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雷锋的日子》剧照(刘佩奇饰乔安山)(1997年出品)
党更需要用文艺向党员传播宗旨和信仰
记者:去年有一部影片《黄克功案件》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能否讲讲您的创作过程?
王兴东:我写《黄克功案件》电影剧本在问自己:由老红军雷经天来审判老红军黄克功?两个人的根本矛盾冲突是什么?
雷经天为什么三次被错误地开除党籍,依然对党忠贞不渝,不脱离,不背叛?这位参加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百色起义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在开除党籍蒙冤被贬为战士,背着饮事铁锅走完了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延安,什么样的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他?
黄克功从16岁上井冈山,也是老党员,经过长征的高级军官。1937年10月5日因逼婚未遂,枪杀了陕北公学女生刘茜,由一个革命的功臣堕落为罪犯。
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董必武院长不在延安,没有恢复党籍的雷经天,接手审判黄克功案件。正值国共合作全面抗战时期,是杀还是赦?很多人都以前线需要战将为由,希望赦免黄克功令其戴罪立功,考验雷经天的人格,也检验共产党执政特区如何依法公开公正的审判?
理解人物才能创作人物,为写好这个载入党史和军史的案件,寻着雷经天的足迹,我利用政协委员外出考察的时机,从延安到南昌、从广西到上海,搜寻资料长达九年时间。全国政协办公厅出介绍信,我到中央档案馆查资料,看到毛泽东写给雷经天关于不赦免黄克功的回信:“……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
毛泽东的墨迹清晰可鉴,严厉地批驳了黄克功丧失信仰,居功自傲,目无法纪,犯下不可以赦免的大罪。这个案件对当今理解“党纪严于国法”是历史依据。一部电影激活史料,演绎人物,把雷经天审判黄克功的故事,讲给同志们听,传播从严治党依法治军是我党的一贯作风,法纪是党员必须要信仰的。
记者:这么多年来,您一直坚持“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听说创作电影《邹碧华》时,您曾经走访过很多地方?
王兴东:习近平总书记对学习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同志,做出重要的指示:“公正为民的好法官,敢于担当的好干部”,最高法院派人找到我,让我根据新闻报告材料加工一下就行了,我的坚持“电影剧本是用脚写出来的”,只有脚走到,眼看到,心知道,情达到。坚持深入采访,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环境,于是我在上海采访他的父母和妻子,所有熟悉邹碧华的法官、律师、他的司机李小马讲述了邹碧华当天心脏病猝死的全过程,带我到瑞金医院抢救室,讲起往事,恍若昨天,泣不成声,一位学识渊博为人正直的法律英才,47岁就溘然离世,惋惜得让我泪水出眶。寻觅他的成长历程,去了江西省奉新县,采访了他中学老师和同学,特别去了距他家70公里,代表中国出席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的梅汝璈故居,感触良多,新老法官对法律的信仰,强烈地触动我的法治情结,有触动才有激动,有激动才有创作的冲动。在法院同志的帮助下,我们完成电影剧本《邹碧华》,让47岁倒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可敬的同志,复活在影像中。
《黄克功案件》成泰燊饰雷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