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藕藏丝,红莲并蒂,荷塘所蕴含的丰富趣味和吉祥寓意,使其频频出现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在清代帝王的书房中,除了笔墨纸砚等传统文房用具外,用于焚香、盛水、掭笔的器具,以荷塘景致为题材的占据相当大的比例,其精湛的工艺、别致的造型,为紫禁城的帝王书房平添了几许闲适情调。
清朝定鼎中原后,历代帝王深知文教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意义,他们从小就跟随父亲指定的当世名儒、翰林学士习读四书五经、历史、诗赋、满蒙汉三种文字,同时练习弓箭骑射等。喜爱学习,成为清代皇帝的突出特点。在长期汉文化的熏陶下,传统的汉族审美倾向在潜移默化中根植于他们的内心。从清代皇帝书桌上的荷塘景致可以看出,作为东北游牧民族入主中原的他们,已不再执著于曾经的春水秋山、辽阔草原,开始醉心于一方院落中的小小荷塘,这自然景致中所蕴含的君子情怀和美好寓意,在深得君心的同时,是否也使他们感悟到了古老帝国文治武功的驾驭之道呢?
当荷塘景致被雕琢成精美的玉器,被烧造成别致的瓷器,成为皇帝书房盛水焚香、掭笔磨墨的用具,中国古代工艺在这里达到了一个巅峰。这些精巧、富丽的文房清供在今天看来,既有皇室的贵气,又不失文人的清雅,别有一番韵味。
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
在清宫旧藏文房用具中,以乾隆朝的为最多,自命风雅的乾隆皇帝主宰紫禁城60余年,紫禁城的大多数书房都留有他的痕迹。其中,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足以代表乾隆皇帝所喜爱的繁复写实的风格,盘底青花篆书的“乾隆年制”四字款,标明了它的身份来历。
香橼盘,是古代书斋中陈设的一种果盘,古人将香橼或佛手放置其上,借宜人果香为书房增添清雅气息。粉彩雕镶荷叶香橼盘呈荷叶形,叶面犹如被风吹起,翻卷起伏,叶梗自然地过枝而上,含苞待放的花苞与莲实贴塑在叶面边缘处,莲子可以在莲蓬中自由活动,器底有田螺和菱角形的足。整个器物的造型和釉色均模仿自然界的实物,自然生动,色彩写实,质感真切,乾隆朝高超的瓷器成形和烧造工艺,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可以想象,每当盘中袅袅香气飘散开来,皇帝的书房时光便仿佛定格在了大自然中某个清净、充实的时刻。
炉钧釉莲花式水丞
水丞,是置于书案上的贮水器,用来盛装磨墨用的水。清宫书房中的水丞,材质多为玉石、玻璃、珐琅、竹子等,除天然材质外,瓷器、玻璃器的颜色最多选用的便是蓝、绿两色,装饰则多以各种水生植物为主,体现出一种自然野趣。
炉钧釉创烧于清雍正年间,是在低温炉内烧成的仿宋代钧釉瓷器,以雍正、乾隆年间的景德镇制品最为精美。从传世品及档案记载来看,雍正年款的炉钧釉,蓝、白、红等色相间交融,不同的窑内气氛烧成各种窑变釉面,色彩变幻莫测。作为清宫旧藏,炉钧釉莲花式水丞堪称极品,清雅的天蓝釉色夹杂细小的灰色斑点,色调温婉,其创意或来自屈原“集芙蓉以为裳”的诗句。水丞表面刻画三层莲瓣,彼此对称,犹如绽放的花朵。小口鼓腹的造型,可最大程度地实现其功能。丞内可贮清水,并配有铜匙,供文房研磨之用。水丞雅致的器形、精湛的工艺,将荷塘清趣与文房雅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
清代文房玉洗的样式极多,有荷叶式、贝叶式、蕉叶式、葫芦式、云龙式等。其中,荷叶式玉洗更是紫禁城书房中的常见珍玩,其生动的造型、精细的雕工、温润的玉质彰显出皇家的富贵气象,令人叹为观止。
青玉把莲水虫荷叶洗以上等青玉雕琢而成,荷叶造型,叶边内卷,洗壁内外刻琢着清晰的叶脉,逼真传神;洗的底部和四周浮雕水草、荷花、小荷叶及蟹、螺、蛙等荷塘常见之物,与主体造型相得益彰,充满了自然情趣。整件玉洗雕工精巧圆润,色泽晶莹润透,宫廷气息浓郁。
金星玻璃荷叶式笔掭
古人在挥毫泼墨之前,往往要在笔掭上掭试毛笔,以确保下笔精准、墨色适宜。清宫御用笔掭多为乾隆年间的制品,其造型多为浅碟式,有秋叶形、灵芝形、佛手形、葫芦形等,材质多为玉石、玛瑙、水晶、青瓷、竹木、象牙等,大多精巧别致,颇堪赏玩。
金星玻璃荷叶式笔掭便是乾隆年间所制,整个器形呈荷叶状,叶边卷起,形成浅洗,荷叶的纹理和筋脉清晰可见。酱色的器身上遍布金星,与传统荷叶题材的清丽自然不同,它更显得古朴庄重。笔掭底部雕刻莲蓬、茨菰和田螺等荷塘景致为附足,将荷叶形笔掭托起,显得意趣盎然,生动活泼,使其在实用的基础上更具观赏性。
孔雀绿釉荷叶洗
清代景德镇孔雀绿釉瓷器的烧造水平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其釉色艳丽,釉层清澈,釉面遍布鱼子纹大小的细密开片,很有特色。孔雀绿釉荷叶洗为康熙年间作品,其简约的造型中透露出构思的奇巧,明艳的光泽中折射出皇家用具的卓尔不群。其造型并不复杂,却显得精巧雅致。洗呈荷叶式,内外均施孔雀绿釉,荷叶造型逼真,叶脉清晰可见。颇似孔雀羽毛之色的釉面与荷叶筋脉的巧妙融合,使它的底部看起来犹如孔雀展开的尾屏,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