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街是长春城的一条重要街路,它始建于上世纪初的满铁附属地时期,迄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百年老街两侧,分布着近代长春的一些重要建筑,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春日报社社址、长春历史上的第一个加油站等都位于街路两侧。如今,很多昔日的建筑已经消失了,但在北京大街上,仍保留了几处市级文保单位。本期长春地理,我们就到北京大街上去看看,这里曾经有哪些建筑?
1908年,日本满铁修建了一条从西广场到大经路、大亚通(今贵阳街)、新发路交会处的街路,这条街最初名为怀德街,西北东南走向,长1221米,宽24米。1922年,改称八岛通,国民党占领长春期间改称北京大街,沿用至今。
北京大街上的市级文保单位
今天的北京大街是昔日满铁附属地的重要街路,两侧分布着那个时代的许多重要建筑,它们在长春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留存至今的建筑,有不少被列入市级文保单位,距离西广场约100多米的道路西侧,有一座八岛通水塔就是其中之一。日本满铁于1912年修建了西广场水塔,八岛通水塔是1933年增建的。水塔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高度38.15米,内径13米,容量1000立方米。建筑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可塑性,在浇注时作了许多线角,下部由8根钢筋混凝土柱子作支撑,蓄水池底部作台阶状回收,设计者将在兼顾水塔功能的同时,兼顾视觉效果,这是非常难得的。这座水塔在今天看来仍堪称完美,如今,它是长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在今天的北京大街与嫩江路交会东南角是中国移动公司青岛路营业厅大楼,在历史上,这里曾是满洲弘报协会和伪满洲国通讯社旧址。该建筑地上三层,局部有地下室,总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高16.1米,塔楼高20.56米,1938年12月竣工。国通社(伪满洲国通讯社的简称)是日本基于“一国一通讯社”的方针而设立的,直接隶属于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它实际上是日本通讯社设在伪满洲国的分支机构,对伪满洲国实行新闻垄断统治。满洲弘报协会后改为满洲新闻协会,是国通社所属的四大新闻机构之一,是官办性质的新闻社团。新中国成立后,该楼曾先后由吉林日报社、吉林省人事厅、司法厅使用。
在北京大街与人民大街交会的西南角是今天的胜利公园。胜利公园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最初称“西公园”,是满铁利用头道沟的天然景观修建的,1910年始建,1925年粗具规模。1938年11月,西公园被日本人改称“儿玉公园”,1945年8月苏军军管长春时,改称“鲁迅公园”,1946年5月,国民党占领长春时,改称“中山公园”,1949年3月,长春市人民政府改其名称为“青年公园”,新中国成立后改称“胜利公园”。
在北京大街与新发路交会处西北角是欧亚商都奥特莱斯所在地。这座建筑是历史上的宝山洋行旧址。这座建筑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一直是长春市最高建筑记录的保持者。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局部七层,整体呈船舰形,顶层设屋顶花园和旋转楼梯, 1938年建成。店主是日本人前田伊织。宝山洋行经营600多种商品,主要服务对象是日本人和外国人,日伪统治者称它为“满洲(全中国东北)第一”。新中国成立后,宝山洋行先后由中国百货公司长春营业部、长春百货二商店、长白山百货商场、中兴大厦、欧亚新发商厦等使用。
曾经的“日本武官府”和学校
在今天的北京大街1号,是瑞鑫国际医院大楼,而这处楼址是日本海军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曾经的日本海军司令部也称“日本武官府”,建筑是一栋白色二层小楼,门廊和窗户都是半转型,设有院墙,伪满时期建成。日本海军武官府是原日本海军省驻中国东北的代表机构。长春沦陷后,改为日本海军驻伪满洲国武官府,是负责协调日本海军与日本关东军关系和收集苏军远东海军情报的机构。1938年,该机构更名为“日本驻伪满洲国武官府”。1945年,苏军在此设立日本关东军缴械司令部,也就是伪满洲国高级官员和关东军将校收容所。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由长春市教师进修学校使用,改革开放后,原建筑被拆除,原址建成新楼。
如今位于北京大街的长春市广播电视大学培训楼址,在历史上是长春高等女子学校旧址。长春高等女子学校建于1923年4月,这所学校,教室、礼堂、体育馆、游泳池等设备十分齐全,是培养符合日本殖民统治的“贤妻良母”的学校。1925年,该校改称“日本长春高等女子学校”,1932年,改称“敷岛高等女子学校”。1946年,国民党占领长春后,改为“长春市女子中学”,1952年,改为“长春市第四中学”,1957年,改为“长春市第十一高级中学”,1961年,改为“长春市第十一中学”。1998年,长春市第十一中学迁入位于绿园区景阳大路2666号的新校址。2000年,原校舍被拆除,新建了长春市广播电视大学培训楼。此外,在这所学校的东南,有一栋二层砖混楼房,称为“杏花寮”,是长春高等女子学校宿舍。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作为民用,后又接建了一层。2017年也被拆除。
那些消失的历史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今北京大街和人民大街交会处,有一座长春公交加油站,这座加油站是伪满洲国时期修建的,是长春最早的加油站。北京大街与广厦胡同交会处东南角有一栋三层楔形楼房,是伪满时期唯一英文新闻社。2010年,原建筑被拆除。
北京大街与人民大街交会处西北角是长春游泳场旧址。长春游泳场是西公园(今胜利公园)于1929年7月17日开设的游泳场。伪满洲国成立后,根据伪国都建设计划,为建设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南段),将游泳场拆除,在白菊路另建。原址现为乐府大酒店。
北京大街与广州路交会处东北角是满洲土木建筑协会新京分馆旧址,原建筑地上二层,建筑立面为水泥拉毛,建筑面积622平方米,1933年建成。伪满后期,在原二层的基础上又接建了一层,外立面也发生很大变化。1955年,建筑划归吉林省政府,作为职工住宅使用。2010年,原建筑被拆除。
北京大街与广州路交会处东南角的一栋二层楼房曾是伪满新京建筑助成株式会社旧址,1933年建成。伪新京建筑助成株式会社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施工和管理。株式会社白山商店和大同商会也在此楼办公。2003年,原建筑被拆除。
北京大街建筑大厦,其正门的门牌号为贵阳街287号,这处建筑所在地址原是株式会社福昌公司新京支店旧址,主体三层,两翼二层,呈转角形,1932年建成。株式会社福昌公司是1929年在大连成立的著名企业,经营石材、木材等建筑材料,还从事保险和土木建筑等业务。1932年在新京(长春)设立支店。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曾是长春日报社所在地。2003年,原建筑被拆除。
株式会社福昌公司南侧是东亚烟草株式会社新京贩卖所旧址。该建筑为楔形二层楼房,建有地下室,正门开在建筑的北侧。东亚烟草株式会社是日本人开办的烟草工厂,1937年更名为满洲东亚烟草株式会社。20世纪90年代,原建筑被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