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虹呈:没有好的原创绘本很可悲 对谈•名家-关东文脉 曹淑杰 228500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对谈•名家

于虹呈:没有好的原创绘本很可悲

2016-12-16 | 来源: 中国作家网

  记者:你是如何为作品挑选技法的?

  于虹呈:我喜欢探索新的艺术技法,寻找最适合表达主题的创作方式,不会用自己擅长的画法去套用所有题材。《梁山伯与祝英台》借鉴皮影戏,但皮影戏的缺陷是比较呆板,气氛感不强,所以要在环境细节上做很多烘托。你细看的话,人物眉眼还是不同,会有一些微表情。还要用很多暗示,比如我自己比较满意的祝父强行分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一幕,画面中有雷公电母,有受惊吓的青鸟,两个神仙象征着拆散这对情侣的父母,青鸟象征着爱情。所有这些细节都是有情感、有寓意的,它们相互搭建出了一种氛围,让读者体会到故事所带来的内心挣扎。

  《盘中餐》一开始的定位就是人文类科普读本,内容准确相比艺术性来说更重要,所以我没有过分追求艺术表现,而采用了写实的手法。我花很长时间采风,作画时比较在意事物的比例关系,尽可能考究细节,避免误导孩子。其实这部作品是我第一次画水彩,不过很快就能上手也是意料之外的,我很喜欢在追求新事物时发生的种种“意外”。

  《梁山伯与祝英台》内页(局部),人物造型男女有别,每一页都单独制作,人物表情有微妙变化。

  《梁山伯与祝英台》内页(局部),画面中的雷公电母,取材于敦煌壁画的巨蟒、青鸟都有象征意味。

  《盘中餐》内页,元阳哈尼族长街宴,哈尼族服饰,长老坐龙头,家长带小孩向长老祈福,敬酒歌,桌上的腊肉、肉圆、竹虫等当地菜色,无不表现真实的风土民情。

  记者:两本书藏有什么“彩蛋”吗?

  于虹呈:哈哈,几乎没有人发现,《梁山伯与祝英台》夏日游船里,游船下层坐着八仙里的四仙,头上的冠饰分是他们的法器图案:铁拐李(葫芦)、张果老(鱼鼓)、蓝采和(花篮)、何仙姑(荷花)。(参见图三)

  《盘中餐》几幅画上一直变幻的白云,讲述着伊索寓言《狼与牧羊犬》的故事。

  记者:你之前接受采访时说过希望能像赤羽末吉、安野光野等绘本大师那样“自由地画画”,在你看来是什么导致了画画的“不自由”?

  于虹呈:画画的不自由在于,我现在还太年轻,艺术修养和生活积淀还不够,还不能得心应手画出自己想画的东西。其实我很想挑战画那种很抽象的、简约的、比较疯狂一些的作品,但是现在还没有勇气完全抛开杂念,疯狂得纯粹。再者,就目前国内的出版情况而言,在题材和印刷成本等因素上并没有给作者太大的自由空间,许多好的想法和创意会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呈现在读者面前,确实令人惋惜。要改变人的固有观念很难,这是只有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

  同时,我也想向大众传达,并不是做儿童书的人都是很低级的,做不了艺术家才做绘本。我认为给儿童看的书更不能简单粗劣,草草了事,更需要抱有责任心,严谨而不拘谨地创作,作为童书的创作者不能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是很幼稚的,他们什么都不懂,随便画得可爱一些就行,他们也分辨不出好坏。正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才需要看好的东西,这张白纸以后才能绘上美丽的图画。现在国内普遍是画大头娃娃的绘本,这些作者心态不好,是抱着一种做活儿的心态,不是在为自己做一个作品,只想赶紧做完了就能拿到钱。艺术真是很独特的事物,作品从来都骗不了人,做出来的东西从来都最忠实地反映着作者的心境。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