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前后,一批展示百年伟大进程、巨大变化、辉煌成果和喜迎党的二十大激励广大人民永远跟党走的信心信念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杨文国携手著名作曲家孟文豪,联袂创作出讴歌时代的主旋律赞歌《最美答卷》,被业界称之为一曲昂扬奋进新征程的新时代“经典歌曲”。
作词,做有思想力的立意
歌词是语言艺术,语言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工具。作为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的主旋律歌曲,当然要以“党言党语”为底色,采用既是关键性又是标签式的理念词汇;同时,歌曲是为抒发民众心声、为时代放歌而作,自然要以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与方式表达。此外,一首歌曲总是要给人以深刻的启发,因而要以诗言哲语为成色。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词作者杨文国将自己融入到宏大的历史叙事中,在时间维度上,采用过去式、现在式、未来式的递进与跨越,甚至回旋往复、无羁无绊、自由洒脱、跌宕起伏成曲线,给人满满的历史纵深感与厚重感。即从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后的“嘹亮歌声”到百年沧桑历史的回溯,再从历史性的“初心使命”到“决胜小康”的现在,又总括式地回望“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百年奋斗历程,最后抛物线式的从“南湖走来”跨至“奋进新时代”的美好未来。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家及国,由个体到群体,显示了大开大阖的恢宏气度。有著名音乐家称这是写共产党百年成就最好的歌词:每一句都是要么写党的执政理念,要么写党取得的成就。
实践启示我们,歌词是歌曲的根脉。记录时代风云、凝聚民族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如果不是发自内心,又怎么能触及灵魂?主旋律歌曲《最美答卷》,体现了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强烈的担当意识和敏锐触角,以及文字把握能力。
谱曲,做有穿透力的旋律
音乐是歌词的翅膀。《论语˙八佾》记载,“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孔子把音乐的道理告诉鲁国的大乐师:“音乐是可以搞懂的。开始的时候,是不同声音的配合,接下来,逐渐和谐而纯粹了,然后变得明亮起来了,最后是袅袅的余音,这样就完成了一首曲子。”陈情和说理结合,贯“道”于谱曲之中,循循善诱,让人悟道,这是主旋律歌曲吸引人、影响人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曲作者孟文豪在谱曲过程中,注意将雄浑与柔美、激越与舒缓有机结合、穿插搭配,以恢弘之气撞击人心灵最柔软的地方,令人情不自禁舞之蹈之。该歌音乐旋律优美、晓畅,跌宕起伏,磅礴大气,朗朗上口,中速抒情,略显凝重,词与曲结合紧密,互感互渗,协调和美,加上编曲精巧设计,手法独到,音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悦听系数高。整首作品将喜庆祝福与歌唱颂扬融为一体,环环相扣,结构谨严,是新的历史背景下创作主旋律歌曲作品的成功典范。
实践启示我们,谱曲是歌曲的魂脉。词和曲是一首歌曲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只有珠联璧合,才能相得益彰。两位词作者和曲作者曾经合作过主旋律歌曲《信仰》,有着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因而在旋律的把握上,能够实现彼此的意图,从而以恰当的音符表达歌词的真谛,体现了高超的专业水准,颇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之感。
歌唱,做有震撼力的抒情
一个完整的乐队,需要不同的乐器;一曲动人的合唱,离不开不同声部的配合。歌曲是要唱出来的,而唱法的选择直接决定了歌曲的效果。对于建党百年这样的宏大主题,既要庄重场合下的“金声玉振”,也要人间烟火中的“鸣玉琳琅”,以实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制作方采用不同的唱法,形成不同的版本,满足不同层次听众需要。2023年3月5日,在央视15台音乐频道,由男中音歌唱家张海庆,原中国武警文工团青年独唱演员刘若颖首次在央视大屏演唱播出。2023年12月18日,由中国歌剧舞剧院青年歌唱家张英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团独唱演员王玮玮演唱、央视(北京)娱乐传媒有限公司拍摄的《最美答卷》音乐MV在央视网、央广网、央视频、央视国际在线、人民网等各大媒体播放。2024年7月1日,由著名作曲家陈经荣另行作曲,著名青年歌唱家张映龙演唱的民族唱法版在央视3套《星光大道》播放,江西省吉安市电视台、吉安融媒体中心转播以矩阵式传播扩大覆盖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曾经歌唱《信仰》的廖昌永担纲MV版的主唱。廖昌永醇厚温暖的声音,娴熟高妙的演唱技巧,极佳的语感乐感,在既有温婉咏叹又有高昂抒情的和美变奏中放大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唱出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爱戴,体现了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气势和人民斗志昂扬建设祖国的热情。
