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百多年前的中东铁路一路向北,列车驶出长春宽城子,鳞次栉比的楼房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远离。从窗边飞驰而过的,是广袤的田野,以及点缀其中的一个个村落与小站:一间堡、老家、米沙子、沃皮、哈拉哈、乌海、虎市……
如今,这些站点,有的依然作为货运小站,有的已经只剩一个名字。
开出好久之后,我们才能抵达下一个“大站”:德惠站。
窑门站旧照
图据《中东铁路支线长春段调查报告》重要的车站
如果把时光倒回一百多年前、这座车站建立之初,你会看到一幅非常奇特的景观:
莽莽荒野之中,矗立着一座很是“显赫”的车站,甚至显得有些突兀。
没错,这座站点规划的位置,是一片叫做“张家湾”的草甸子。居住在这里的,只有三户人家。
车站修建的时候,“德惠”这个建制还没有问世,很多人把这座车站叫做“张家湾站”。
和这片荒原有些不相称的,是这座车站的特殊级别:它是当时吉林省内唯一一座“三等站”,比宽城子站、四平街站级别更高,是吉林省内仅次于公主岭站的最高级别车站。
窑门站高等站房旧照图据《中东铁路支线长春段调查报告》
之所以在这样荒凉的地方建设这样一个重要的车站,是因为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地处松辽平原中部,物产丰饶,更位于哈尔滨、长春、吉林三城中心。在当时,途经这里的列车几乎都要在这里停车、加水。
这座车站的建设以及这条铁路的修筑,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从沙俄赶来的铁路员工,从河北、山东等地招募的筑路工人,从周边搬迁至此的商户……让这里逐渐热闹了起来。
1903年,车站正式运营之时,当初只有三户人家的草原,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聚落,商号、货栈、工坊纷纷建起。
由于站门正对着七户砖窑,这座车站于是有了这样一个官方名字:“窑门站”。
窑门站行车人员合影 图据德惠发布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座车站的历史比“德惠”更早。因为直到这座车站运营七年之后,1910年,清政府才将长春府所辖的怀惠乡、沐德乡各取一字,设立“德惠县”。
1936年,随着德惠县城迁到张家湾,这座车站也随之改名为“德惠站”。此时的车站附近,已经有粮栈、车店百余户,成为附近粮食输出的重要枢纽。
沧桑的历史
一百多年的时光里,这座车站成为中国人民抗争精神的见证。
1900年,面对沙俄的大肆侵略,东北人民纷纷拿起武器、保卫家园,予以侵略者沉重打击。
今天的德惠,在大青咀镇朝阳沟、五台乡太平村等地,依然保留着当年中国民众为了抗击沙俄而修筑的土城(当地人称之为“围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锦绣山河落入日寇手中。在那段风雨如磐的年代,从东辽河边到双阳河畔、从拉林河滨到松花江边,抗日队伍的旗帜始终飘扬不息。
德惠市大房身镇黑渔村农民王辅臣,带领家乡爱国人士组成一支“东北抗日义勇军”,曾经对当时的德惠县城发起进攻,震动一时。
由罗明星领导的抗日队伍还曾对这座火车站发起奇袭,缴获枪械八十余支、子弹万余发,被誉为最早的“铁道游击队”。此后,他率领的“抗日义勇救国军”汇入了杨靖宇将军的抗联队伍,奋战在白山松水之间,直至英勇就义。
在解放战争中,为了固守这一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强征壮丁,以这座火车站为中心,建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
1947年,国民党军队在德惠修建的防御工事
资料图片
火车站被加固成堡垒、水塔被改造成观察哨,环城筑有明暗碉堡、城郊筑有防御工事……一时间,这座小城被建成要塞,号称“铁打的德惠”。
1947年2月下旬,“三下江南”战役中的“二下江南”作战打响。东北民主联军对守卫森严的德惠发起进攻,由于敌军早有防御准备,他们久攻不下,在承受较大损失后,最终撤出战斗。
不过,通过对这次作战的深刻剖析,东北民主联军的攻坚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几个月后,1947年10月18日,东北民主联军再次包围德惠,并于10月20日晚6点钟发起总攻;仅仅两个小时后,战斗便以我方大获全胜而告终,这座美丽的城市,终于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1947年,东北民主联军总结战役经验资料图片
珍贵的遗存
时至今日,这座车站以及周边的历史建筑,成为这座城市珍贵的文化遗存。
沿着铁路,分布着典型而规整的铁路街区。各类俄式历史建筑彼此间有着紧密的功能联系,共同组合成了为铁路运营及铁路殖民服务的体系。
车站、水塔、库房、兵营、教堂、学校……至今为止,这里依然保存着中东铁路历史建筑50余栋(座),是中东铁路南支线建筑遗存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之一。
德惠站周边历史建筑分布
—车站—
在吉林省的诸多中东铁路站舍中,德惠站是非常特殊的一个。
作为吉林省当时唯一一座三等站,它拥有一座二层楼的“高等候车室”,这样的风格,让它极具辨识度。
中东铁路二、三等站建设标准
这座车站有着丰富的立面造型:墙体采取厚厚的砖墙来防御寒冷的冬季;屋顶的设计呈坡状,能够分解了冬季积雪对建筑的压力,便于雨水和雪水的排放;竖向的窗口非常窄长,能够减小室内墙面的散热……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火车站曾经多次进行改建。在这座建筑身上,留下一段段历史的印记。
今日的德惠火车站
至今,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窑门站”,依然在发挥作用。这也是吉林省内保存最好的中东铁路站舍之一。
—教堂—
距离铁路200米远的地方,矗立着一座造型别致的教堂。这就是德惠市东正教教堂,又称“中东铁路德惠教堂”,当地人则称之为“喇嘛庙”。
教堂早期历史图片
这座教堂是1903年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后由沙俄传教士修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是长春地区现存唯一一座中东铁路时期教堂建筑。
这座教堂坐北朝南,整体平面呈现“十”字形构造,立面构造颇为丰富;教堂大厅北侧上部为钟楼,每面都有拱形窗户;楼檐四面为缦圆形角端微翘,色彩主基调原为土红色,点缀上白色的线脚和彩色玻璃,典雅细腻。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上,这座教堂曾经屡遭破坏。经过整修,现在已经成为德惠的著名地标。(作者: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