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市宽城区一心街上,有一座中俄合璧式建筑风格的二层小楼。这里是二道沟邮局地下通讯站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地区的第一个通讯站和交通站所在地,在长春党的革命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座建筑在岁月的风雨中矗立至今,97年前,长春的革命火种在这里诞生,它在长春大地上的漫漫长夜里悄悄地点燃,给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们以光明和希望。
让我们重回百年前中国的历史岁月。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朽,中国饱经沧桑磨难,中国人民遭受深重苦难。近代的长春,深受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奴役,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1921年7月,“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就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从此,长春人民在党的影响和领导下,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明道路。
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长春后,长春最先行动起来的是双阳县的学生,他们自发地组织了学生会,推举肖丹峰、杨士清为会长,冲破校方阻拦,从1919年5月8日开始罢课,上街游行,声援北京五四运动,极大激发了长春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6月,长春地区的工人阶级同全国各地一样相继开展了大罢工,以巨大的声势投入到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中。同时,长春地区的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真实情况,宣传马列主义,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春地区的建立奠定了思想条件。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十分重视开辟东北地区党的工作。1923年3月,受中共北京区执委会的指派,京汉铁路总工会秘书长、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震瀛和北京铁路总工会负责人陈为人到东北开展工作,筹建党团组织。同年10月,在陈为人领导下,正式建立了中共哈尔滨组。在东北各地创建党的地方组织,是当时面临的迫切任务。
于是,1924年8月11日,中共哈尔滨组派遣28岁的共产党员张锦春来长春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成为长春第一位共产党人。张锦春生于1896年,吉林省东辽县人,他当时是以吉黑邮务管理局长春二道沟邮局邮务生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的。由于他埋头苦干,工作出色,所以来到邮局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提升为局长。张锦春以邮局为中心建立了党在长春的第一个地下通讯站,取共产党长春支部的简称“共长支”的谐音“龚长之”为代号。
这个通讯站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党中央、北京区执委会和东北党组织之间的联络,收发传递党的文件。党中央、北京区执委会的指示和文件写在大字帖内,寄给长春二道沟邮局的“龚长之”。张锦春收到后,将指示和文件放在装有邮件的小皮包内,乘坐长哈列车的邮车,连夜送往哈尔滨党组织。如果哈尔滨党组织有什么请示报告则及时带回,再发往党中央和北京区执委会。他常常乘车连夜返回,既不引人注意,也不影响第二天营业。为避免引起敌人和邮件检查人员的注意,他有时也用“二道沟邮局龚长之”“存局候领”的方式收取党中央和北京区执委会的指示和文件。由于张锦春工作谨慎,严格遵守地下工作纪律,所以通讯站的工作既隐蔽又安全。
由于二道沟邮局距离铁路较近,接触铁路工人也较为方便,张锦春经常深入到工人群众中,了解工人的疾苦,启发工人的觉悟,团结了一批铁路工人,于1925年2月建立了长春第一个工会组织——吉长铁路工会,组织群众开展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争。吉长铁路工会的成立,标志着长春的铁路工人运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张锦春十分注意发现和培养先进工人、进步学生加入党组织。张锦春担任局长不久,局里来了个青年拣信生安贫。安贫家境贫寒,为人忠诚可靠。工作之余,张锦春向他介绍革命知识,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经过观察和培养教育,于1925年将安贫发展为中共党员。安贫入党后,继续利用职务之便配合张锦春的工作。他经常秘密地把寄给“龚长之”的信件单拣出来直接交给张锦春。长春省立二师的进步学生韩守本,受进步教师的影响,决心投身革命,经过革命运动的洗礼,在政治上更加成熟,经张锦春考查和培养,也于1925年五卅运动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党在长春的力量不断壮大。
长春二道沟邮局地下通讯站不仅是党的一个通讯站,同时也是一个地下交通站,秘密开展中转掩护、安排同志过境工作。党中央和北京区执委会派往北满工作的同志,通过长春二道沟邮局地下通讯站与北满地委取得联系,前往北满各地进行革命活动。通讯站成为党中央与北满党组织之间的联络点和地下工作人员过往的中转站。党中央派赴苏联的人员途经长春时,也都住在张锦春家。他负责食宿和掩护,并通过中东铁路人事部门的朋友为他们办理出国护照,还帮忙买西装,组织护送等,有时甚至是倾囊相助。党的早期主要领导人瞿秋白、任弼时、赵世炎、彭湃、杨明斋等在去苏联途经长春时,均住过张锦春家。由于当时长春以南到大连的南满铁路由日本人经营,是窄轨;而长春以北的铁路由俄国人经营,是宽轨。因此,南来北往的旅客必须在长春换车。党设在长春的通讯站,既隐蔽安全,又畅通无阻,对及时传达贯彻党中央和北京区执委会(1925年10月改组为北方区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保护党的领导人和地下人员安全过境,推动东北地区的革命运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长春革命运动的出发地、革命发展的奠基石。
如今的二道沟邮局地下通讯站旧址,于2009年经过党和政府的修复后,成为长春市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吉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在内部设有“中国共产党在长春的早期革命活动”主题展览,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每年接待大批参观者,发挥了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供稿:中共长春市委党史研究室)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