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学 | 历史悠悠阜丰山 长春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26754
施立学 | 历史悠悠阜丰山 长春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2675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长春文史

施立学 | 历史悠悠阜丰山

2022-02-25 10:4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图片1.png

现在的阜丰山

  阜丰山,长春西南大屯火车站附近,一座孤零零的石头山。位于长春市朝阳区富锋镇与公主岭市交界处,距富锋镇约1.5公里,是从长春台地上崛起的一座小型火山锥体。主峰284.7米,满语名“巴彦济鲁阿林”或“巴迎吉尔克阿林”,汉译为“富丰山”“阜丰山”。过去叫巴彦朱尔克山、巴彦济鲁克山,即“富裕的山”,现在叫阜丰山。

  自清嘉庆五年(1800年)长春设治至今,阜丰山一直是长春西南的界山。因山形如奔腾马驹翘首西南,山石外表洁白如玉,被誉为白龙驹山,又因其东有一大村名曰“大屯”,被俗称大屯山。据《长春县志》记载其“周约一里,面积二百余顷,势甚突兀,为长邑第一大山。形如卧牛,首西向,前有小山如规,做犀牛望月状……”。阜丰山形成于白垩纪末或第一纪早期,距今已有7850万年,19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先驱,普鲁士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两度来华,多次对阜丰山进行实地勘察,证明此山形似长白山支脉勒克山一部分,实为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引起火山爆发的产物,与英国阿尔兰山同为世界上仅有的两座最古老的火山之一。近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南坡又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不少石器、陶器,说明早在五千多年前便有人类在这里居住生活了。

  阜丰山曾有长春最早的宗教建筑庆云观。光绪五年,道士张本顺在阜丰山顶修建二层的道观——庆云观。文献记载,沦陷期间,庆云观是东北58 个主要祭祀地之一,道观占地1万平方米,以石为墙,沿山而筑,青砖黑瓦,廊厦错落,钟鼓齐备,磬声悠扬。直到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还存有禅房等建筑物,很是宽敞气派,加之周围林木幽深,山势挺拔,常常吸引很多人游览观光,为长春景致之一。据史料记载,清朝末年,阜丰山原归陈、武、李三姓及庆云观所有,清末还在山上建一座塔,名曰“白颜塔”。此塔在1948年时毁于战火。

香火极盛.png

庆云观香火极旺,闻名东北

  庆云观香火极旺,闻名东北。最旺盛时,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的娘娘祭,山上山下热闹非凡,方圆几百里的香客乘火车或马车专程前来进香,远至大连、沈阳、齐齐哈尔、哈尔滨。这几天每天都有从长春发往大屯的专列,运送前来进香的香客。同时各种商贩也云集于此,生意红火之极,其声势空前盛大,人多时每天有数万之巨。1958年,由于采石的需要,庆云观于被拆毁。

  阜丰山石材的开采历史从19世纪中叶即开始,初始只是山周边及长春附近百姓建房、修院墙取石用作基础之料,用量极小,对山体的破坏还相当有限。真正对阜丰山山体造成严重破坏,致其最终走向消亡的,是从19世纪末沙俄修筑东清铁路开始。1896年,清政府决定与俄国结盟,以实现“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并允许建筑一条穿过中国黑龙江省和吉林省通向海参崴的铁路线。作为中东铁路的支线南满铁路,从哈尔滨通至大连线正好途经宽城子(长春),在阜丰山下经过。由于修筑铁路需要大量的石材,而长春段地处平原,少有山地,阜丰山正好是提取石材的最佳场所,交通运输又极其便利。于是,极其野蛮的开采就此开始。据《清史稿》五十六卷志三十一中记述:“长春府西南白龙驹山,俄筑东清铁路采石。西人谓世界最古石山,与英阿尔兰为二。”阜丰山当时为一个叫张云阁的人所属,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张与东清铁路公司签订合同,由其负责开采石料,售与铁路公司。光绪二十七年重新签署合同,将整座山售与东清铁路公司,由该公司自行招工,自行开采。然而,日俄战争沙俄战败,在美国的调停下,双方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正式结束了在中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按《条约》的内容规定,俄国将其所获之中国南满铁路及其支路、利权、煤矿等,无偿地转让给日本。于是,东清铁路公司将其铁路及其附属事业一并付交于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这其中就包括张云阁与东清铁路公司所签合同。从那时到现在,山上便从未停止过采石。

  如今的阜丰山,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开采,山的主体已经被削平,火山地貌破坏严重,取而代之的是被纵横分割成数个采石场,山的锥体间已被掘成数十个形状各异的矿坑,东山矿坑南侧已成为几十米深的大崖坑,水大时形成壮观的水面,酷似一个小的天池。在东山主峰周围山崖,曾有许多洞穴,洞穴穹顶透光,把太阳筛出千姿百态,五颜六色的,如今只存活在人们的记忆中。(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