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凯旋路上的历史风云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44095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百年凯旋路上的历史风云 长春文史-文化 曹淑杰 344095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化 > 长春文史

百年凯旋路上的历史风云

2021-09-02 16:38 | 来源: 长春晚报

  从最初的二道沟街,到伪满时期的军用路,再到光复后的凯旋路,位于长春城北的主干道凯旋路算起来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了。百余年间,它见证了19世纪末沙俄在长春的特权;见证了近代长春在帝国主义争夺下近代化和殖民化的过程;见证了九一八事变后,长春守军打响反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它如今的名字是为纪念抗战胜利而取。本期长春地理,我们为您介绍凯旋路的前世今生,以及这条道路见证的城市历史。

  今天的凯旋路南起长沈铁路西道口,穿越铁北一路、铁北二路、台北大街、一匡街、二酉街、三辅街、长新街、柳影路(东接庆丰路),北延至北环城路,全长4560米。凯旋路的修建,源于长春第一座火车站——宽城子车站的修建。

  从二道沟街到凯旋路

  1898年,俄国开始在长春二道沟北汊修建宽城子车站,具体位置在今凯旋路2155号的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大院内,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中东铁路附属地。当时,宽城子车站距离长春城的长春府约2.5公里,为来往方便,中东铁路附属地当局初步修建了从宽城子火车站以东通往后来建成的西道口的道路,称二道沟街,这条街最初只是简易铺装的砂石路,它就是今天凯旋路的雏形。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战败方俄国将中东铁路南部支线长春到旅顺段的权益转让给战胜方日本,日本随即将这段铁路改称南满铁路,在头道沟修建了长春火车站。这样,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就分为两段,长春旅客去哈尔滨需到头道沟长春火车站乘车,到旅顺需到二道沟宽城子火车站换车,非常不方便,二道沟街就成了连接长春站与宽城子火车站的重要街路。以后,宽城子火车站与长春火车站之间修建了铁路连接线,但这条街路还是行人与各种车辆来往两座火车站的必经之路。

  1931年长春沦陷后,日本关东军在二道沟街两侧修建了军用仓库。1935年,苏联将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北满段(长春至哈尔滨段)卖给伪满洲国,二道沟街南口的西道口竣工,日伪当局就将二道沟街改称军用路。1946年,国民党政府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将这条街改称凯旋路。

  1962年,长春市政府将凯旋路以南的一匡街到长春肉联厂段的350米路面取直,并入凯旋路。1975年,又将凯旋路延长至北环城路。1983年起,市政府投资8000万元将原路面拓宽,并将西道口拓宽,设慢车道和人行步道,极大保证了凯旋路的通行便捷和安全。

  凯旋路见证的城市历史

  凯旋路是长春城北的一条重要街路,由于其在地理和交通上的重要地位,近代长春的很多大事件在这里发生。如义和团攻打宽城子车站、促使张作霖成为东北王的宽城子事件,长春九一九抗击日军等。

  19世纪末,俄国修建中东铁路南部支线,占用农民房舍、土地,破坏自然资源,引起周边农民的极大愤怒。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波及到长春后的当年7月,长春义和团成立。7月12日至14日,长春义和团攻打俄国修建的宽城子火车站,纵火烧毁站舍和站内存放的物资,长春城外的义和团则拆毁建成的铁路,长春的义和团运动达到高潮。9月,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义和团运动失败了。1901年,俄国修复被义和团烧毁的宽城子火车站站舍,直到1903年才正式通车运营。

