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是祸国佞臣还是治国人才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5758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蔡京:是祸国佞臣还是治国人才 国学堂-关东文脉 曹淑杰 255758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国学堂

蔡京:是祸国佞臣还是治国人才

2017-12-11 09:34 | 来源: 开封日报

  身负骂名却是书法大家

  蔡京虽然顶着“奸臣”的帽子,但书法天赋极高。他苦心孤诣地浸淫书法艺术多年,终有大成。蔡京的书法成就在北宋属于顶尖,和他处于一个水平线的是苏东坡、米芾和黄庭坚。有一种说法,蔡京原本是“北宋四家”之一。虽然他的书法造诣颇深,但是由于后人特别憎恶他的人品,所以用同族的蔡襄替代他。如明朝大画家王绂在其《书画传习录》中记载:“世称宋人书,则举苏、黄、米、蔡。蔡者谓京也,后世恶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端明书焉。端明在苏、黄前,不应列元章后,其为京无疑矣。

blob.png

蔡京书法《节夫帖》(网络截图)

  蔡京的书法作品虽然传世不多,仅有《节夫帖》《唐玄宗鹘鸰颂跋》《十八学士图跋》等帖,但从这些作品中,亦可窥见他书法艺术的全貌。蔡京的书法豪健洒脱、舒展飘逸、张弛有度,极为耐看,充分体现了宋代“尚意”的书法美学情趣。

  蔡京的代表作品《十八学士图跋》,点画清晰、爽利犀练、雄浑矫健、结字奇巧、侧中取势,深得“二王”风韵,兼具苏东坡和米芾的特点,用笔大胆泼辣,纵横捭阖。《十八学士图跋》整体章法经营字字巧妙、错落有致、干净利索,字里行间洋溢着典雅律动的节奏,弥散着恬淡幽远的诗意,氤氲着疏朗清新的禅趣,堪称一件难得的精品佳作。

  蔡京的书法在当时已享有盛誉,朝野上学习其书者甚多。编录上古至元代书法家传记的《书史会要》曾引当时评论者的话说:“其字严而不拘,逸而不外规矩,正书如冠剑大人,议于庙堂之上;行书如贵胄公子,意气赫奕,光彩射人;大字冠绝占今,鲜有俦匹。”这甚能反映蔡京当时在书法艺术上的地位。当时的人们谈到他的书法时,使用的词汇经常是“冠绝一时”“无人出其右者”。狂傲的米芾曾经表示自己的书法不如蔡京。

blob.png

蔡京书法《十八学士图跋》(局部)网络截图

  这其中有一个故事。蔡京手下有个小官,在一个极热的天气里,极为恭谨地侍奉着蔡京,不停地摇着扇子为他纳凉。蔡京一时欢喜,于是要过扇子,在上面题了两句杜甫的诗词。令人没想到的是,几天之后,这个小官突然变得阔绰起来。原来,那把有蔡京题字的扇子被一位亲王花大价钱给买走了。相传这位亲王就是日后登上皇位的宋徽宗赵佶。从这个故事里可以看出,本身就是书法大家的宋徽宗赵佶是何等喜爱蔡京的作品,从而也说明了蔡京的书法艺术是何等地受人推崇。

  蔡京与米芾是同时代的人,艺术上两人惺惺相惜,但因社会地位、身份,人生信仰、追求不同,终于“道不同,不相与谋”。米芾为人狂放自负、桀骜不驯,素有“米癫”之谓。蔡京则是一个身居庙堂之高、精于玩弄权术、醉心荣华富贵的政客。这一本质差别,为两人的艺术创作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这也是蔡京书艺不能名正言顺地登堂入室、流传千古的症结所在。

  蔡京的《节夫帖》堪称一绝。此帖书体近似米芾,笔力雄健,气势亦不同凡响。尽管他的书法似米芾,但从他姿媚的笔法来看,仍是从唐人书法入手,直溯“二王”,从此帖能清楚地看出其精细的笔意与健丽的体态。

  除了书法,蔡京在散文方面也颇有心得。著有散文集《保和殿曲宴记》一卷、《太清楼侍宴记》一卷、《延福宫曲宴记》一卷,均被南宋的王明清收入《挥尘集余话·卷一》中。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