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溥仪逃亡时刻的伪满皇宫兴运门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01725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见证溥仪逃亡时刻的伪满皇宫兴运门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01725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见证溥仪逃亡时刻的伪满皇宫兴运门

2019-12-12 10:53 | 来源: 长春晚报

  伪满皇宫博物院因见证了一段特殊的历史,成为绝大多数外地游客到长春的必游之地。游伪满皇宫,跑马场是很多游客的第一站。出了跑马场,就到了伪满皇宫的内廷入口,这就是兴运门。它的宽和高都约3米多,两扇朱红的大门上镶嵌着铜钉,大门上方有门楼,门楼上方镶嵌着兰花御纹章,下面为繁体的“兴运门”三字。这座门的特殊,在于它在溥仪心中有着非凡的寓意,却又见证了这位傀儡皇帝走上逃亡之路前的最后时刻。

  ●兴运门的修建及背后的钟表

  在“兴运门”三字下方的门楣上,雕刻着二龙戏珠的浮雕图案。据记载,兴运门建成于1934年1月,当时正值溥仪第三次登基成为伪满洲国皇帝前夕,溥仪到东北的最大梦想便是“龙归故里,国运兴隆”,他认为自己即将成为九五至尊,便命人在这座门的门楣上雕刻了二龙戏珠图案,并亲自将其命名为“兴运门”,希望国运从此兴隆。

  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兴运门背后的钟表定格在9点10分。据介绍,这个时刻指的是1945年8月11日晚9点10分,是溥仪离开伪满皇宫、走上逃亡之路的时刻。关于溥仪逃亡的时刻,目前学界有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溥仪在这个时间离开,也有人认为是当日午夜离开,其根据均为亲历者的回忆。

  ●溃逃前伪满官员得到遣散费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介绍,1945年8月11日是关东军规定的溥仪等人必须离开伪满皇宫的最后一天,当天上午,宫内府为留守人员发放遣散费,很多人一拿到钱便各奔东西了,但溥仪的随侍们仍非常忠诚地追随他。溥仪给每名随侍发了4万元“安慰费”,给跟随他的李国雄发了5万元。李国雄是跟随溥仪多年的老仆,溥仪将一些特别重要的物品交给他装箱,例如龙袍以及最珍贵的手卷等。

  与此同时,伪满政府各部大臣们也都在溃逃前夕发了一小笔“国难财”。据伪尚书府大臣吉兴说,他那天收到伪国务院派人送到家中的3万元,曾问来人“这钱是干什么用的”,答复为“不知道!反正是每个大臣一份”。一会儿,伪军事部又派人送来2000元,还有一张10万元的支票,可是银行已不再支付现款,支票形同废纸。当时低一级官员也都有份,连汪伪政府驻满使馆人员都有。

  ●溥仪家族及伪满头面人物踏上逃亡之路

  据王庆祥介绍,当时,伪皇后婉容早早由宫里的几个太监服侍着上了火车。宫中最后只剩下溥仪和他身边的“宫廷学生”溥俭、毓嵣以及随侍李国雄,还有李玉琴和在她身边的溥俭之妻叶乃勤、毓嶦之母四太太以及乳母二嬷,一共8个人。

  当晚,吉冈安直通知他们前往通化省临江县大栗子沟。溥仪溃逃的幕后指挥者是“帝室御用挂”吉冈安直,溥仪逃亡的汽车就是他调来的,一共4辆,第一辆坐着3个日本人,除吉冈安直外,还有伪祭祀府总裁桥本虎之助,此人曾任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日本宪兵司令官、日本近卫师团长和陆军次官等职务,还有一个日本人是宪兵曹长浪花,他是负保卫之责的。李玉琴和叶乃勤、毓嶦之母四太太、乳母二嬷上了第二辆车,溥俭和李国雄上了第三辆车,溥仪和毓嵣则上了最后一辆车,车前车后跟着4辆摩托。1945年8月11日,一行人出了兴运门,直奔长春东站。在长春东站,他们登上了溃逃专列“展望车”。跟溥仪一起登车的,还有许多伪满的头面人物,如伪参谋府议长臧式毅、副议长桥本虎之助等,伪总理大臣张景惠,大臣卢元善、阮振铎、于静远等。

  兴运门并没有给溥仪带来兴旺的运气,却见证了他逃亡的时刻。(文中图片由王庆祥提供)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