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黄龙府,申请出战!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40650
千载黄龙府,申请出战!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4065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千载黄龙府,申请出战!

2024-04-19 14:00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01.jpg

农安辽塔 来源/图虫创意

  2023年,在电影《长安三万里》大火之后,伴随着新一轮诗词热潮的兴起,在网络上,也一度掀起了诸多城市的“约战”——不比经济,不比城建,单比谁被诗词提到的次数多。一时间,西安搬出“长安”,南京搬出“金陵”,成都搬出“锦官城”……一座座古城纷纷加入战局。那么,在我们的白山黑水之中,被写入诗词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巍峨的长白山,宽广的松花江,还是康熙皇帝曾经巡视的吉林?尽管没有逐个统计,但笔者估计,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是一个并不是很起眼的小地方:农安。毕竟,在千年之前,这里曾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黄龙府”。

  古城的漂泊

  文明往往是由河流滋养的。而对于农安来说,这条河,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伊通河。伊通县境内,哈达岭山脉的青顶山北麓,芦苇塘塔头甸子不断渗出清澈的泉水;水流慢慢汇成小溪,一路归集起沿途的泉水与溪流,潺潺向北,渐具规模。穿越长春繁华的街市,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与一片台地相遇,在起伏的地势之间,变得蜿蜒起来。

  曲折的水源,滋养出一片格外肥沃的土地。河水与沃土,不仅让这里成为今日中国名列前茅的产粮大县、产肉大县,更滋润了这里最早的文明——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左家山人用最原始的工具,磨砺出中华大地上迄今最早的玉石鸟、玉石龙。

农安左家山出土的玉石龙_副本.jpg

农安左家山出土的玉石龙

  但真正让人记住这里的,要等数千年后,“黄龙府”的响亮名号与这里紧密相连。

  黄龙府,是辽金时代的重要府城。而它的身世,充满了坎坷与波折。

  这组府城的由来,颇有几分传奇色彩。

  据《辽史》记载,公元92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挥师攻灭渤海,返程途经扶余府城,目睹黄龙现身,遂改“扶余府”为“黄龙府”;而这位一代雄主,不久后便病逝于此。

  许多学者认为,此时的黄龙府,并不在农安。近年来呼声较高的说法,认为这座黄龙府城,建立于吉林市区的东团山——南城子一带。

  最初的黄龙府,命运并不太平。

  将近五十年后,公元975年,黄龙府的卫将燕颇起兵造反,但很快就被平息。经历此次变故,黄龙府也被废置,当地的居民被迁往一个叫做“通州”的地方,建城居住。

  这里的“通州”,可不是今天北京周边的那个地方。它的具体位置,至今仍有争议,昌图的四面城和黑城、铁岭的开原、四平的一面城以及梨树城楞子古城,都有各自的支持者。

黄龙府变迁示意图_副本.jpg

黄龙府变迁示意图

  不过,居民们仅仅在这里安顿了几十年。开泰九年——也就是公元1020年,辽圣宗再次发起了一次迁城,把通州居民进行北迁,并恢复了“黄龙府城”这一建制。

  而新筑的黄龙府城,就位于今天的农安县城之内。

  至此,这个“黄龙府”这个显赫一时的名号,开始同农安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古城的盛景

  很多人习惯用历史名人的生平来作为历史时期的参考;我们不妨同样使用这个方式,还原一下史书中农安建城的那个年代。

  当时,在遥远的北国,人们耳熟能详、能够用来参照的人物,要相对少得多。

  此时,大辽的萧太后已经去世了十多年,而小说中的角色大侠乔峰,也要等到四十年后才出生。

  而在中国南部的大宋,则有不少可以参考的“坐标”。

  那一年,范仲淹二十出头,欧阳修十三岁,砸缸的司马光刚满一岁;著名的宰相寇准开始被一再贬逐;这个年代,也是热播古装剧《梦华录》的大致背景时代。

  总之,就是在这个时期,这些在新城居住了四十多年的居民们,开始扶老携幼、拖家带口一路北上,在伊通河畔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地上,夯土为城,筑起了新的城市。

农安现存黄龙府古城墙_副本.jpg

农安现存黄龙府古城墙

  为什么要把这座城市搬到北方?

