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立学 | 百年东发合 长春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45895
施立学 | 百年东发合 长春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54589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长春文史

施立学 | 百年东发合

2022-03-31 09:4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人有老面孔,物有“老字号”。“老字号”,是城市的名片、地域的符号,家乡的骄傲。从古至今,林林总总的中国“老字号”相伴中华民族崛起,历经了烟雨红尘中每一个渐变的颜色。

  东发合老字号起源于1886年,是京东即河北省乐亭县刘石各庄刘家的商号。刘家发迹于嘉庆、道光,鼎盛于清末民初,衰于日伪时期,历经200余年,相传六代。盛世的刘家,朝野瞩目,富甲京东。据史料记载:刘家在其发迹期间拥有“合”字号、“发”字号商号110多处,遍及关内外。商号还扩展至青岛、上海等地,日本亦有刘氏商家的足迹。创始人刘新亭出生于乾隆末年,最早只是在家乡做点小生意,有些积攒后闯关东到了东北,苦心经营十几年,获利数百万吊钱。

  那时东北各地普遍缺少农具,诸如锄板子、土布、棉花等非东北出产的物品,也较之河北乐亭附近昂贵。于是,刘新亭向亲友借贷,凑了点最初的资本。自己卖力气,肩挑贩卖。获利之后,改为雇用大车贩运。去程运销锄板、棉花、土布,回程运粮、豆、土烟叶、兰靛(染料)到关内销售。十几年后,获利达万贯(一贯为1000个铜钱)。

  刘新亭单传一子刘如珴,天赋商人头脑继承父业。先在龙湾(今吉林省农安县)开设了广发合商号。父子合力经营,由经营百货到钱粮,家业如东升旭日。后来,又发展为经营百货兼营汇兑。在刘如珴手里,积累资金达千万贯。家有房屋1040间、良田万亩、金银珠宝、古玩字画无奇不有,厅堂,用金砖、玉石铺地,富可敌国。由于财力雄厚,政治地位也同样显赫。

  刘如珴的三个儿子分家时,各立堂号,在宽城子(今长春市)同时开设了泰发合、益发合、东发合三大商号,人称“合”字号买卖。

  “合”,是自然的、全面的,它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等。三口相同为合,掌合天下,天作之合,天人合一,万合天宜。

  长子刘兆京在家务农,经营土地,积累财富,壮大门楣,以此作为进一步发展工商的基础,鼎盛时期,关内外各地的土地包括部分荒地数以万计;次子刘兆年思维敏捷,意识超前。在发展刘家商业中,充分显示出他的天赋才能。他在父辈的基础上,先后在刘石各庄等地,开设了“双发合”“成发合”“成发合”“森发合”“会发合”“振发合”“裕发合”“成发合”“万发合”“同发合”等商号,在东北农安开设有“泰发合杂货铺”,在长春开设有“东发合”大车店。

  三子刘兆熊聪明睿智,勤奋好学,善于交游,多才多艺,世称刘家“第一才人”,走上仕途,巴结显贵,钻营官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刘兆京、刘兆年、刘兆熊三兄弟分家。分家后,各家都取了堂号。

  老大刘兆京取堂号为“合德堂”,共有商号16处,在长春市有“发记”银号和“涌发合”烧锅。

       老二刘兆年取堂号为“合义堂”,“合义堂”又繁衍出“仁合堂”与“中合堂”。“合义堂”共有商号18处,其中“泰发合”、“益发合”商号,在农安县;“东发合”商号,在长春市。

  老三刘兆熊取堂号为“保合堂”,共有商号21处,其中“金发合”“成发合”银号“文发合”长柜,在长春市。

  东发合第六代传人,乐亭县汤家河镇孙庄人孙秀三即孙大有,主持“发”字号柜务近40年,总揽乾坤,成了长春商界神话的缔造者。时间到了1937年,由于历史的变迁,“发”字号从最繁荣时期的一百多家分号,仅仅剩下了东发合等几家分号了。这家“发 ”字号的企业为何能在云谲波诡的时代风云中,历经130年而不倒呢?关键就是“发”字号第七代传人李香平历尽艰难地传承着“发”字号的香火。

  李香平的先祖和京东刘家的先祖都是山西人,当年一起从山西省洪洞县的大槐树下出发来到乐亭县。刘家经商,李家行医。古代的医生社会地位高于商人,大丈夫行走世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悬壶济世,造福社会。等到了李香平爷爷李顺石那一代,李家行医的声望日隆,曾给恭亲王奕䜣、翁同龢的儿子翁曾翰、李大钊的父亲李任荣看过病。

  李顺石除了行医看病以外,还做着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那就是编辑整理一部药书,把他自己经过临床实践验证过的有效的药方记录下来。到李顺石临终之前,已经记录整理出280多个药方,包括了儿科、妇科、内科、骨科、外科等领域。药书是李顺石用墨笔小楷抄写,笔画清朗,一丝不苟。这是价值连城的一笔中医药方子,当时就有人愿意出8000块大洋买一个骨科的药方,但是李顺石的家人没有答应。

  当时的清朝内务府总管大臣桂清,从奕䜣处知道李顺石正在撰写整理药书,曾以请李顺石到太医院任职为条件,让李顺石把药书献给朝廷,被李顺石谢绝。

  李顺石临终前,桂清派内务府的一位郎中到石碑中村李家,以数十万重金协商要买这部药书,李顺石也没有答应。李顺石死后,他的后人知道这部药书的价值,把这部药书珍藏起来。并请过文物专家鉴定这部药书。经专家测定,这部药书至少有300年以上的历史。

  现在,这本宝贵的药书在东发合第八代传人李铁顺手中。

  如今,李香平的长子长孙、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科委副主任委员、民进中央优秀支部主委、“全球冀商十大精英”、东发合第八代传人李铁顺接过了传承东发合的大旗,继续发扬光大,相信不远的将来,必然能像“同仁堂”和“全聚德”一样名扬天下。

  东发合商号清朝光绪12年(1886年)创建,已历130余年。特别是今天,它的第八代传人李铁顺经营的东发合食品有限公司,如日中天,充满勃勃生机。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而东发合商号已经富到八代,奥秘何在?

      一、选贤任能,商儒并重;二、诚信为本,以义制利;三、和气生财,取道中庸;四、质量至上,精益求精。

  财连银汉三千里,利贯金城百万家。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五千年阳光雨露滋润,文明花开,中华“老字号”东发合在历史的河岸上丰姿摇曳。作为金字招牌,中华老字号承载了太多的文化情怀与记忆。老字号是一个国家的商魂所系、商道所在。老字号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每一个老字号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美好的故事。如今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更应眼睛向内,固本培元,守正出新,借力借势借智,用创新思维打造新时代的文化精品。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来源:中国吉林网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