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2308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2017-02-06 | 来源: 新华网

  3、超脱境界:坐看云起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的诗极富禅机禅意,他被称为“诗佛”。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境界也是如此。在生命的过程中,不论是经营爱情、事业、学问等等,你勇往直前,到后来竟然发现那是一条绝路,没法走下去了,山穷水尽悲哀失落的心境难免出现。

  此时不妨往旁边或回头看看,也许有别的路通往别处;即使根本没有路可走了,往天空看吧!虽然身体在绝境中,但是心灵还可以畅游太空,还可以很自在、很愉快地欣赏天与地,体会宽广深远的人生境界,再也不会觉得自己穷途末路。

  4、宇宙境界:站在天问的高度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是一个诗作非常少的人,所以很多人对他的作品不熟。可是清朝人编《全唐诗》,提到《春江花月夜》这首诗,说这篇是“以孤篇压倒全唐之作”。闻一多更是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春江花月夜》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因为这是初唐诗中最具典范性地将个人意识提高到宇宙意识的一个例子。

  当张若虚问到宇宙的问题,我们一定能够感觉到他这个时候有很大的孤独感,这一刻他面对自己,面对着宇宙。如果当时旁边一大堆人,他写不出这首诗。“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透露出的洪荒里的孤独感,是因为诗人真的在孤独当中,他对孤独没有恐惧,甚至有一点自负。

  通常我们很少看到这种重的句子,因为这完全是哲学上的追问,他忽然把人从现象中拉开、抽离,去面对苍茫的宇宙。我们大概只有在爬高山时,才会有这种感觉:到达巅峰的时候,忽然感觉到巨大的孤独感,视觉上无尽苍茫的一刹那,会觉得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种句子在春秋战国也出现过,那就是屈原的《天问》,此后极少再出现。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