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中东铁路丨被火车拉来的四平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72866
寻迹中东铁路丨被火车拉来的四平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7286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寻迹中东铁路丨被火车拉来的四平

2024-08-0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如果您曾经看过央视经典纪录片《航拍中国》的吉林篇,一定会对片中的一个镜头印象深刻——

图片1.png

  铁路线旁,一座巨大的建筑如同一把展开的折扇铺在地上,根根“扇骨”,则是一条条轨道。

  12条轨道汇集之处的巨大圆盘上,一段铁轨能够自如旋转,从而帮助沉重的蒸汽机车完成转向。

图片2.png

  这座非常奇特的建筑,就是四平市铁西区的机车修理库。

  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想象不到,这座作为中东铁路附属设施的建筑,今年已经99岁“高龄”了。

  它,以及中东铁路分布在这座城市的处处遗存,见证了四平从村落生长为城市的沧桑巨变。

  从村落到城市

  如今的“吉C”四平市,是一座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工业城市,也是东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

  而将时光倒转至120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小小的村落。直至“中东铁路”的修建,巨大的变化开始在这里发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胁迫清政府修建东清铁路南满支线,并在今天的四平设设立了一座车站。沿用附近一个叫做“四平街”的集镇镇名,这个车站,被定名为“四平街站”。

  因从宽城子(长春)排到四平,这里恰是第五个车站,这里也有了另一个简单粗暴的别称——“五站”。

  伴随着这条铁路带来的滚滚客流,在火车站前,饭馆、旅店、酒店、茶楼、磨坊……一个个店铺、作坊陆续开业,一片繁华的商业区域逐渐在这里诞生。

  1903年7月,伴随着中东铁路全线通车,这座车站也正式开始售票。当时的四平站作为一个“四等车站”,站内仅有站线3条、货物线1条,但不管怎样,火车的到来,使四平开始了由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演进。

图片4.png

1905年,四平站内部场景 资料图片

  不过,刚刚设站不久一次战争再次改变了一切

  1904年,为争夺在华利益,以东北为战场,日俄战争全面爆发。面对两个强盗,腐朽的清政府屈辱地宣布“中立”。

  最终,这场战争以俄国的战败而告终。作为失败者,沙俄将辽东半岛租借权和长春至大连、旅顺铁路及与此有关的一切权益,转让给了另一个强盗:日本。

  这座车站以及周边的附属地,也就此落入了日本帝国主义手中。

图片5.png

1915年,四平铁路附属地示意图 资料图片

  由于四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中东铁路之后,平齐铁路、四梅铁路等新建路线也先后在这里交会。四平站逐渐取代了公主岭站的地位,跃升为东北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城市。

  从铁路到要塞

  1945年,历经十四年不屈抗争,抗日战争终获胜利。

  国民党军队为了准备内战,在铁路沿线突击修建了一系列军事设施。

  铁路旁的水塔被改造成了碉堡,横跨铁路的天桥也被改造为坚固的防御工事。一个个车头、一列列车厢被横七竖八地放置在铁道上,用来抵挡民主联军的进攻。

图片6.png

四平铁路天桥老照片,图据四平发布

四平攻坚战中,这里成为战况最为激烈的战场

  这条铁路,也见证了这场壮烈的战役。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四平解放战、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四平收复战四场大战先后在这片土地上打响,无数先烈在这片土地上洒下热血。

  还记得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吗?

  影片第一章节中的主人公马仁兴,就牺牲在距离铁路天桥不到两公里的地方。

图片8.png

人民军队突破防线,向道东方向攻击 资料图片

  四战四平,东北民主联军用巨大的牺牲拿下了这座军事重镇和交通枢纽。8个月后,人民军队以怒涛狂卷之势,赢得了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

  从过去到未来

  新中国成立后,这座“英雄城”作为交通枢纽、工业重镇,迎来了火热的建设年代。

图片7.png

四平解放后,铁路工人抢修铁路

  工人们整修好百孔千疮的站房,修复好支离破碎的铁路。历经百年的中东铁路在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屈辱、抗争、勇气之后,也承担起新的责任。产自四平的粮食、肉类以及“三机两车一器”(收割机、装载机、鼓风机

  改装车、客车、换热器),装上车皮、发往各地,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建设。

图片9.png

1959年,繁盛的四平站 据《吉林画报》

  至今这条铁路、站房以及周边的附属建筑已经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作为中东铁路南支线的重要交通节点,四平站及周边区域铁路遗存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车站站舍、机车库房、桥梁兵营等不同类型的建筑及文化遗存,构建起由铁路串联的一道文化景观线,见证着百年历史的一页页风云飘过。

  整座城市作为一座标准的“铁路城市”,以这条铁路为界分为“铁东”“铁西”,四平火车站作为四平市的地标建筑,曾经几次拆除、翻建,依旧守在当初的位置上见证着人们的别离与重逢。

tu15.jpg

不同历史时期的四平站

  前面提到的四平机车修理库,采用折衷主义的设计理念进行建设,简洁利落、形体稳重、结构精湛,具有较高的工业遗产价值。作为中东铁路南满支线现存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机车修理库,它的整体结构依然稳定,保存现状良好,至今仍在正常使用。

  2013年,作为中东铁路建筑群之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14.png

1925年,正在建设的四平机车修理库

  已有百年历史的中东铁路南满支线四平站机车司机公寓,现在依旧作为民居保存在城市的街巷之中,对于研究中国铁路建设史、近代东北城市发展史,是难得的实证资料。

图片15.png

如今的“司机公寓”

  如今的四平,作为东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铁路、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存。市区内工业企业铁路专用线28条、总长度近百公里。

  现在,依然还有大量历经沧桑的铁道线路以及有待发掘的历史遗产,分布在这座英雄的城市,铭记着这座城市的耻辱与抗争,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贡献与荣耀。(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四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中东铁路支线四平段调查与研究》

  隽成军 《中东铁路南满支线上的“遗珍”》

  颜晓峰 《中东铁路吉林段历史建筑遗存保护与利用研究》

  付子轩 《中东铁路四平段工业遗产廊道保护策略研究》

  王晶、汪丽君 《基于工业遗产保护的四平中东铁路遗产园区设计》

  李美烨 《吉林省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保护更新设计研究》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