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吉林 | 荚果蕨 草木吉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63387
草木吉林 | 荚果蕨 草木吉林-关东文脉 曹淑杰 3763387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草木吉林 | 荚果蕨
2023-08-2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草木吉林LOGO.png

荚果蕨幼株(初期).jpg

荚果蕨幼株(初期) 周繇/摄

荚果蕨幼株(后期).JPG

荚果蕨幼株(后期)  周繇/摄

荚果蕨幼株群落.jpg

荚果蕨幼株群落   周繇/摄

荚果蕨植株.jpg

荚果蕨植株   周繇/摄

荚果蕨能育叶_副本 900.jpg

荚果蕨植株   周繇/摄

  中 名 荚果蕨

  学 名 Matteuccia struthiopteris(L.)Todaro

  别 名  小叶贯众  贯众

  俗 名  黄瓜香  青广东  广东菜  绿广东  青毛广

  形态特征 多年生土生植物。植株高70~110厘米。根状茎粗壮,短而直立,木质,坚硬,深褐色。叶簇生,二形:不育叶叶柄褐棕色,长6~10厘米,粗5~10毫米,叶片椭圆披针形至倒披针形,长50~100厘米,中部宽17~25厘米,向基部逐渐变狭,二回深羽裂,羽片40~60对,互生或近对生,斜展,相距1.5~2厘米,下部的向基部逐渐缩小成小耳形,中部羽片最大,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1~1.5厘米,先端渐尖,无柄,羽状深裂,裂片20~25对,略斜展,彼此接近,为整齐齿状排列;能育叶较不育叶短,有粗壮的长柄(长12~20厘米,下部粗5~12毫米),叶片倒披针形,长20~40厘米,中部以上宽4~8厘米,一回羽状,羽片线形,两侧强度反卷成荚果状,呈念珠形,深褐色,包裹孢子囊群,小脉先端形成囊托,位于羽轴与叶边之间,孢子囊群圆形,成熟时连接而成为线形,囊群盖膜质。

  生 境  生于林下溪流旁、灌木丛中、林间草地及林缘等肥沃阴湿处,常聚生成片生长。

  分 布  黑龙江省伊春、嘉荫、阿城、五常、尚志、海林、东宁、宁安、穆棱、林口、虎林、饶河、桦川、方正、延寿、汤原、通河、桦川、依兰等市县,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市县,辽宁省丹东、宽甸、凤城、本溪、桓仁、辽阳、鞍山、海城、盖州、大连、抚顺、新宾、清源、铁岭、西丰、营口、义县、绥中、建昌、凌源、喀左等市县,内蒙古根河、鄂伦春旗、阿尔山、扎鲁特旗、科尔沁左翼后旗、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旗、巴林右旗、克什克腾旗、喀喇沁旗、宁城县等旗县,华北、西南、西藏。亚洲温带其它地区及北欧。

  园林用途  株形优美,叶造型奇特,可用于林下地面及水景的绿化,也可以做切花的陪衬材料。还可栽培在花盆中,用于窗台、书桌、台架等室内布置和装饰。

  其它经济价值

  (1)根状茎入药,可治疗风热感冒、湿热斑疹、湿热肿痛、痄腮、喉痹、酒毒药毒、虫积腹痛、厥阻吐蛔、湿热带下、崩漏、便血、蛲虫病、痧疹、时疫流行、膝疮中毒、食骨鲠喉、烧烫伤、火疮等。

  (2)嫩叶柄可炒食、腌渍、调拌凉菜、制罐头和什锦袋菜等,是本地区著名的山野菜。

  本文转自吉林教育出版社即将出版的《中国东北观赏植物资源图志》(六卷本)。

  作 者: 周繇。现任通化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二级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植物图像库签约摄影师。先后出版《中国长白山植物资源志》《中国长白山食用植物彩色图志》《东北珍稀濒危植物彩色图志》《中国东北药用植物资源图志》等学术专著。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吉林省首届十大最美教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8年“感动吉林十大人物”、“吉林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本文内容已由作者授权,未经中国吉林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编辑:曹淑杰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
中国吉林网微信

扫描微信
关注关东文脉

中国吉林网 文脉出品

邮箱:ChinaJilin@126.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