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处于平原的长春来说,“山”是一种比较稀缺的资源。
毕竟,长春的地形,实在是太平坦了。
但是每当天气晴朗、空气通透的时候,站在市区的高处向东方或者南方眺望,也能看到遥远的地平线上,隐隐约约的山地起伏。
从长春市区高处,能够隐约看到山岭起伏(摄于2023年夏)
——如果我说你看到的是长白山,很多人会认为这简直是天大的玩笑。
不过,那片名叫“大黑山”的山岭,却的的确确是长白山的余脉。
这里,收藏着历史
打开地图软件,调到卫星模式,能够清晰地看到,有一条细长的山脉横亘在长春的东侧,从东北方向延伸到西南方向。
这,就是“大黑山”。
百度地图中,从卫星视角俯瞰大黑山脉(中间的绿色地带)
它长达320公里、宽10~15公里,东北端深入黑龙江的五常县,西南端则包含了伊通著名的火山群,接向辽宁省的昌图县和开原县。
这条山脉虽然远远谈不上“雄伟”,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在距今1.8亿年前,位于东亚大陆东部的伊邪那岐板块以相对缓慢的速度向东北方向移动;但在距今1.35亿~1.27亿年前,这一板块突然改变了运动方向,向西斜向俯冲于东亚大陆之下。
图据《吉林大黑山条垒南段构造特征及隆升时代》
——坐落在长春西南的“阜丰山”(因临近村落“大屯”,也被俗称为大屯山),就是这片山脉中的一座不起眼的山峰。
尽管海拔不足300米,它却是一座具有7000多万年历史的死火山,还曾被近代地理学先驱、普鲁士地质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论证为世界最古老的火山之一。
在板块的剧烈挤压之下,在如今的长春市和吉林市所在位置之间,一道山梁开始缓慢隆起。
在漫长的岁月中,历经火山的喷发与风雨的剥蚀,融化的岩浆凝为山石,绿色的植物爬满山坡,垦荒的农人辟出田地,这条山脉,变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样貌。
长春城区周边的那些山岭——从长春东边的莲花山,到长春东南的净月潭,都同属于这片山脉。
这里收藏着一幕幕历史。
这片山,以及流经山下的伊通河,为历史的一幕幕场景搭起了舞台;许多故事,就藏在这片绵延的山岭之中。
如果你足够细心,可能会在净月潭徒步的时候,看见过斑驳的石羊与石虎隐藏在净月潭茂密的草木之中。
净月潭山上的石雕,图据中国吉林网
学者们认为,这些石羊与石虎,来源于金代的墓葬遗存,很可能与完颜娄室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完颜娄室生于1078年,是金初名将。他一生中最为著名的战功,是俘获了辽代的末代皇帝天祚帝。
1130年,完颜娄室病死在军中。他的躯体,也葬在了长春东边的这片山中——也就是长春东郊的石碑岭。
可惜的是,1912年,这座陵墓遭到日本人盗掘,现在这片陵园,只剩下一大一小两个残存的龟跌。
长春石碑岭,图据中国吉林网
1682年,旌旗蔽日、队列蜿蜒,康熙皇帝的行辕,也来到了这片山中。
他此行的目的是巡视设立在吉林市的船厂,检阅水师、整军备战,为与沙俄一触即发的战事做好准备。
途经一座叫做潘家屯的村落之时,康熙皇帝的队伍在此暂做驻留,在休整大军的同时,也召集了当地的官员、士绅、猎户,劝他们“安分务农,屯垦戍边”,并明诏:“富家子弟中的‘贡监生员’垦地20顷以上,式其文义通晓者,用为县丞;一百顷以上,文义通顺者,用为知县;地方官员,有田功者升,无田功者黜”。
康熙劝农,让这个地方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劝农山”。
清帝东巡图,图据《清帝东巡》
而同样是在这一年,“柳条边”的北线延伸到了这片山林。
为了保护清王朝的“龙兴重地” ,自1638年开始,皇太极下令修缮边墙,在用土堆成的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种植柳条,称之为“柳条边”。
1682年,清朝政府在吉林地区设置了四处边门。至此,柳条边的 “人” 字形基本形态基本确定了下来。
尽管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山野之间的柳条边大多湮灭无存,但在莲花山雾开河畔、泉眼镇的岗子村境内,仍有一段不足百米的柳条边遗迹留存至今。
而更多的柳条边遗迹,则只把自己的名字流传到了今天。
康熙年间柳条边示意图,图据《清代柳条边的时空分布》
260多年后,又有一支军队出现在大黑山的群山之中。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北人民解放军。
这支队伍的第一前线指挥所,就建在劝农山镇同心村的李家屯。1948年5月27日,肖劲光和肖华从通化来到此地,并于此后几个月的时间里,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1948年10月17日,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六十军发动起义。在李家屯,肖劲光和肖华接见了领导起义的六十军军长曾泽生。
巍巍群山,也就此见证了长春和平解放的重要一步。
这里,收藏着财富
除了见证了一幕幕历史故事之外,这片山岭之间,还埋藏着许许多多的财富。
这里是不折不扣的“金山银山”。
——请注意,上面这句话并没有使用什么修辞手法。
因为这座山中真的有金银。
根据地质勘探,这一区域,是吉林省多金属、贵金属产地之一,区内分布着一系列金、银矿床( 点) 。
除了金银之外,这里还出产了许多建材,支撑起了现代长春的建设。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最古老火山”阜丰山吗?