  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为了保障辽代皇帝“捺钵”的安全。

  “捺钵”一词来源于辽代的契丹语,本意为“皇帝的行营”,也被引申为辽代帝王的狩猎活动。

  自耶律阿保机建国后,契丹一族虽然效仿中原王朝,建立了都城、完善了典章,不过游牧民族随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惯,依然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下来。

  根据《辽史》记载,每年正月,冰封千里之时,辽国皇帝就要带领百官、嫔妃、宗室,来到湖边进行“捺钵”,这就是著名的“春捺钵”。在此期间,主要活动大致有两项:冬捕与捕猎天鹅。

  而无论是捕鱼还是捕猎天鹅,都需要选择一处水草丰美的地方。

  几经考察,从辽圣宗开始,辽国将每年例行的春捺钵活动固定在农安之北的松嫩交汇地带——也就是今天的查干湖及其周边,需要加强这片区域的防务安全。

  在1020年复置黄龙府之后两年,辽圣宗便开始途经此处北上,进行春捺钵;而这一行程,持续了大约百年。

  第二种观点认为,女真人的逐渐崛起,对契丹本土的威胁日益加剧,因此需要设立一座前哨,以加强对女真的管控和防备。

  辽与女真的边界大致在今拉林河一带,黄龙府距此边界约200里,距离松花江约100里,是当时离女真境最近的辽代大型府城。

  而围绕着黄龙府,还分布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城址。这些城池彼此支撑、互为犄角,构成了一片颇为坚固的防御工事集群。

农安地处辽与生女真部的前哨地带,图据《辽与生女真边界的考古学观察》_副本.jpg

  农安地处辽与生女真部的前哨地带,图据《辽与生女真边界的考古学观察》

  一座城池,很快出现在伊通河畔的这片草莽之中。

  时至今日,我们还能够依稀看见当年城址的遗存——不同于我们印象中,古代城池方方正正的结构,这道4657米的墙体,却围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城池颇具规模,居民陆续迁入,又处于交通要道——迁至农安的黄龙府,很快发展成远近闻名的“都会”之城。

今日黄龙府古城墙的走向示意_副本.jpg

今日黄龙府古城墙的走向示意

  较为开明的辽圣宗主张向南方的大宋学习农桑、冶金等产业,很多工匠、农户,也被迁移到了这座新城之中。一时间,黄龙府内作坊林立、货栈毗连、商户云集,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辽代崇佛,这在后续的考古发现中也得以印证。在1953年对于农安辽塔进行修缮的过程中,在塔身第十层中心的部位发现了砖室,在砖室内的西北角有砖砌的小台,台上有铜制的释迦摩尼佛和观音菩萨。此外在砖室中还有包着盛骨灰的木质骨灰盒的布包、搅胎瓷香盒、白釉瓷香炉、银制小型圆盒、单线阴刻银牌饰等。所以也由此判断农安辽塔是一座骨灰塔。在砖室中同出的器物是这位佛教徒的奉佛用具。

  尽管现在许多材料记载这座古塔的建造年代为1023年-1030年之间,但结合古塔的形制,很多学者推断,它的实际建成年代,很可能是在兴宗(1031年至1055年)甚至道宗年间(1055年至1101年)。农安辽塔是现存最北辽塔。

▲今日农安辽塔 资料图片_副本.jpg

今日农安辽塔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关于这座塔的建造,当年的史书中并没有什么笔墨。

  透过厚重的历史迷雾,我们依稀能够看到民夫在工地周边挑着重担来来往往,工匠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精雕细琢,民众与信徒在逐渐显露出主体的高塔之下翘首以盼。

  他们可能不会想到,这座总计13层、通高40余米的八角檐式砖塔,将在建成后的几百年间,都将是这片土地上最为高大巍峨的建筑。

  无论是几百年后,长春老城区的第一座“洋房”华俄道胜银行,还是长春的第一座现代工业建筑亚乔辛制粉厂,在高度上,都没有超过这座比它们年长九百年的古塔——哪怕此时的古塔已经几近倾颓。

  直至20世纪30年代,高度超过40米的“伪满洲国国务院”宣告落成,这座古塔才在建成几百年后,失去了“长春最高建筑”的头衔。

图片1_副本.jpg

制图/郭帅

  在辽代中后期,黄龙府城,已经成为东北区域重要的经济中心以及商品集散地。

  借助史书的记载,以及农安城内发掘出的那些遗迹及文物,几百年后的我们,依然可以想见当年黄龙府城的热闹景象——

  在高大庄严的宝塔之下,塔檐悦耳的风铎,驼队清脆的铃声与商队徐徐的马蹄交织在一起。在繁华的市集之中,人们不仅能够买到农耕用的犁、铧、锹、镐,渔猎用的弓、箭、网、钩,以及生活必需的锅、碗、瓢、盆,甚至能够买到来自蒙古草原的羊毛、牲口,来自长白山麓的人参、鹿茸,来自松花江畔的蜂蜜、狐皮,以及当地商户精心制作的烤肉与米酒。

