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保松:任何对书的解读,都是一场冒险 对谈•名家-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10359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周保松:任何对书的解读,都是一场冒险 对谈•名家-关东文脉 曹淑杰 261035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对谈•名家

周保松:任何对书的解读,都是一场冒险

2018-03-06 08:56 | 来源: 北京青年报

blob.png

  受访人:周保松,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哲学副教授

  如果你想造一艘船,不要鼓励人们去伐木、去发号施令、去分配工作,唯一要做的是教会人们去渴望大海的高深莫测。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好的童话故事当如是——用简单的话语,为童年创造一个世界;多年后当我们长大,重新翻开这个故事,仍可以找到新的指引和慰藉。

  《小王子》一定是这样的故事。童年时候阅读这个故事,漫游于宇宙中的小王子带我们发现新天地;青春期时重读,从玫瑰和狐狸身上学到爱的意义;再长大到今天,面对社会与世界,《小王子》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领悟呢?

  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小王子,最近,香港学者周保松从哲学的视角进入《小王子》,撰写了《小王子的领悟》(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1月出版),讨论这本经典童书能为当下的时代提供何种启发。这本小书的哲学思辨很温柔,在豆瓣上评分也很高。诚然,用成年人的眼光解释一个充满哲思的童话故事是一件有挑战的事,因为故事本身有太多面,所以解读本身也变得需要讨论——为什么要这样理解文本?只能这样理解文本吗?以及怎样才算是读懂一本书?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和作者周保松进行了一次对话。

  《小王子》不是轻松易读的童书,里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问题

  记者:作为一个政治哲学学者,您为什么会写一本对《小王子》进行哲学解读的书籍?

  周保松:这多少是个偶然。我2015年去台北访学,有次和学生在咖啡馆做了一次关于《小王子》的沙龙,分享我对这本书的阅读心得。沙龙结束后,我写了一篇叫《小王子的领悟》的文章给杂志,结果引来很大回响,激发起我多写几篇的念头,最后一发不可收拾,意外地成了一本书。

  这书最初是2016年7月在香港书展出版,结果几天内初版便已卖完。它去年得了第十届香港书奖,还被三万多个中学生票选为最喜欢的十本书之一。除了港版和内地版,台湾版和韩国版最近也已出来。过去两年,我在香港、台北、吉隆坡和上海等地,还和许多读者就此书有过交流。

  这次写作经验,对我是个新尝试,此前从未试过用政治哲学来谈文学作品。我写的时候,要求自己一定要深入浅出,不能有学究气,但也不要浅薄,让一般读者都读得懂且读完有得着,所以挑战其实蛮大。我还记得这书刚出版时,有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大学教书的朋友,和一位德高望重的基督教老牧师,先后告诉我喜欢这书。这对我还是有一点鼓励。

  记者:做这样的解读,为什么选择《小王子》而不是其他童话经典?

  周保松:严格来说,我并没有做过选择,因为我本来没有这样一个写作计划。不过,话说回来,我一直不将《小王子》当作轻松易读的童书,而是认为里面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哲学问题。希望找个机会谈谈自己的阅读心得,也是多年心愿。

  读者或许不知道,我自小在中国内地农村长大,很少有机会接触西方童话故事。我第一次读《小王子》,已是十多岁移居香港之后,童心早已所余无几,而且当时家里经济困难,生活得相当吃力,很难有心读得进这样的书。是故和许多读者不同,我不是自小就喜欢《小王子》。我是成为大人后,才开始重新阅读这书,并将它当作重要的作品来读。

  这个背景,对我的写作颇有影响。举个例,我这两年做讲座分享时,发觉一个有趣现象,就是来听的男读者很少,而且这些读者成年后甚少会重读《小王子》。他们对这本书的理解,大多还停留在年轻时的模糊印象。

  我估计,这背后其实有种颇深的阅读成见,就是他们认定大人是不应重读《小王子》这样的一本童书的,否则会被人嘲笑为幼稚。很幸运,我自己完全没有这样的包袱。我做讲座时,有时为了令听众重视这本书,不得不告诉大家《小王子》曾被法国人票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法国文学作品,更被翻译成二百五十多种语言,全球每年销量数以百万册等,以期用这些数字令大人们不要轻视这本书的分量。

  记者:您说《小王子》是一部精彩的哲学寓言,内里潜藏了圣埃克苏佩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处境的深切关怀,你希望你这部小书,能够让大家看到,《小王子》里的思想,值得我们认真对待。那是不是说,虽然《小王子》非常经典和畅销,有那么多人读过,但其实大家并没有真正读懂它?

  周保松:在阅读这件事上,我很少用“真正读懂”这种说法。因为同一本书,不同读者有不同的阅读心得,其实正常不过。我的解读只是众多解读的其中之一,不是唯一,更谈不上权威。但是我会强调,《小王子》不是或不仅仅是写给小朋友的童书,更是为大人而写的关于“人该怎么活”的哲学之书,里面有许多作者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说得严重一点,圣埃克苏佩里觉得现代人病了,且病得不轻。如果我们不正视这些危机,人就难以活好自己的人生。

  但我观察到,现在不少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将这些严肃认真的哲学面向忽略和遗忘了,并将《小王子》描述成为简单纯真、与现实世界无关,且专门写给小朋友看的童话故事。这也许和图书市场的包装策略有关,但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不太恰当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的书确实相当反主流。我希望为读者提供另一种理解《小王子》的角度。当然,我的解读是否合理及是否能令大家有所共鸣,要由读者来判断。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