今天的阜丰山,图据中国吉林网
清末,东清铁路公司在修建哈尔滨通至大连的铁路时,线路正巧从山下经过,这座山,成为了提取石材的最佳场所。
《长春县志》记载:(阜丰山)山产石最富,色驳质坚,坷磊天成,采掘为础,无烦所治。南满铁路北段所需石块咸取给焉。
历经多年的开采,如今的阜丰山,主体已经被削平。
前面提到的石碑岭,也曾经是长春重要的石材产地。
伪满时期,为了方便石材运输,它与长春市区之间曾建起了一条临时轻便铁轨。许许多多的石材从这片山岭被开采出来,成为今天那一座座老建筑中的组成部分。
几十年间,这条山岭用自己的骨血,为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们筑起了一幢幢建筑、一座座桥梁、一条条公路。
除了上面提到的贵重金属与建筑材料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矿藏,也埋藏在这片山岭之间。根据统计,今天仅在莲花山区域,就分布着90多个矿坑。
伪满时期,长春建设的石材采集示意图,图据《长春近代建筑》
“饮水思源”,如今的你我更应该记住这片山脉为我们做出的贡献。
因为你我的饮水,也和这片山岭密不可分。
一条条溪流自山间流淌,茂密的山林涵养着水源。而一座座和人们饮水用水息息相关的水库,其修建同样离不开这些山岭的助力。
从贡献了无数段子、浩哥出没的二龙湖,到老长春的水源地净月潭,再到现在长春的水源地新立城水库与石头口门水库——这几个耳熟能详的水库,都是依照大黑山的地势,设堰围成。
长春周边多个水库均沿山修建
对于地处平原、坦荡如砥的长春来说,这片山地所带来的各种资源,显得格外珍贵。
不但为长春积蓄起丰沛的水源,更为长春贡献了秀美的风光。
例如前面提到的净月潭。
从1954年开始,净月潭就开始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1988年,这里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89年,被国家林业厅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时至今日,这片坐落在城市边缘的林海,早已成为长春的一张重要名片。
冬日净月潭 摄于2023年冬
另一个知名的区域则是莲花山。
2007年4月,吉林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2008年10月,长春市政府将莲花山地区列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
在这片区域之间,葱绿山林-广袤土地-林间公路三层空间结合,层次鲜明,视野开阔,同时也是国内距中心城区和国内空港最近、规模最大的生态区。
这条山脉带给我们的风景,还远远不止这些。
从建在长春制高点、大顶子山的长征郊野公园,到风光秀美的慢山里营地,再到临山近水的天定山民宿,围绕着地图上的一抹绿色丝带,在净月潭与莲花山两大核心区域之中,越来越多的露营地、度假区开始走进人们的视野;甚至连那些废弃的矿坑,在经过重新开发之后,也正纷纷成为新的景点。
这道山岭,正日渐成为长春人的后花园。
这里,收藏着浪漫
而随着冰雪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兴起,这片山岭再次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这片山岭,简直是为滑雪而生的。
首先,这片山岭的地势比较合适。没有特别险峻陡峭的山势,坡度适宜。
同时,这片山岭的位置很特殊。
距离城市很近,很适合在滑雪之后,在城市之中补给、休憩,温暖身心。
更重要的,还有独特的雪质。
这片山脉位于北纬40-50度上的“冰雪黄金纬度带”,适宜的温湿度条件,让这里盛产松软干燥、状如面粉、声如砂糖的“粉雪”。