黄龙府古城遗址发掘的遗物及拓片 资料图片_副本.jpg

黄龙府古城遗址发掘的遗物及拓片 资料图片

  随着经济的发展,黄龙府的人口也开始了急剧增长。治内人烟稠密,村屯密布,城郭相望,田陌相连;因其经济昌盛,又得到了“银府”这个称号。

  除却经济、军事意义,这座城池的政治地位,也不同凡响:有许多学者认为,黄龙府在辽国的地位,几乎接近于“陪都”。

  但很快,这座繁华的城市,也即将迎来猛烈的战火。

  古城的黄昏

  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年)九月,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而这次军事行动,重点的攻击目标就是黄龙府。

  《完颜娄室神道碑》中,对这次战事留下了如下记载:

  “太祖将进取黄龙,昭诸将议方略。王(娄室)进曰:‘黄龙,辽之银府,所以围边者,拒守甚坚,若不行遏其巡属,使绝外援,则未易可拔,请试效之。’太祖乃令王(娄室)以军行。自辽水以北,咸州以西,暨诸奚部城邑,悉讨平之。进壁府城东南,扼敌军出入,且巡其村堡,凡有以应援者,使不得交通,度城中力屈可攻,使驰奏,太祖遂亲御诸军以至,围之。王(娄室)攻东南隅,选壮秉苋,倚梯望其楼橹”。“并乘风纵火,督军力战,‘至火燃靴伤足而不知’,一举攻克”。

石碑岭完颜娄室墓 资料图片_副本.jpg

石碑岭完颜娄室墓 资料图片资料图片

  这是一场异常激烈的战役。金军在切断了黄龙府与外围的联系后,又经过了艰难的围城,采取火攻等方式,才最终攻下了这座坚城。

  辽灭金兴之后,黄龙府又成为了金朝的重要枢纽。

  大批的军马以及粮草在此集结,调往中原;而徽钦二宗,也曾一度在黄龙府羁押,随后一路向北,被囚禁在五国城。

  贸易,以及战争所积累的大量财富,也被囤积在这座城市之中。

  这座城市,在那个时代,已经成为了一个别具意义的符号。

  绍兴十年,也就是1140年,南宋名将岳飞挥师北伐。战旗所指,所向披靡。在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大捷之后,岳飞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豪言:“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这句话,可以名列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豪言壮志之一。不过,它却终究无法成为现实。不仅是因为岳飞很快就被十二道金牌召回,遗恨千古;更是因为在同一年,“黄龙府”这个名号也被废止。

岳王庙岳飞像 资料图片_副本.jpg

岳王庙岳飞像 资料图片

  1140年(金天眷三年),“黄龙府”被改为“济州”。后因与山东的济州重名,又在1189年(金大定二十九年)被改为“隆州”,有时亦写成龙州。直到金末,在蒙古灭金的战局中,这一地区处于犬牙交错的战场核心,几度易手,逐渐不复往日的兴盛;在蒙古灭金之后,这里尽管一度恢复了“黄龙府”的名号,但很快便被废弃,昔日繁华的城市,也逐渐变成一片丘墟。昔日的城墙,逐渐与市井、原野融为一体,只有那座满目沧桑的古塔,以其虽然残缺却依然高大的身躯,标记着这座古城的历史。直到清末,伴随着垦荒的发展,这片土地才开始重获生机。谋求生路的农民从各地迁来,在昔日的黄龙府城址之上,开垦土地、建起房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的农安城逐渐成型。市集之旁,依然有古塔相伴。只是此时的古塔,已经不复昔日壮观景象。《农安县志》描述:“历年既久,脱落无存,并风霜之剥蚀,石亦渐颓落。然其气象玲珑,形势雄壮,不减曩昔。”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辽塔及市集 资料图片_副本.jpg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辽塔及市集 资料图片

  不过,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是岁月难以彻底掩藏的。1868年,城内的商户在挖掘地基的时候,在黄龙古城遗址的东南隅,出土了一批唐宋铜钱。

  挖出铜钱,这件事情并不稀奇;但这次出土的铜钱数量,有点儿多。

  具体挖出了多少,记载中有两个版本——

  一个版本称,此次共发掘出铜钱两万贯,按照每贯1000枚计算,共有2000万枚;

