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中国的东北部
有这样一条铁路
它因一纸不平等条约而兴建
包藏着帝国主义攫取利益的野心
见证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
但同样是这条铁路
不仅见证了近代工业文明
对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巨大影响
也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抗争
逐步走向自强复兴的艰难历程
它
就是中东铁路
在如今的吉林省内
这条铁路的诸多遗迹
仍然留存在
城市里的街角巷尾
沃野中的村落田间
中东铁路开工典礼 资料图片
清朝末年
积贫积弱的中国
成为列强鲸吞蚕食的对象
为抢占东北重要的战略位置
为攫取东北丰富的物产资源
沙皇俄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
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建设、经营铁路的特权
1897年8月28日至1903年7月14日
历经将近六年时间的建设
这条全长约2480公里的铁路
横亘在中国东北富饶而广阔的大地上
这条铁路呈现“丁”字形
干线从满洲里经哈尔滨到绥芬河站以东国界止
南支线从哈尔滨站起至旅顺口站止
而这条南支线
就从吉林省的广袤田野中穿过
中东铁路示意图 来源/《中国长春铁路资料汇编》
吉林省境内的中东铁路
横跨扶余、德惠、长春、公主岭、梨树、四平
全长281.4公里
约占中东铁路南支线长度的三分之一
沿线分布的大大小小的车站
作为早期的铁路运营系统
构成了吉林省境内最初的铁路基础
这条铁路所串起的村屯与城镇
也迎来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巨变
让我们从南至北
寻觅这条铁路
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
四平市
1899年
一支筑路队伍
在一处只有十几家农户的村落间
修筑了中东铁路南支线的路基
两年之后
在这片村落的位置上
一座崭新的车站拔地而起
昔日四平站站房 来源/《吉林省近代铁路工业遗产车站站舍建筑研究》
一条条街道马路开始兴建
一栋栋俄式建筑开始崛起
这片村落
一跃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昔日四平站 来源/《吉林省近代铁路工业遗产车站站舍建筑研究》
尽管如今
当年的遗迹已经很难找寻
但是那座曾被叫做“四平街站”的车站
却赋予了这座城市新的名字
“四平”
梨树县
在梨树县的东部
曾有一个依山傍河的小屯落
据说,有一户姓郭的人家在这里开了家大车店
守着这处车马往来的交通要道
这户人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大
这个屯落,也被人们叫做“郭家店”
而中东铁路,从这处村落穿过后
这里的采矿业、工商业也逐渐随之起来
昔日郭家店站 资料图片
和郭家店一同因铁路发展起来的
还有南边的十里堡(十家堡)、北边的蔡家站
路基、引桥、桥墩、住宅……
诸多中东铁路的遗存依然散布在这座土地上
公主岭市
离开四平
沿着铁路,向北行驶53公里
就到了公主岭
百年之前
这里曾是一片叫做“苇子沟”的村落
一条铁路的到来
让这里的变化沧海桑田
1901年
中东铁路支线的南北两段干线在此接轨
1903年
一座车站建成通车
中东铁路公主岭站老站房今昔对比
根据记载
沙俄曾计划把公主岭建成一座
“哈尔滨式”的城市
不但能够集散特产
同时能够集结重兵
几年时间里
这座车站的周边
建起了住宅、医院、剧场、面包房等房屋145栋
来源/《中东铁路吉林段历史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
这些遗留下来的俄式历史建筑
被铁路部门、省农科院等单位使用
皆有良好保存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长春市宽城区
继续向北前行
长春就在眼前
位于长春市城区北部的宽城区
乃至长春这座城市
都和这条铁路有着不解之缘
1898年
距长春老城西北5公里处的二道沟一带
只有一些散落的村户存在
1899年
沙俄选取此处作为中东铁路用地
并建立起了“宽城子站”
宽城子站及周边重点历史建筑 来源/《中东铁路吉林段历史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铁路经过之后
两条街路在这里规划
一条名为秋林街(今一匡街)
一条名为巴栅街(今二酉街)
大片的俄式建筑
在这里拔地而起
这里成为长春第一个
经过规划设计建成的近代街区
加速了长春近代建筑发展与世界的接轨
宽城子铁道俱乐部现状 资料图片
由于历史原因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中
宽城子站逐渐被废弃
但这里仍有将近20多栋有价值的俄式建筑
留存至今
成为那个特殊时期的见证
德惠市
经过长春之后
沿着铁路,向北行驶82公里
就到了德惠
一百多年前
这个叫做“张家湾”的地方
曾是一个只有3户农民的小屯子
1899年
中东铁路南支线从德惠县境内中部穿过
建起了一座叫做“窑门”的车站
作为当地粮食的集中输出地
围绕这座车站
机关、商号、教堂、住宅
……
一座座建筑在这里落成
一片片城区在这里诞生
德惠站及周边重点历史建筑 来源/《中东铁路吉林段历史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时至今日
虽经历百年沧桑,风霜洗礼
但这里的俄式历史建筑
依然得到了相当完善的保存
建筑的屋檐装饰、砖砌造型、墙面花纹
都基保持着原有面貌
