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得胜陀颂碑:一部石刻对照辞典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64082
大金得胜陀颂碑:一部石刻对照辞典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6408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大金得胜陀颂碑:一部石刻对照辞典

2024-07-10 09:4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得胜镇石碑村东坎下1.5公里的岗阜上,有一座琉璃瓦碑亭,内有一座大碑兀然矗立,有数十级台阶迎游人入碑亭。

大金得胜陀颂碑1_副本.jpg

  得胜陀全称大金得胜陀颂碑,青石雕就,全高320厘米,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首呈长方形,高79厘米,宽100厘米,厚38厘米,碑顶及侧面共雕有四条对称盘龙,龙头向下,龙身相交,张吻怒目,双爪夺珠,线条流畅,生动逼真。正面两龙盘曲之间,留有碑额,篆刻“大金得胜陀颂”六字,二行右起、竖书、楷体,是金代大书法家、国史院编修官党怀英的手笔。碑阳汉字正楷碑文815字,奉政大夫赵可撰稿,儒林郎孙俣(yǔ)书丹。碑阴为女真字碑额及碑文,约1500字,是存世女真文字最多的碑刻,它是女真文字创制当世的碑刻,又与汉文相对照,形成一部石刻对照辞典,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大金得胜陀颂碑2_副本.jpg

  碑身高177厘米,宽85厘米,厚31厘米,正面刻有汉字碑序及颂诗850字,30行,最长一行79字,前部分追述了完颜阿骨打在此地集聚兵马,传梃誓师的经过;后部分介绍了建碑的原委和颂赞帝业长久的诗文。碑文字简炼,大量引用中国古代历史传说和秦皇、汉武等帝王故事。碑身四周雕饰蔓草纹,背面为女真大字,碑额3行12字,碑文33行,计行6、70字不等,1500余字。碑身下有72厘米、宽97厘米,长160厘米的龙首龟趺碑座,充分显示了唐宋以来的碑刻风格。

  大金得胜陀颂碑址是金国的发祥地,是阿骨打南征北战的起点。由于完颜部酋长在春水秋山的游幸中损害了辽天祚帝的“威严”,遂于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9月,率领女真精兵2500人在这里誓师起义。

大金得胜陀颂碑3_副本.jpg

  碑址环境十分险要,北倚松花江,东临拉林河,西面由横亘南北高达五、六十米的弓形断崖环抱,形成天然屏障。屏障与拉林河间有一椭圆形台地即为得胜陀。面河背丘,地势险要。河谷平原一望无际,水草丰茂,便于隐蔽,利于攻守,实为兴兵创业之地。选择这样的地形,聚集兵马,誓师发难,有其长久的历史背景和深思熟虑的战略眼光。

  遥想当年,完颜阿骨打在土岗之上,顶盔掼甲罩袍束带,立马号众说,“今将问罪于辽,若大事克成,复会于此,当酹而名之。”又说:“异日成功,当识此地。”将士们仰望阿骨打如“乔松之高,所乘赭白马如岗阜之大”,而阿骨打顾视其将士“人马大高亦悉异常”,颇具浪漫与传奇色彩。一呼百应,声震山河,铁马金戈,势若拉林河大潮直卷大辽。一战而下边陲宁江州(今扶余西伯都纳古城),混同江(今北流松花江下段与东流松花江上段)再战又夺重镇黄龙府(今农安县城)、泰州(今黑龙江泰来塔子城)、长春州(今洮南城四家子古城,一说今前郭塔虎城),攻克照散城(今梅河口山城镇南小杨乡)。石碑附近常有刀枪箭镞、铜锅、马镫灯舞出土,大有古战场遗风。公元1115年,完颜阿骨打正式称帝,建立金朝。

  70年后,金大定25年(1185年)二至四月,金世宗完颜雍春猎到此,揽物记胜,追怀先帝风栉雨淋,开创之勤,决定在阿骨打誓师之处建大金得胜陀,以润色祖业,诏于万世。建碑用时三个月。

  这座位于涞河古渡头的大金碑,威峙于北方原野,历经八百寒暑,阅尽人世沧桑,几回折半似坠,几度风雨羁蚀。此碑于清道光初年尚完整,光绪十三年(1887年)夏,著名舆地学家曹廷杰曾亲至伯都讷,“见断碣卧荆棘中,其文被风霜剥蚀,不及道光三年吉林堂主事萨英额记录之全。爰手拓数分”,是为碑文拓片之先者。《扶余县志》也记载:“清初不知何以折断,遂横倒地上,污以风雪雨泥,几不可辨。附近耕地农夫每以之磨锄或坐其上而话桑麻。”

大金得胜陀颂碑4_副本.jpg

  民国四年(1915年)时,“碑石折半倾坠。风雨剥蚀,字迹模糊。尚能识其大意,辨其书法”。扶余县知事孔宪熙命人洗而拓之,复“命人以砖砌之,重新接树,遂得屹然壁立”并“补其破坏,建树碑亭。鸠工选材,举而成之”。为志此次树接修建活动,于碑亭处另立有花岗岩石碑1座,上镌刻县知事孔宪熙撰文、郝文䆂书丹纪念文字一篇(因字迹不清现已难辨全貌)。此碑现亦立于得胜陀领碑旁。立石之外,另有郝文濂撰《建修得胜陀颂碑亭序》一文,收在张其军之《扶余县志》中。

  扶余解放前夕,碑亭已毁殁天存。1961年4月,碑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政府拨款重建碑亭,亭高4.5米,每边长3米,碑在其中,前后设两敞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碑亭被毁坏,碑毁三折。1975年,吉林省拨款先修筑钢筋水泥护栏,周长60米,高2米,正面钢筋门拦。1977年吉林省再次拨款,用现代化学药物,将残碑3段粘接复原。为防止碑石风化,又用封护剂涂于其表。因碑地处引拉工程河堤畔仅50米之距,恐日久水浸台基,有损碑寿,于1982年,吉林省第三次拨款7万元,于1983年5月至9月,修筑了石础护坡,重建碑亭,并立标志座,座上有黑色大理石阴刻隶书金字标志牌4块,由边文源书丹。1987年,报请该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金得胜陀颂碑5_副本.jpg

  目前刻有女真文字的石刻只发现十处,汉文和女真文对照的仅四处,其中海龙摩崖只有二十余字;河南《女真进士题名碑》由于汉文被磨去重刻,已无法对照;明代《永宁寺碑》(现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仅是节译汉文;唯有《大金得胜陀颂》碑,刻有一千五百余女真字,为现存女真文石刻中字数最多的碑刻,正面汉字与背面女真文字完全对译(据金启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谓“第二十二行女真文颂词较汉文少四句”),形成一部石刻女真文与汉文对照辞典,成为研究女真文字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大金得胜陀颂碑6_副本.jpg

  得胜陀在当地久已为民众士人所悉知,引以为乡土历史之荣,列为“扶余八景”之一,并有词记胜:“得胜残碑古事说城东,残碑卧土。遗迹若封。名传得胜,字犹女真。摩挲辨识,前代兴亡,悲何胜?江山大好,几度夕阳红。”另外一首关于得胜陀的诗见于《双城县志》,“得胜陀碑峙,涞河古渡头。英雄金祖迹,名业水同流。”

  作者:施立学 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 吉林省文化发展研究会会长;吴亚楠 长春电子科技学院 教师 

  图片:扶余市博物馆

编辑: 曹淑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