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最早的古城有多古老?它长什么样?它来自哪个时期?位于梨树县石岭镇(今四平市铁东区)的二龙湖古城遗址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四平二龙湖 来源/图虫创意
一
二龙湖古城位于梨树县石岭镇(今四平市铁东区)二龙山村北崴子屯南1.5公里的一片黄沙土台上,是吉林省南部东辽河上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战国晚期文化遗存,也是吉林省迄今所知最早的平原城。
古城遗址的最初发现年代是1983年,当时吉林省正在大规模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工作人员在距离此遗址10公里远处考察一座清代修建的赫尔苏古城时,一些当地人反映,这里有一个三面被大土墙包围着的大院子,可能也是个文物。考古人员立即赶到这里,发现这三个大土墙就是用砖土夯起的古城墙,距离地面约有三四米高。考古人员立即对此进行了简单的考察和试验性挖掘 ,并初步推断这座古城为五边形。 经后期深入勘察确定该古城周长为730米左右,而古城所建的年代应在金、唐、宋时期。很快此处被列为梨树县文物保护单位。
二龙湖古城遗址 来源/视觉中国
因城址坐落在当地二龙湖水库大坝南面山头之上,古城被定名为二龙湖古城遗址。
二
1985年,一个啤酒厂在二龙湖古城遗址内破土动工,施工人员在挖地基时发现了大量的已经破碎的瓦片。恰好,某部队的一位营参谋长也在附近施工,他对这些瓦片很感兴趣,便收集了一部分。同年,这位营参谋长转业后被分配到四平市文物管理部门,他将这些支离破碎的瓦片交给了在这里实习的吉林大学的教授。他们经过研究后表示,这些碎瓦片年代相当久远,很有历史价值。
1986年春天,古城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试验性挖掘,并清理出一个灰坑(垃圾场),在其中找到了陶、瓮、镰刀等器具。经过吉林大学著名文物专家李云教授认定,这些文物确切的年代应为战国晚期。
1986年秋,古城遗址又相继出土了一些珍贵文物,这些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物引起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高度重视。
1987年春,吉林大学考古系和四平市博物馆联合进行了测绘和试掘。9月,吉林省考古所和四平市博物馆在古城内址东北角做了小面积发掘后,古城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龙湖古城遗址位置图
三
二龙湖古城遗址背靠东辽河与孤山河交汇冲积盆地的西缘,东临二龙湖水库,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5′,北纬43°10′。古城平面近方形,面积约4万平方米,周长750米,夯土城垣由黄土夹砂石堆砌而成。城内地势西高东低,城内有角楼和瓮城,北部正中有夯土高台。城址西北部被破坏,其余部分尚存城垣。
古城遗址出土文物(从上至下):铁锥、铁刀、铁镰
古城遗址内发掘了圆角方形或圆角长方形浅穴式房址16座,放置废弃物用的灰坑7个,排水沟3条。出土石器、铜器、铁器、陶器、骨器、玉器、玻璃器等各类文物800多件。其中有许多都是战国晚期至汉初的代表性器物,如印有燕国铭文“右止”二字的内戈式铁镰,吉林省内首次发现的饕餮纹铜带钩,43枚三翼有銎孔铜镞,燕国刀币,云纹、弦纹瓦当、折肩瓮及梭形网坠等。
二龙湖古城遗址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高达4.7米,它基本能够体现当年古城墙的原貌。考古人员通过测量工具进行推算后,认为当年这座古城并不是最开始认定的五边形,而是接近于正方形,它的周长也被扩大为800米,应该说这是一个面积达到数万平方米的古城遗址。对于城墙上下宽度,工作人员得出的数据是底部地基宽为18-20米,上部宽为3-4米,这样的古城墙对于防御外敌是很有帮助的。
根据目前已进行的对二龙湖古城遗址的挖掘,从其城内外出土的文物来看,古城的年代、规模和范围基本确定,现已被确认为吉林省境内年代最早的古城之一。
四
有关专家认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的东周列国逐渐兼并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除了彼此之间的征战,秦、赵、燕、楚等也常和周边的少数民族用兵。当时东北的辽西一带为东胡,燕胡之间屡有战争,这在《史记·匈奴传》中有记载:“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舞阳者,开之孙也。燕也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拒胡。”由此可见,早在2300年前,燕国即设北方五郡修长城,抵抗胡人进犯。
有关燕长城的记载从辽宁阜新进入辽宁省后的走向未经实地踏查,但史学家一般认为在经彰武、法库、开原、新宾到达宽甸。但二龙湖古城遗址的发现说明,燕统治时其势力范围已达到现吉林省境内,它把燕国的北部疆域向北推进了一百多公里,也把汉人对东北腹地的开发推前到了公元前三世纪,其意义非常深远。
1999年,古城遗址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建国以来吉林省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古城遗址被列入第五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来源:吉林文脉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