实践启示我们,歌唱是歌曲的气脉。不同的唱法能表现出不同的意蕴,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更能反映出作品的内在蕴涵,甚至发挥出最理想的效果,从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也就是说,一首上乘的歌曲,必须词、曲、唱均强强联手,才能有心戚戚,表现出作品的恢弘气势。
制作,做有冲击力的画面
优秀的传播,既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平台,还需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合适时间、合适地点以合适方式运用,达到最佳效果。好创意都是碰出来的,好产品都是磨出来的。在保持导向正确、内容准确的前提之下,不断地创新,善于利用技术手段、资源手段和各种创新的跨界方式,才能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制作方注重制作前期的文字提炼,注重制作中期的画面采集,注重制作后期的精心编辑,最终捧出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音乐作品。MV作品现场感强、音质画面效果好,信息量丰富,音效与画面、文字浑然一体,形成整体视听效果。湖南日报刊文表示,《最美答卷》的创作者以深邃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自信的态度,择取最能代表中国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以鲜明的旗帜、光辉的形象、动听的旋律,深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解锁中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密码,描绘与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前景。歌曲具有高“史”值、高“画”值、高“言”值、高“美”值,所以才能引发广大听众的关注与共情,既有“流量”更有“留量”。
实践启示我们,画面是歌曲的血脉。在无视频不传播的当下,精美的视频作品更容易让听众在画面的沉浸中接收到作品想要表达的信息。词、曲、唱结合紧密,互感互渗,协调和美,加上编曲精巧设计,手法独到,音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四美具”,才能让受众愿意读歌词、愿意听旋律、愿意看画面、愿意入心入脑。
传播,做有覆盖力的到达
好的音乐作品,既要等人来进门,也要主动送上门。因为在海量信息的当下,在社交平台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只有走近受众,才能走进受众,实现“以文化人”、熏陶的作用。因而利用多种形式进行传播,提高到达的覆盖面,也就是题中应有之意。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制作方利用各种途径在国内海外主动推介。强化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多向、交互传播,努力让受众“听得到、听得懂、听得进”。主流媒体密集关注。歌曲发布后,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央广网、央视国际在线、光明网、学习强国、中国网、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刊发相关报道和作品,对歌曲从立意、内容等多方面进行解读和评论,引发广泛关注,央广网点击量达到50万次,凤凰新闻70多万次。海外媒体空前关注。华盛顿中文电视台、财视澳洲、马来西亚国际日报、美国新龙传媒、加拿大世界旅游报、今日头条(对外传播中心)、法中网等海外华文媒体也纷纷刊播,歌曲在华人华侨和外国友人中也获得广泛好评。有华侨说,这种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人民的歌曲唱响国外,本身就是奇迹。
实践启示我们,越是国际局势错综复杂,越是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越要传播有精气神的主旋律作品,提振信心、凝聚力量,共同抵御方方面面的挑战。正气上来了,邪气就会压下去。只有唱响主旋律,才能凝聚向前的澎湃动力,人们需要主旋律作品的引领和感染。
主旋律歌曲《最美答卷》的成功创作传播表明,在众声喧哗中锚定有思想的“坐标系”,在乱云飞渡中坚定有价值的“主心骨”,以高光价值的深耕铸造,以主流精气的共振传递,高标立意,匠心制作,精准传播,始终是主旋律歌曲引领主流价值、打赢正能量传播的“压舱石”和“必杀技”。
来源:红网邵阳站
作者:彭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