在这些因素叠加之下,一个个滑雪场,开始在这片山岭中生长出来。
净月潭滑雪场
1997年,净月潭滑雪场正式建成使用,长春这座冰雪城市,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滑雪场。
很快,在一次定向赛活动中,瑞典诺迪维公司的高友远先生发现长春净月潭的地理状况和自然环境非常适合举行越野滑雪比赛,于是,该公司通过瑞典大使馆向长春市外办表达了引进世界最大的越野滑雪赛事——瓦萨滑雪节到长春净月潭的想法。
2002年,瑞典瓦萨代表团来到中国考察,被净月潭和北欧极为相似的自然环境所吸引,认为这里是开展越野滑雪的上佳场所。当年9月,瑞典方面宣布,将在长春净月潭作为瓦萨国际滑雪赛的场地。自2003年起,这一历史悠久的赛事在净月潭开赛,中国成为继瑞典、美国和日本之后,第四个举办瓦萨滑雪赛的国家。
净月潭瓦萨滑雪节(资料图片)
2004年12月,在净月潭北边的莲花山,也修建起了一座高规格的滑雪场。
这座滑雪场距离城市中心仅有三十余公里距离,被认为是国内距离城市中心最近的滑雪场。
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之后,中国自由式滑雪队将这里确定为国家队的训练基地。滑雪名将韩晓鹏、李妮娜、徐梦桃、齐广璞,都曾在这里训练过。这座滑雪场,也因此被誉为“奥运冠军的摇篮”。
2012年11月,庙香山滑雪场开始试运营,成为当时全国唯一可在夜间滑雪的滑雪场。
庙香山的主峰海拔高度479米,最大落差248米,在这里,雪友们可以感受由上而下的速降体验。
在这座雪场,规划了高山雪道45条,总铺雪面积108万平方米。雪场一期总铺雪面积达到35万平方米,建成初、中、高级雪道15条,越野雪道12公里。
庙香山滑雪场
2019年11月,天定山滑雪场建成运营。
在夏天,这里是满目青葱的营地,而在冬天,这里会化为占地80万平方米、拥有不同难度滑道的滑雪场。
同样,这座滑雪场也设有夜场模式,在繁星闪烁的冬夜,城市的灯光在远方与茫茫星空相接,滑雪爱好者们能够尽情享受夜滑带来的唯美与浪漫。
天定山滑雪场
除了四大滑雪场之外,这片山中甚至还能藏起一座城市。
一座冰雪筑成的城市。
就如同童话一样,从2019年开始,每年冬天,这座城市都会在这片山间拔地而起。
冰块来自水质清澈的天定河中与巨大的冰窖里。工匠们用水作为黏合剂,把众多冰块黏合、打磨,挖出空槽、安装灯带,最后再进行精雕细琢。
冰与雪的建构,组成了眼前如梦如幻的浪漫景观;来年春近,这座城市又会悄然消失在逐渐变暖的空气之中。
今年冬天,建设中的冰雪新天地。图据中国吉林网
今年的12月12日,又到了这座“冰雪城市”揭幕的日子。
156万平方米的土地之上,41.8万立方米的冰,31.6万立方米的雪,搭建起这座浪漫城市的肌体。
夜色中的冰雪新天地
在冰雪新天地晶莹剔透的冰雕与洁白无瑕的雪雕之间,抬起头,就能清晰望见不远处,滑雪场璀璨灯光所勾勒出的山岭轮廓。
夜色之中,这道温柔而静谧的山岭,仿佛在张开双臂,护佑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就如同此前悠长的岁月一般。(作者:郭帅)
冰雪新天地,以及不远处的山岭。图据中国吉林网
参考资料:
《长春市志·自然地理志》《长春县志》《长春近代建筑》
王佩环 《清帝东巡》
越泽明《伪满洲国首都规划》
张 敏《清代柳条边的时空分布》
张文博《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北东段金、银成矿系列的划分》
孙 莹《吉林大黑山条垒南段构造特征及隆升时代》
韩作振《吉林省“大黑山条垒带”晚古生代火山事件及其构造意义》等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海报设计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