小时才能到对岸。长江水很清,江上有许多帆船,那船上的帆很白,和‘泥糊涂汤’般的黄河完全是两样子的。过了长江,一眼望去,漫天遍野到处都是一片碧绿的水稻田,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水稻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感觉一找到,歌词创作就顺利起来。“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经过十多天的反复吟哦推敲,乔羽写完了《我的祖国》三段歌词。歌词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歌颂了祖国。可是,这歌词跟上甘岭的气氛有些不太贴合,从表面上看也没有太强的政治性,大家能接受吗?乔羽心里没底,将稿子交给了导演沙蒙。沙蒙拿着稿子,竟然一声不吭地足足琢磨了半个小时,然后突然一拍大腿,大声叫道:“行了,就它了!”
第二天,沙蒙又拿着稿子来找乔羽,说:“大家看了你写的歌词都认为写得很好,就是觉得‘一条大河波浪宽’这句写得有点小气。为什么不写成‘万里长江波浪宽’或者‘长江万里波浪宽’,这不就更有气势吗?”
乔羽思考片刻说:“用‘万里长江’‘长江万里’也可以,气势也大。但长江虽长,在全国的范围内还算少数,没有见过长江的人也有很多。这样写可能会让那些不在长江边上的人从心理上产生距离,失去了亲切感。而且从对祖国的体会来说,不管你是哪里的人,家门口总会有一条河,河上发生的事情与生命息息相关,寄托着你的喜怒哀乐。只要一想起家,就会想起这条河。我想还是用‘一条大河’更好些……”
沙蒙被乔羽说服了。当刘炽看到这首歌词时,也一下子被其中的诗意打动了……就这样,一首著名的电影插曲诞生了。
在长春的影迷中,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一条大河”的版本:
乔羽被请到长春为沙蒙导演的电影《上甘岭》写歌词时,看了剧本,看了样片,一时不知从哪儿写起。他住在长影的小白楼里,小白楼外面就是成片的树林,挺拔的青杨,婀娜的白桦,环境十分幽雅。而在树林的一侧有条小河潺潺流过。小河不长也不宽,即使是雨季也就三五米的样子。乔羽站在小白楼的窗前构思歌词的时候,看见了那条从树林前流过的小河,由小河联想到黄河、长江,以及他心中的大河,那美妙的歌词便从这条大河生发开去,不断地流淌出来。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长影旁边的小河早已不见踪影。在我刚到长影时的1975年,还见过那条小河,长影四周还有大片农田,种着水稻和蔬菜。乔羽在长影写歌词的时候,全国刚解放不久,长影四周的农田远比我刚到长影的时候多,说不定乔羽真的站在那条窄窄的小河旁,看见小河泛起涟漪,还闻到了不远处的稻花香呢!
待作曲刘炽谱好曲子后,导演沙蒙和作词乔羽都十分满意。导演请了几位歌唱家试唱,但是都不能让他们感到满意。这时,乔羽推荐了郭兰英。在刘炽的辅导下,郭兰英只唱了一遍,她那清脆甜美的嗓音,立刻赢得了导演的赞许。
1956年,电影《上甘岭》上映后,歌曲《我的祖国》立刻在全国流行起来。
乔羽在创作这首歌的歌词时,到底是受了什么启发?是他去江西途中看见的长江,还是长影前面的那条小河?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乔羽和刘炽写出了一首好歌,这首歌曲已经成为经典,传唱不衰。(王霆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