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解放大路1777号,是长春市树勋小学,也是中共长春支部旧址所在地。192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建立了长春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吉林省最早的党支部,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党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让我们一起重温95年前中共长春支部建立和开展工作的艰难历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4年党在长春设立第一个地下通讯站后,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党中央对长春地区的党组织建设日益重视。1925年6月,共产党员张锦春委托韩守本在吉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简称“二师”)建立了长春二师通讯站,先后加入这个通讯站的党员还有王平、吴敏茂。这个通讯站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组织和领导学生运动,进行反帝反封建军阀斗争。
1926年2月,中共哈尔滨特别支部改组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简称“北满地委”),主要任务是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北满地委鉴于长春地区已成立两个党的通讯站,认为建立党组织的条件已经成熟。1926年9月,张锦春、韩守本根据北满地委的指示,以长春二道沟邮局地下通讯站和二师通讯站为基础,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长春支部,代号仍为“龚长之”。党员有张锦春、韩守本、吴敏茂等5人,韩守本任书记,张锦春任宣传和组织委员,机关设在省立二师,隶属中共北满地委。该支部主要负责接待、转送党中央派往苏联或北满地委开会、学习和工作的人员;建立国共合作;组织和领导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建立的第一个党支部。
当年10月,为加快发展党员,大力发展和壮大党组织,党中央决定,将东北三省党组织归中央直接管辖。中共长春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改为中国共产党长春特别支部(简称“长春特支”),书记仍为韩守本,代号和地址不变。
1926年11月,中央派胡步三到哈尔滨的北满地委工作。胡步三只知道要联系二道沟邮局的“龚长之”,但是到哈尔滨半个月也没找到二道沟这个地方。后来,他听说长春有个二道沟,便写信给二道沟邮局“龚长之”。中共长春特支接到信后,立即派人到哈尔滨找到胡步三,并与北满地委书记吴丽石取得联系。胡步三后来担任了北满地委书记。可见,中共长春特支利用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之便,坚持开展党的地下通讯、联络工作,成为党中央、北方区委和北满党组织之间的联络点和地下工作人员过往的中转站,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长春支部以及后来的中共长春特支,由于工作卓有成效,被称赞为“最有力量的支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组织领导开展学生运动。长春学生运动的核心是省立二师,在共产党员韩守本、刘旷达等人的领导下,二师的学生运动从1925年下半年到1926年,一浪高过一浪,先后撵走了张成之、王庆尧等3名反动校长,二师因此被誉为“学生运动的大本营”。二是开展以工人罢工为重点的革命运动。1926年至1927年,仅长春满铁附属地工人就多次进行罢工斗争,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当时的《盛京时报》对此进行过多次报道。
为加强党在长春的工作和对工人运动的指导,1926年10月,中共北满地委派共产党员刘立名来长春,到中东铁路机修工人中开展党的工作。12月11日,《盛京时报》报道:“长春驿搬运苦力600余人,突于5日晚同盟罢工,形势异常严重。东铁西部,如安达、满沟、对青山一带苦力纷起响应,于6日一体总罢工,所有一切荷物及积卸等事概行停顿。闻其原因,系待遇不平。东铁西线罢工在表面上似乎受长春驿影响,显有人暗中促使……”从报道中不难看出,工人的罢工斗争越来越激烈。1927年3月28日,吉长铁路长春工厂100名工人,因反对厂方实行“旷工一日扣发两日工资”的不合理规定,举行罢工,并于铁路附属小学操场集会,推选代表进行交涉,最终取得了胜利。
中共长春支部以及后来的中共长春特支在长春市和吉林省党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出,它从长春革命斗争的实际出发,领导长春人民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当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将工人阶级、学生和其他劳动人民通过工会、学生会等形式组织起来,倡导反帝爱国思想,提高群众觉悟,发动群众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坚持在工人、学生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党的组织比较纯洁;团结各方面力量,组成广泛统一战线,使党的斗争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长春革命斗争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