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中的蔡京形象(网络截图)
从北宋末年太学生将蔡京列为危害国家的“六贼”之首开始,蔡京的历史定位已经成型,《宋史》将蔡京直接列入《奸臣传》。时至今日,人们对蔡京的评价基本遵循这一基调。蔡京的书法成就也因他的奸臣形象被人忽略。然而,在一个道德意义上的奸臣背后,蔡京也有着精明强干的行政能力。蔡京其人,值得去分析和探讨。
四度为相的北宋权臣
提起北宋末年的权臣蔡京,世人对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从北宋末年太学生将蔡京列为危害国家的“六贼”之首开始,蔡京的奸臣定位已经成型,始终没有改变。《水浒传》中,蔡京的反面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宋史》更是将蔡京直接列入《奸臣传》,说他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打击政敌不择手段;说他惑乱人主、结党营私,致使官风败坏、民不聊生;北宋虽然没有直接断送在他手里,但他却是北宋灭亡的千古罪人。总而言之,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巨奸。
时至今日,对蔡京的评价依旧基本遵循这一基调。就连蔡京的书法成就也因他的奸臣形象而被除名,北宋书法“苏黄米蔡”四家中的蔡京也变成了蔡襄。然而,在一个道德意义上的奸臣背后,蔡京精明强干的行政能力和目光超前的经济制度设计,同样值得人们去探讨。
蔡京出生于公元1047年,北宋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蔡京和弟弟蔡卞同时考中进士。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蔡京以奉议郎的身份出使辽国,后来被拜为中书舍人。初入仕途时,蔡京支持变法,再加上其弟蔡卞为王安石女婿,因此得到王安石的赏识,甚至被认为是日后宰相人选之一。但是,当司马光废止新法时,蔡京又积极追随司马光。蔡京人格的两面性和政治上的两面作风,可见一斑。
宋徽宗继位后,在宰相曾布的打压下,蔡京被排挤出京,处于政治上的低谷期。他由于结交被宠幸的内侍童贯,很快返回京城,开始先后四度为相的宦海沉浮。
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四月,在童贯的极力推荐下,加上蔡京善于见风使舵,投宋徽宗之所好,因此得到宋徽宗的赏识。这一年闰六月,曾布的宰相职位被罢免,蔡京旋即为相,长达四年。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蔡京采用了多种手法,如拉拢同党、打击异己,掀起声势浩大的党禁,并撰《奸党碑》,全国刻碑传布。为了迎合宋徽宗承继父兄之志,蔡京进行变法。同时,蔡京提倡 “丰亨豫大”之说,助宋徽宗享乐,还开展了对西夏的战争,收复湟、鄯等地,显示政绩。
崇宁五年(公元1106年)正月,一颗彗星现于西方,这一奇异的天象引起当政者的高度关注。有谏官认为是变法和对元祐党人太过严厉所致,宋徽宗因此要求各地禁毁“奸党碑”,除党禁,恢复元祐、元符年间迁谪者的士籍,而蔡京也因此于当年二月被罢相。
宋徽宗虽然将蔡京罢相,但并没有对他失去信任。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正月,蔡京复相。他延续当年拉拢同党、排斥异己的做法,进一步结交内侍童贯,并且吸取上次的教训,减轻对元祐党人的处罚,但他仍倡导“丰亨豫大”,助宋徽宗享乐。由于受张商英、何执中、张康国等人的排挤,蔡京于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六月再次罢相。
蔡京二次罢相之后,他的政治对手何执中、张商英等先后担任宰相,但是时间都不长,可见北宋朝廷内部斗争之激烈。蔡京分析政治形势,充分利用了其中的矛盾,再加上童贯居中调停,因此在三年之后第三次担任宰相,这是他为相生涯中时间最长、地位最稳固的一次,有八年多。由于善于迎奉,宋徽宗对蔡京恩宠有加,甚至还将公主茂德帝姬嫁给他儿子,双方结成亲家。年过七十本该致仕,但蔡京却仍居相位,引起很多人的不满。同时,蔡京倡导的新法招致很多人的反对,甚至长子蔡攸也成为坚定的反对派。儿子蔡绦依仗其权势狂率不羁、侵凌同列,招致很多人反感。这也导致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六月,74岁的蔡京再次被罢相。
虽然蔡京早已超过致仕的年龄,但是对权力的欲望却依然强烈。在宰相王黼被童贯、朱勔等人排挤后,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十二月,78岁的蔡京再次被任命为宰相。这时的蔡京老眼昏花,头脑也不甚清楚,大小事宜基本上都由蔡绦操作。蔡绦的专横跋扈招致很多人的不满,尤其是长子蔡攸屡次进行弹劾。在多方攻击下,蔡京于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四月再次被罢相,从而结束了四任宰相的生涯。
在两宋的133位宰相中,只有7人任职10年以上,14年以上的仅有蔡京、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4人,且均为负面人物。
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因金军南下,宋徽宗禅位给宋钦宗,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窘迫,蔡京为保全自己将全家都迁至江南,逃避战乱。国难当头,朝野官民纷纷揭露蔡京、童贯等人的罪行,要求对其进行惩处。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太学生陈东向朝廷上书,将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彦等人称为“六贼”,认为他们祸患国家,应当诛杀,并且“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史·陈东传》)。“六贼”中,尤以蔡京位高权重、祸国最为严重,天下士人认为蔡京是“六贼”之首。
面临众情激愤的场景,宋钦宗在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将蔡京“连贬崇信、庆远军节度副使,衡州安置,又徙韶、儋二州”(《宋史·蔡京传》),并于七月乙亥安置儋州。而与蔡京并称为“六贼”的其余五人,在半年内分别受到应有的惩处。祸患国家的“六贼”虽受惩处,但却无法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