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32308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古诗词中的10大人生境界,也无风雨也无晴

2017-02-06 | 来源: 新华网

  7、无常境界:岁月催人老

  代悲白头翁

  唐·刘希夷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唯有黄昏鸟雀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乍一看,会以为这首诗又是一个“人面桃花”的故事。其实,刘希夷所发出的,是对岁月催人老的感叹。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红颜易老;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世事无常。“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这不是最出名的句子,但却是最残酷的——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而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时。

  这种悲情从《白头翁》一直到《葬花吟》。人只要活着,几时才能摆脱这种悲情?无解。

  8、深邃境界:岁月中皆过客

  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洪迈在《容斋随笔》里说,“《行宫》一绝,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行宫古旧,新发的花木照样媚人眼目,诗人想必惊讶于那濯濯的秾艳,宫花开得热闹,这份无声的热闹于是百倍的寂寞起来。红花映着白头,诗人没有写,却让人能感觉到阳光——有了阳光,那花如火如荼地开着,而那花畔宫女的白发,也愈发的刺眼了……

  《行宫》展现的是“别人的世界”——那些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元稹的世界与白发宫女们的世界在这样一首绝句里相遇。我愿意这样理解,它表达的是一种因为时间造成的哀感。这种哀感,比忧伤要轻缓,却是一种更为深邃的生命体验。

  千年之后的今天,以现实生活的变化作为参照指标,我们的时间比元稹的时间,更快地流淌着,故而我们更容易遇到“别人的世界”。我们也更容易变成“白头宫女”,毫不自知地讲着某些人某些事。但能有人说说话,总是好的,那感觉像握着一杯青花盖碗里的花茶,摩挲着温润的瓷釉,手指已经知道,那曾经馥郁滚烫的茶汤,正在渐渐冷去……

责任编辑: 曹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