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仿吾:黑土地上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038972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成仿吾:黑土地上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03897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成仿吾:黑土地上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2020-01-15 14:28 | 来源: 长春晚报

  在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广场上,有一尊成仿吾的塑像。这位我国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和教育家,其红色教育的足迹可以追溯到1931年在鄂豫皖根据地。其后,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他,又在延安创办陕北公学。解放后的1952年,他来到东北师范大学,成为黑土地上高等教育的开拓者。

  新中国成立初期,成仿吾曾于1952年至1958年在东北师范大学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他是中央为吉林省配备的为数不多的长征干部之一。要了解成仿吾对东师的贡献,首先需要知道他此前在教育界的贡献。

  ●在鄂豫皖根据地创办多所学校

  成仿吾从事教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1924年,当时正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成仿吾被聘任为广东大学理学院物理和德语教授,后来又兼任黄埔军校入伍生部政治教官。他讲授的科目之所以文理双飞,是因为成仿吾留学的专业为枪炮制造,他在留学期间还掌握了4门外语。

  大革命失败后,成仿吾前往欧洲,在法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9月,他根据党的指示回到上海,被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长、省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会主席。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二大根据地,全盛时期辖20多个县,350多万人口。苏区内普遍建立了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以及工会、共青团、贫农团等群众组织,还有工厂和银行。成仿吾在这里创办了列宁师范学校和多所列宁小学,为扫除文盲、宣传革命道理,提高苏区人民的文化水平做出了贡献。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成仿吾受省委书记沈泽民之托取道上海,辗转来到中央苏区,向中央汇报鄂豫皖情况,随后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政府委员,担任教育委员会委员。不久,又被调到中央马克思主义学校(中央党校前身),代表中宣部长潘汉年为宋任穷等高级班学员讲授《共产党宣言》等课程。之后,他便以这里为起点,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延安陕北公学被称为“妈妈校长”

  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很快就恢复了中央党校,成仿吾担任教务主任。西安事变后,特别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大批有志青年奔向延安,寻找抗日救亡道路。为满足这种需求,抗日军政大学一度专门招收来自国统区和敌占区的学员。但这种做法仍旧满足不了学员井喷式的增长,于是,中央决定成立陕北公学,指定成仿吾为校长。在筹办时,该校曾取名为陕北大学,但蒋介石横加干涉,称“陕北已经有了一个抗大,再不能有什么大学了”。

  陕北公学成立后,两个月就招收了近600名学员。他们分别来自包括台湾在内的29个省、市,还有从南洋、越南、朝鲜远道而来的学生。与此同时,公学还在可想而知的忙碌中配置了干部和教师队伍,安排了校舍和配套生活设施,编写了急需的教材,其中有些事情是成仿吾直接写信给毛泽东才得以解决的。

  关于管理干部和教师来源问题,毛泽东在接到成仿吾的报告后,马上从抗日军政大学和其他单位将邵式平、周纯平、袁福清、张瑞华(聂荣臻夫人)等人调往公学,分别担任教务处长、总务处长等职务。同时,通过白区地下党将艾思奇、何干之、周扬、李初梨等秘密送往延安,使陕公有了著名文化教育工作者,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和教学质量。

  经过几个月准备,陕北公学于1937年11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这个日子后来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建校纪念日之一)。开学当日,成仿吾主持典礼并致开幕词,随后,毛泽东发表了题为《目前的时局和方针》的演讲,这篇演讲稿后来被收入《毛泽东文选》第二卷。

  陕北公学成立后,党中央对其教学高度关注,毛泽东建议所有政治局委员都要到这里讲课,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张闻天、任弼时、王若飞等都曾到学校讲课或发表演讲。毛泽东更是以身作则,几乎成了这里的编外“教员”,1938年3月3日《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的临别赠言》等演讲稿后来被收入《毛泽东选集》或《毛泽东文选》中。

  在管理陕北公学期间,成仿吾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除备课讲课,他还经常深入到师生中了解情况,征求大家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当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来校做报告时,他总是和全校师生员工一起听讲,随后组织大家讨论。据陕北公学的老学员回忆,当时的成仿吾几乎每天清晨都出现在操场上和师生们一起过军事化生活。当学员在课外打球、拔河时,他便站在场外,为大家鼓劲、加油。

  当时,日军飞机经常来延安轰炸。一次,周恩来正在做报告,突然传来空袭警报,周恩来和成仿吾站在高处,镇定地指挥大家疏散、隐蔽,直到师生们都转移到安全地方,他们才进入防空洞。

  学员们都觉得成仿吾既是领导,又像亲人。一天,他在给学生上课时收到一张纸条,上面写道:“你是我们的妈妈。”纸条上的内容传开后,“妈妈校长”就成了成仿吾的绰号,而且陪着他从延安到北京,一直喊了几十年。

