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历史上那些充满殖民色彩的街路名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01003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长春历史上那些充满殖民色彩的街路名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01003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长春历史上那些充满殖民色彩的街路名

2019-12-02 15:57 | 来源: 长春日报

  上世纪初,日本在长春建设了满铁附属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中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长春沦为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从满铁附属地到伪满“新京”规划,建设的城区道路,其名称多带有日本特色,有着浓厚的殖民色彩。

  满铁附属地当局在对早期修筑街路命名时,考虑到长春当地居民对日本人侵略扩张的警惕,临时采用长春当时习惯以序号命名的方式,如东横一街、东横二街、东横三街等。但随着日本势力的不断扩大,殖民主义野心增强,1922年,公然用日本人姓氏命名取代原来的街路命名,如将最初名为南直街的人民大街,更名为中央通,将原名为东斜街的胜利大街更名为日本桥通,将原名为西斜街的汉口大街更名为敷岛通。今天的长白路,最初叫东横一街,更名为日出町;今天的黑水路,最初叫东横二街,更名为富士町;今天的黄河路,原名叫东横三街,更名为三笠町;今天的长江路,原名叫东横四街,更名为吉野町;今天的珠江路,原名为东横五街,更名为祝町;今天的天津路,原名为东横六街,更名为室町。今天的辽宁路、丹东路、杭州路、四平路、松江路、嫩江路,对应的西横一街、西横二街、西横三街、西横四街、西横六街、西横八街,分别更名为河泉町、露月町、雨衣町、锦町、平安町、千岛町。铁道北各横街,即今天的铁北一、二、三、四路,分别更名为住吉町、高砂町、尾上町、春上町。当时的“通”指的是纵或斜走向的大街或大路;町指横向的街﹑路﹑巷﹑镇;丁目指的是区﹑段﹑小街或巷;番地是门牌号。伪满洲国是日本人扶持的傀儡国家,满铁附属地的名称并没有修改,仍沿用之前的名称。

  1945年,随着伪满洲国的垮台,大多数带有浓郁殖民主义色彩的街路都被更了名。昔日满铁附属地内的街路,多被以大江大河的名称,如长江路,黄河路;或全国各省份的地名,如浙江路、珠江路、杭州路、厦门路等,道路呈东西走向的为路,呈南北走向的为街,如人民大街、汉口大街等。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