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26486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6264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探源中秋节:朗月团圆大中华

2022-09-05 10:25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作者:施立学(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 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像许多节日至今不能找到起源一样,让民俗学家困惑的是,你中秋节何年何月得名?人们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找到了你,因为你的到来,“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中秋节,“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因为你的到来,朝廷给公职人员一天的假期。但这不是你的肇始,中秋节得名于何时,至今还是个谜。

  “月到中秋分外明”,有人推测你得名于唐,“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天将今月夜,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观月》)”;“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张祜(《中秋月》))”;“此夜若无月,一年虚度秋。(司空图《中秋夜》)”;“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人道秋中月明好,欲游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中秋不是得名于唐,何以有这多朗月般的中秋诗?但这不是中秋的起源,倒是唐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但这绝不是中秋节的起源。

  又说源于天宝十四年的唐玄宗八月十五游月宫。那个当了皇帝想成仙的李隆基,身在凡间想天上。八月十五,清辉夜寂,望碧海青天,蟾光月满,觊觎月宫,遂请道人罗公远作法,一道游了月宫。刹那间,寒气逼人,香气扑鼻,面前一座美丽宫城就是广寒宫,数百仙女着轻罗玉纱,与嫦娥翩翩起舞,迎迓凡世来客。听仙乐《紫云曲》悠扬悦耳,于是素晓音律,后来成了梨园祖师的风流天子,默记曲调,把这支仙乐带回人间,成了蜚声中外的《霓裳羽衣》。传说,自月宫回落,经潞州上空,俯视全城,见月色如水,月光如画,遂取随身玉笛,骤起仙乐,又向城中便撒金钱。十几天后,潞州官府上奏说,八月十五月满之时,潞州上空有天乐传来,且有金钱撒下。要不唐诗怎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若不怎有“如闻仙乐耳暂聪”之语。

  人说你中秋节得名于魏晋南北朝文人玩月风尚。唐欧阳詹《长安玩月诗序》中说:“月可玩,玩月,古也。”唐之古为谁,首推魏晋,那时有谢灵运、鲍照、谢朓等诗人已开始了玩月,并留下玩月诗。

  人说你中秋节得名于上古的祭月。最是美丽神奇的月亮,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瑰丽动人的神话传说。这是古人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对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造成的阴影赋予了丰富的想象。大诗人屈原《天问》里有“顾菟在腹”句,即月神肚子里有一只蟾蜍,作了回答。在古人的观念里,日为阳,月为阴,日中有踆乌,月中有蟾蜍。金乌,金翅金羽,且有三足,乃鼎立于日中之凤;蟾蜍则不然,其名不雅,其貌不扬。“小蟾蜍徐行腹如鼓,大蟾蜍张颐怒于虎”,因蟾居月宫,故以蟾为月的代称,月宫又称蟾宫。李白《古朗月行》有“蟾蜍饮月影,大明夜已残”,猜想月有晦、弦、望、朔,乃蟾蜍作祟。蟾蜍又是长寿的象征,《太平御览》记载,蟾蜍寿命可达三千岁。蟾蜍就是癞蛤蟆,古代曾有蛙崇拜。蛙,繁殖力极强,是第一位从水中爬上陆地生存的动物。蛙与女娲之“娲”同音,有人认为女娲是把青蛙加以人格化,而构想出来的女神。

  大诗人屈原《天问》“顾菟在腹”,一语双意,既说月宫有蟾蜍,又因为“菟”与“兔”谐音,也说蟾宫有玉兔。晋人傅咸在《拟天问》诗中作证:“月中何有,白兔捣药。”南阳一幅汉画像石,名唤“苍龙星座图”,画的就是月轮中的蟾蜍和玉兔。捣药玉兔什么形象,粉白嫩脸,身披战袍,头戴金盔,左手托臼,右手执杵,背插小旗,坐骑为老虎、狮子、骆驼和梅花鹿,也有威风凛凛坐上莲花宝座,极富童稚情趣。这月魂蟾宫也足够热烈的了,偏偏唐段成式《酉阳杂居天咫》篇中,又为月宫送上一个山西人吴刚。吴刚有过,谪令月中伐桂,桂树高五百丈,且斫且合,万世不绝。

  可能是太过丑陋的蟾蜍,招人嫌弃,《山海经大荒西经》推出了婀娜多姿的嫦娥,“有女子方浴月,帝(喾)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常羲就是人们所说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淮南子览冥训》中,讲嫦娥奔月的故事。那时天上十日并出,晒得大地几成焦土,草木不生。嫦娥丈夫后羿,开万斤宝弓,射落九个太阳,从此名扬天下。西王母赞颂后羿英雄,特送他一包长生不老,升天成仙的神药。但后羿不舍乡亲,也不愿离开妻子自己上天成仙,遂将神药交给嫦娥。一天后羿外出射猎,后羿弟子蓬蒙,乃奸佞小人,威逼嫦娥交出神药,嫦娥不忍神药落于蓬蒙之手,被迫将药吞下,立刻身轻如燕,直上青天,一直飞到广寒宫。后羿回到家,见嫦娥早飞升而去,心焦如焚,且追赶不能,只好让侍女放上供桌,摆上嫦娥平素爱吃的水果,面对一轮皓月,遥祭远去的妻子,渴望她重返人间,早日回家团圆,于是八月节成了因春祈而又秋报的团圆节。

  团圆中秋节,有祭月、赏月、玩月、走月活动。祭月供品首推圆圆的月饼。月饼又称宫饼、月团、团圆饼。嫦娥奔月,人们用团饼祭月,取团圆之意,又用瓜果、毛豆祭玉兔,希望玉兔能赐仙药,以求健康福祉。唐高祖李渊时,匈奴犯边,大将李靖出征凯旋,土蕃商人献上胡饼,李渊改胡饼为圆饼,望长安明月感叹“应将圆饼邀蟾蜍”。传说改圆饼为月饼,是明初刘伯温。元朝统治者残暴统治,民间不准有铁器,两户共用一把菜刀,十家供养一个无恶不作的元兵,老百姓不堪忍受,在起义领袖策划下,中秋月饼里塞了纸条,人人动手杀元兵,元朝统治土崩瓦解,传说为了纪念这次起义,便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有京式、广式、苏式等多种样式。月饼不同于一般的糕点,月饼本身是一幅吉祥图画,讲究在月饼模子上铸字印花,字是福、禄、寿、喜字,画是团圆喜庆画。清代,祭月之风大盛,多病缠身的慈禧,忌讳月饼的“饼”字与“病”谐音,改月饼为月华。又将滴溜滚圆的西瓜,切成瓣瓣相连的莲花状,放于银盘中,供祭月神,称之为团圆瓜。《帝京景物略》称:“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乘仲秋圆月,粮满圆仓,谷盈圆囤,万颗圆圆,堆砌丰稔之际,谁人不盼圆融、圆满。中国人的观念中,爱完整,怕残缺;喜和谐,厌敌对;喜团圆,伤别离。看天是圆的,还有圆圆的日月星,地上有圆圆的供桌,桌上是圆圆的苹果、葡萄、桂圆、石榴、晚桃和青柿子。

      八月十五天门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虽有俗言,也不严格要求,男拜月为了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拜月则愿貌似嫦娥,洁如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华夏儿女共同祭拜中秋朗月,盼望和谐美满、月圆花好。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