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我认为写作不是累而是放松。当你为所描写的人物命运歌颂或哭泣的时候,你的情绪永远显得激动。激动是排毒的最好方式,也是让血脉涌动的最好方式。
谢新:从你的这些话中,我体会到文学创作之路上布满了艰辛,对艺术的热爱需要很多付出。同时也看到你作为知名的文化学者,对新兴文学及年轻人给予鼓励和包容。曾国藩有一句话,“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我也想请教熊老师,读书和写作会给我们当代年轻人带来哪些改变?
熊召政: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虽然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读,但值得读的书确实很多很多。我小时候读《龙文鞭影》《三字经》,读《古文观止》《文心雕龙》,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中国的古典,我花三年时间可以读完。如果再去读国外的经典,也可花三五年时间。今天的书浩如烟海,年轻人怎样找出好书?我认为一个最可靠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年轻人还是要从人类的经典读起,熟悉文学,熟悉艺术,熟悉文化,熟悉思想,熟悉宗教。只有把基本功打得扎实,你才能知道什么书需要精读,什么书需要浏览,什么书你必须知道,什么书可以忽略不计。这样的过程,完成它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读书不可急躁。写作和读书是两种,写作是写给别人看的,读书是读别人写的。你读多了经典,读多了别人的好作品,你下笔就不敢那么随便了。你要对得起每一位读者,读者在读你的作品时不至于浪费生命,也不至于读者在看完你的作品之后,长叹一声:“真不该读这文章。”如果读者看完你的文章之后,又重新再读回味。如此,你的作品就是成功的作品。
书卷多情似故人,
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
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
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
未信我庐别有春。
我很欣赏这首诗,“书卷多情似故人”,不是读书人,怎解得其中的乐趣?我给自己的居处取名“闲庐”,在这里做闲事、读闲书,不敢浪费光阴。读书是我的习惯,勤读书是良好的品性。因为喜读书,闲在书斋也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读书是增长学问、积累知识的一个途径,也是让人不断改变和升华的一个过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全在书中。
谢新:关于历史小说的写作,你还有什么更具体的体会和创作思路?年轻人怎么读历史小说?
熊召政: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水浒传》都是历史题材章回小说,一部好的历史小说可以对人的心灵产生滋养,产生对历史正确的认识。历史小说家还要慎重地对待自己手中的这支笔,慎重对待自己所描写的这段历史。要有“千秋功罪,不可妄评”的历史心态。读历史题材的小说对于年青人来说可以明理、可以观史,可以鉴己。历史题材创作上,我有很多想法,真有韩磊所唱的“向天再借五百年”那种心态。历史题材的作品创作保养了我的身体,我争取再写一些大作品。
谢新:我们会说一个人的经历都写在了脸上。通过你的这一番话,我们也可以说“你读的书呈现在你的脸上”。你给自己的居所取名“闲庐”,但你却是一刻也不得闲的人。熟悉你的都知道,你像一部不停歇的机器,有那么多的事情,在马不停蹄地去做。比如说你在创作《大金王朝》长篇小说的同时也兼具影视作品的创作。大家见到你经常会说:“熊老师,你真显得年轻。”年轻,一方面代表着你的活力,另一方面也代表你融入时代,甚至是在时代的前端。很多流行的东西你也是很了解的。现在流行的一个词“流量小生、流量花旦”,通过他们来提高收视率或者票房。你是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熊召政:别人问我为什么年轻?我认为,书本是最好的营养,写作是最好的休息。我认为写作不是累而是放松。当你为所描写的人物命运歌颂或哭泣的时候,你的情绪永远显得激动。激动是排毒最好的方式,也是让血脉涌动的最好方式。这样一来,情绪的宣泄就是血管的清道夫,这是我的一种理解。你刚才说的网络流行语言现象,说实话,我当年是很排斥的,我觉得败坏了汉语优秀的品质。但是当我发现周围的人都在使用这些网络语言的时候,我认识到,既然它们存在,我就不应该排斥,而是应该去了解。我在从中看到了时代的变迁,看出价值观的变迁。“你毁了我三观”,我就想,这是什么三观啊。这样的语言和表述经过网络发表出来,成为新方言、新词语。著名语言学家黄侃先生如果生活在今天,想必也会为现在的网络语言感到头痛。但头痛之后,也得承认它的存在啊。
谢新: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你的历史小说和文学作品正是在实践中创作出来的,我们祝愿你在这个进步的时代中,凭着严谨的创作态度和一腔豪情,不断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熊召政:这是一个让人豪情倍增的时代。“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擒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东坡抒发着如少年般的豪情壮志,我的胸中也住着一个苏东坡,无论何时,这股激情会让我有源源不竭的创作灵感,我手中的笔也是我最忠实的朋友。
最后,谢谢你代表《青年报》的新青年周刊采访我。
(谢新,著名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