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德惠站及附属建筑
扶余市
扶余的陶赖昭
早在康熙年间
就是从吉林、黑龙江通往北京的重要驿站
而在这条铁路上
陶赖昭站更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
自从1899年开站之后
“陶赖昭站”
就始终伫立在这里
连名字也未曾变化
现存的“陶赖昭站”
中东铁路的建成与运营
不仅标志着近代东北地区第一条铁路的诞生
也见证了日后世界格局的沧桑巨变
客观上促进了东北沿线城市的发展
一百多年时间里
伴随着旧中国的风雨飘摇、山河破碎
这条铁路也曾经历动荡波折
它曾先后历经
沙俄独占、日俄争夺、伪满统治、中苏共管
等几段历史时期
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条铁路才在1952年12月31日
重新回到中国人民手中
不再漂泊
时至今日,沿着这条铁路
仍有诸多记录着历史变迁的工业遗迹
静静地散落在我们身边
……
中东铁路建筑群吉林段遗存保护
根据统计
中东铁路南支线吉林段
沿线共有建筑类文物保护单位105处
其中包括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
此外还有历史建筑41处
其中扶余市1处
德惠市1处
长春市17处
公主岭市21处
四平市1处
在这些遗存之中——
有沧桑的站房
老少沟
曾是中东铁路与松花江水运的枢纽
当年的车站站房
至今依旧保存完好
对研究中东铁路时期建筑风格
具有重要意义
老少沟车站现状 来源/《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价值评估与更新设计研究》
有厚重的桥梁
位于德惠的松花江铁路大桥
横跨松花江的身躯依旧恢弘壮观
如今早已不再承担运输使命的它
依旧在这里
见证着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
有巍峨的厂房
作为宽城子站的附属建筑
亚乔辛面粉厂
是长春第一座使用蒸汽机近代化的工厂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霜剥蚀
这座“大红楼”
至今身姿挺拔
长春,亚乔辛制粉厂今昔
有精致的教堂
同样在德惠
居民区中
一栋风格迥异的俄式建筑格外醒目
这座东正教堂
已矗立在这里一百二十余年
德惠,东正教堂 来源/德惠融媒
有高大的水塔
在德惠
有一座高19米、相当于六层楼高的
俄式老建筑
这是一座车站配套建设的水塔
历经百年
依然矗立
德惠,中德站水塔 来源/《中东铁路吉林段历史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有老旧的军营
在沿线的车站、线路上
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军事据点遗迹
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建筑
可能是百年之前的军营
蔡家沟俄式将校营 来源/《中东铁路吉林段历史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有废弃的碉堡
在铁路沿线的田野与村落之间
许多昔日的军事要塞
已经在时光的侵蚀之下
与身边的民居、植被融合在一起
达家沟站的俄式院墙碉堡 来源/《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价值评估与更新设计研究》
和人们联结得更为紧密的
则是这条线路上的众多车站
在服务人们出行的同时
那些一直沿用或几度更迭的名字
那些依然存在或者已经消失的站房
那些曾经见证送别与重逢的站台
都已成为人们记忆中
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来源/《吉林省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保护更新设计研究》
百余年前
中东铁路铁轨上的蒸汽机车呼啸着
将吉林省带入近代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中东铁路遗迹遗存
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工业化、近代化、城市化
发展历程的实物例证
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文化遗产资源
当然
百余年间
伴随着铁路沿线地区
城镇的发展、城区的改造
这条铁路的遗存
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好在
围绕这条铁路所开展的保护工作
已经在陆续开展——
2014年
中东铁路南满支线附属建筑群
被列为吉林省第七批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2018年
中东铁路极其附属配套建筑
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工业遗迹
2023年9月
吉林省住建厅印发
《关于加强中东铁路沿线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的通知》
有关部门正在编制保护规划
制定保护实施方案
加强中东铁路历史文化遗存系统保护
越来越多的遗存得到了保护 来源/吉林日报
这条长长的铁路
从屈辱的年代延伸而来
见证了人民不屈抗争的热血岁月
见证了国家走向复兴的艰难历史
面向未来
这条跨越百年的铁路
还将继续守望在我们的身边
见证沿线的城镇日新月异
见证身旁的沃野物阜民丰
作者:郭帅
来源: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