  另一个版本中,这些铜钱的数量则更为惊人:大概2亿枚。

  这笔意外收获,从一个侧面,勾勒出了当年黄龙府城的富庶与显赫。

  这些铜钱,被当时的人们用作投资,在城外的伊通河上修建了两座大桥。

  仿佛,是这座古城送给后人们的礼物。

▲农安古城出土文物,据《农安古城的调查及相关问题研究》_副本.jpg

  农安古城出土文物,据《农安古城的调查及相关问题研究》

  古城的长歌

  尽管岳飞壮志未酬、遗恨千载,尽管黄龙古城威名不再、几经浮沉,但那句振聋发聩的“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让“黄龙府”这一名字,回荡在说书先生的叹息中,夹藏在文人墨客的书卷里,穿越千载风霜,传承至今。

▲农安古城在农安县城的位置,据《农安古城的调查及相关问题研究》_副本_副本.jpg

  农安古城在农安县城的位置,据《农安古城的调查及相关问题研究》

  让我们再次回到本篇开头的那个话题——

  “黄龙府”这一地理名词,以及“直捣黄龙”“痛饮黄龙”等愿景,已经成为诗词中的一大意向,出现在陆游“檄书夜入黄龙府”的企盼里,出现在黄遵宪“指北黄龙饮”的畅想中。

  直至在近现代救亡图存的探索、民族解放的斗争中,“痛饮黄龙”,依旧承载着革命者们的志向与豪情。

  1906年,同盟会成立后发起的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失败。得知回国参加革命的留学青年刘道一被捕牺牲,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挥洒笔墨写下《挽刘道一》,用“痛饮黄龙”祭奠烈士未竟的事业: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孽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清末的风雨飘摇之中,鉴湖女侠秋瑾也曾经在《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一诗中,以此激励自己的学生与密友:

素笺一幅忽相遗,字字簪花见俊姿。

丽句天生谢道韫,史才人目汉班姬。

愧无秦聂英雄骨,有负阳春绝妙辞。

我欲期群为女杰,黄龙饮罢共吟诗。

  1915年,李大钊在送别友人时,以“痛饮黄龙”作为指代,表达为民族复兴勇于担当的壮志豪情:

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

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

  1944年,日寇南侵我国广西、贵州,气焰嚣张。朱德同志写诗赠郭沫若,以“痛饮黄龙”,表达了抗击日寇、澄清宇内的决心:

北国翻新看后劲,东邻陨越可先闻。

内忧外患澄清日,痛饮黄龙定约君。

  1944年,抗日救国的战场之上,彭雪枫将军在西进战役中牺牲。曾经同他在新四军中并肩战斗、时任新四军军长的陈毅含泪挥毫,写下了饱含深情的《哭彭八首》,其中一首,也以“饮黄龙”来代指未竟的革命事业:

服务人民事,廿年战血红。

知君无限恨,未得饮黄龙。

  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更是围绕这些意象,挥笔写下多篇诗词——

黄龙杯酒盟犹在,白马清流悔已迟。

(《吊刘烈士炳生》)

他年记取黄龙饮,要向轩亭酹一杯。

(《吊鉴湖秋女士》)

伫看直捣黄龙日,拂袖归来再举杯。

(《送楚伧北伐》)

……

  历史的烟云渐渐散去,这座昔日的兵家必争之地,已经成为共和国的重要粮仓,国字号的农牧大县。尽管昔日的城墙已经隐于市井,但经过修缮的高塔依旧巍然矗立,望着城内车水马龙、万家灯火,城外沃野千里、五谷丰登。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但站在这座昔日的黄龙府中,你依然能够想起千年以前完颜娄室的金戈铁马,岳家军的悲情北望,依旧能够想起那些慷慨激昂的诗句与长歌,以及孙中山、李大钊振兴国家与民族的梦想与奋斗。自有一股英雄之气,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驰骋纵横。(作者:郭帅)

夕阳古塔_副本.jpg

  参考资料:

  《辽史》《长春市志》《农安文物志》

  都亚辉《黄龙府的兴衰演变》

  张福有《“黄龙府”考辨》

  姜雅迪《“黄龙府”若干问题述论》

  姜雅迪《“黄龙府”名称与地理位置问题研究综述》

  姜维东《20世纪“黄龙府”研究综述》

  姜维东《农安辽寺、辽塔考》

  赵里萌《农安古城的调查及相关问题研究》

  赵里萌《辽与生女真边界的考古学观察》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