  1911年辛亥革命后不久,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裂变为直系、皖系、奉系三派。奉系军阀头子、东北巡按使张作霖在取得奉天(辽宁)和黑龙江两省霸主地位后,用武力逼迫吉林督军孟恩远离开吉林省,想当东北王。1919年7月,不甘心就范的孟恩远,将吉军开到长春附近集结,准备与张作霖派到公主岭附近的奉军决一死战。吉军路过宽城子火车站时,暂在二道沟街北口两侧的空地上宿营。距此不远的南满铁路沿线的日本守备队认为,吉军“对日本有不逊态度”,就极力支持奉军驱孟。7月19日,南满铁路长春火车站的日本职员船津藤太郎强行通过吉军警戒线,挑起日本铁路守备队与吉军冲突,双方混战1小时20分钟,经吉长道尹陶彬和日本驻长领事馆等人员的劝阻才停止。这就是历史上的宽城子事件。这起事件显然是日方挑起的,但事变后,日本强行与吉军签订《暂时维持治安办法》,吉军被迫撤出长春。亲日派段祺瑞控制下的北京政府将孟恩远免职,任命张作霖的亲信鲍贵卿为吉林督军,张作霖成了东北王。

  1931年9月19日凌晨,日本关东军率部向位于凯旋路与台北大街交会处东北角的宽城子大营进发,之后包围了吉林军第8旅663团第3营营部。此时,营长傅冠军已接到东北边防军驻吉林军副长官公署参谋长熙洽不抵抗的命令,故未出击。日军见状,继续紧逼,并叫喊要吉林军缴械。面对这种情况,傅营长走出营门想与日军交涉,竞被日军击伤,倒地身亡。枪声传出后,日军一齐向营房进攻。3营的战士义愤填膺,奋勇抵抗,激烈6个小时。直到卫兵排全部战伤战死后,大营才被日军占领。11时10分,日军完全占领宽城子兵营。当天下午,中国军队南岭大营被日军占领,长春沦陷。宽城子兵营之战打响了长春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第一枪,充分显示了长春人民的反帝爱国精神。

  凯旋路上的历史遗迹

  有百余年历史的凯旋路,不仅长春市第一座火车站位于这里,长春最早的摄影棚也在这里。今天的凯旋路上,我们还能看到哪些历史遗迹呢?

  位于今凯旋路2155号大院内的宽城子火车站站舍,建于1898年,是长春第一座火车站,被义和团烧毁后,1903年才建成使用。1935年长春北行的火车改为从长春站东边出站后,宽城子火车站即被关闭废弃。1937年8月21日,在关东军主导下,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简称满映)成立,在协会房舍未建之前,利用宽城子火车站废弃的站舍做摄影棚,将站内的其他房舍改造成学员训练所、食堂和宿舍。长影的著名摄影师、导演王启民和著名演员浦克及长春话剧院著名演员张奕都是从这个摄影棚和训练所走出来的。如今,宽城子火车站尚存部分站台。

  在凯旋路2155号大院内,昔日宽城子站西侧,还有一处红砖结构的楼房,这实际上是昔日的亚洲兴业制粉工厂,1921年建成投入使用,1937年,亚洲制粉工厂转让给康德制粉株式会社,作为康德制粉的新京(长春)工厂使用。新中国成立后,由铁道部长春机车厂木工车间使用,目前为长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凯旋路1717号的宽城子火车站俱乐部,1927年建成。建筑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窗户窄而高,铁皮屋顶,墙体水泥抹面并刷成白色,东侧角楼有帐蓬式尖顶,呈现出浓郁的俄罗斯风格。该建筑是当时长春铁北最大的公共建筑。原建筑现为吉林省医院凯旋院区。该处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凯旋路两侧的俄国兵营有三座。其中,南大营位于凯旋路与台北大街交会处东北角,即九一八事变第二天被日军攻占的宽城子大营;北大营位于凯旋路与三辅街交会处东北角;将校营位于凯旋路东侧的一心街与一匡街交会处东南角。南大营和北大营早已拆毁,将校营后改作学校,现为长春市宽城区长盛小学。该处属“中东铁路支线附属建筑群”,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提的是,长盛小学校舍的北墙上有一幅“还我河山”的爱国壁画,应该由来已久,壁画在长春沦陷时遭到涂抹,加上风吹雨淋,解放前仅存基本轮廓。后经多次修复,现保存完好,这里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此外,在凯旋路东侧的一心街,还有一座二道沟邮局,其全称为吉黑邮务管理局长春二道沟邮局,这是党派到长春的第一位共产党员张锦春在长春建立的第一个通讯站。目前这里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 长春晚报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