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李涉也有一首《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描写了一个披着蓑衣,在绵细春雨中放牛的儿童。他躺在绿草地上,折支芦管吹着小曲,其憨态可掬的神情呼之欲出。牧童腰间插满蓬蒿做成的短箭,昂首挺胸,将一个小小的豪侠剑客的英姿描绘得栩栩如生,着实令人喜爱。
垂钓
胡令能,唐代诗人,隐居圃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
他在隐居莆田时,闲来无事,前往农村访友。路过一条小河边时,他看到一个小孩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正在聚精会神地钓鱼。胡令能忘记了朋友的住处,遂上前问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儿害怕应答惊跑了正在上钩的鱼儿,招手而不回答。待胡令能走近跟前,才附在其耳朵边告诉了路线。
胡令能被这个专心致志于钓鱼的蓬头稚子所感染,写下了一首诗《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白居易有一首《观游鱼》诗也写了一个另样的钓鱼儿童:“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诗人空闲之时,围着水池看着水里的鱼自由地游动,正好遇到小童摆弄钓鱼船。诗人有感而发,爱鱼之心人各有异,我爱鱼给鱼喂食,盼他长大;你却垂钩钓鱼,为图己乐。
捉蝴蝶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的诗句。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官至秘书监,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正直敢言,却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他不以士大夫自居,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篇。
有一次,杨万里住宿在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的徐家客店里,门外的篱笆稀稀落落,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枝上的桃花、李子花已经飘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很茂密,不远处的一片田野里盛开着黄色的油菜花。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田野风光令人向往。儿童们张开双手扑扑打打,两脚跌跌撞撞追逐着蝴蝶,欢快兴奋、天真活泼。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可是已分不清哪是蝴蝶,哪是黄花,再也找不到蝴蝶了。诗里表现出儿童的焦急、失望以及那种天真和稚气。
学种瓜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代诗人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一诗描写了儿童学种瓜的天真情趣。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其诗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反映农村生活的代表作是《四时田园杂兴》,共记60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
初夏,水稻田里的杂草长满了,白天人们下田去除草。妇女们干农活劳累了一天,晚上也不能闲着,还要搓麻线,再织成布。年轻的儿女们各司其事,各管一行。而那些孙子辈的儿童们不会耕种也不会织布,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于是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