  1939年,陕北公学与鲁迅艺术学院等四校合并成立华北联合大学。陕北公学在独立办学的两年里,共培养出6000多名抗战干部,吸收了3000多人入党,造就了一大批高素质革命人才。他们像一颗颗种子,广布在华北敌后战场,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贡献了力量。华北联合大学成立后,成仿吾仍担任校长,他率领全校3000多名师生突破日寇封锁线,经过3000里行军,终于抵达晋察冀敌后根据地。在此后的6年里,华北联合大学师生一边同敌人打游击,一边开展教学,先后毕业了8000多名学员,其中仅到联大文艺学院受训的剧社就有近20个、1000多人。此外,还培养了教育干部2000多人,行政干部三四千人,为共产党在华北坚持敌后抗战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1945年,成仿吾回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时抗战胜利已指日可待,毛泽东征求成仿吾意见,问他胜利后是做行政工作还是继续搞教育,成仿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教育。

  解放战争期间,华北联合大学与北方大学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吴玉章与成仿吾分别担任正、副校长,1949年3月,该校随党中央进入北平。

  当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成仿吾作为教育工作者首席代表在会上发言,表示完全拥护《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新中国教育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在几天后举行的开国大典上,他登上天安门,见证“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建议,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吴玉章和成仿吾仍旧担任正、副校长。

  ●黑土地上高等师范教育的开拓者

  成仿吾是1952年10月来到东北师范大学的。东北师范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起初称“东北公学”,后改为“东北大学”,由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兼任校长,校址在辽宁本溪。后来根据解放战争的形势,校址几度迁移,还曾经转移到中苏边境的佳木斯,1949年7月最后定址于长春。第二年4月,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隶属教育部,成为一所以培养新型中学师资为目标的高等师范院校。

  从东北师大简短的校史可以看出,成仿吾来到东师时,当时的东北师范大学与国内一些名校的差距是很大的。首先是学校创办于战争年代,虽然教职员工队伍经过战争的洗礼,在革命意志和工作作风等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但就办学来讲,难免有些短缺。成仿吾上任后,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清楚地看到了这个关乎学校发展的问题,于是便在1953年3月针对“向新型正规化大学发展缓慢”的现状,创造性地提出了改革措施。

  改革伊始,成仿吾遇到了一个老问题,即如何学习苏联的办学经验。上世纪50年代初,各行各业都在照搬苏联的管理模式。对此,成仿吾有自己的见解,他主张既要认真学习苏联先进的教学理论,又要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他坚持认为“在学习苏联经验的时候,必须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在强调“建设正规化大学”的问题上充分利用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则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不断探寻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

  东北师范大学的周毓方老师撰写的文章称,成仿吾是高等师范教育的积极开拓者,成仿吾当年在学校进行的改革有5个方面,认为“新中国未来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懂得革命,要干革命,要为人民服务。因此,必须解决好人生观和世界观问题。这是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我们办教育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东北师范大学在国内首批开设了“中国革命史”“马列主义基础”“政治经济学”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等4门政治理论课,而且为保证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机构到教学内容都做了调整,使全校本科生政治课的教学用时比重从此前的10%提高到14%,为东北师范大学向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民教师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6年,学校收到上级关于高等师范院校撤销政治教育系的通知,成仿吾认为高等学校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不能削弱,就将想法向中央作了汇报。不久,有关部门纠正了这一决定。

  由于成仿吾的坚持,东北师大在政治系“存”与“撤”的问题上与同类学校相比少走了许多弯路,从而使东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得到快速、健康发展。现在,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东北师范大学依托最早的4个教研室,已建成了一个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地,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传承有序福荫后辈的教学理念

  2018年11月,东北师范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中共党史学家、毛泽东思想研究专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郑德荣入选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郑德荣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并获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称号。

  郑德荣的荣誉是东师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他们始终没有忘记该校这个学科的奠基人。在2016年东师举办的“成仿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思想”研讨会上,郑德荣表示:我65年来从教,就是按照他当时的这种要求,思想印象非常深刻。我现在还是奉行当年成老的教学理念来搞教学,到现在我认为还仍然适用,仍然有现实意义,没过时。”

  在宣讲郑德荣事迹的纪录片《赤子情怀 信念永恒》中,人们也欣慰地听到了成仿吾的名字。成仿吾作为东师校长兼党委书记期间,还做出过几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贡献:通过建立研究生部,使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为新中国培养了众多优秀师资人才;依据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展函授教育的经验和东北地区中学师资力量的实际情况,创办了合理有序的函授机制,使东北地区数以千计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为快速改变整个地区师资队伍的水平走了一条捷径。为铭记成仿吾对该校的功绩,1986年和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两次在校园内为其建立塑像,供师生瞻仰。可以说,成仿吾为东北师范大学的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年后,成仿吾出任山东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成仿吾又回到这所他创建的学校,担任校长兼党委书记。至此,从1931年进入鄂豫皖根据地创办列宁师范和列宁小学,成仿吾已经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世纪,培养了数不清的优秀人才,其中多有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成仿吾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无产阶级教育家、新中国的一代学宗。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