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的典型青铜文化,原来藏在这座小镇中……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84403
东北三省的典型青铜文化,原来藏在这座小镇中……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8440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东北三省的典型青铜文化,原来藏在这座小镇中……

2024-09-19 14:26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你知道吗

白城有这样一个地方

它是吉林省的

  “露天博物馆”和“地下文物仓库”

  也是东北三省典型青铜时代文化的命名地

  尘封着距今4000年到2000年前

  先民在此处的生活

  它就是汉书遗址

  遗址的发现与首次发掘

  汉书遗址位于吉林白城大安的月亮泡镇,月亮泡是洮儿河与嫩江交汇形成的湖,遗址就处在月亮泡南岸高岗上的汉书村,所以此处遗址被称为汉书遗址。几千年前这里的气候更为温暖湿润,遗址周边有大片水域,还有广袤的草原,土地丰腴,特别适宜人类繁衍生息。

  早在20世纪60年代,当地的村民在土岗上种地时就经常能刨出一些陶器残片。而1974年和2001年的两次发掘,揭开了汉书遗址的“神秘面纱”。

汉书遗址全貌_副本.jpg

汉书遗址全貌

  1974年的首次发掘,发掘面积为700平方米左右,初步将汉书遗址分为二期,并明确了二者的文化接续关系。其中一期文化以土坑墓为代表,约相当于中原的西周时期,其族属可能为秽貊族。

  二期文化的遗存为房址和窖穴,年代相当于西汉,族属可能是当时活跃在松嫩平原的夫余族。考古发掘了半地穴式房址8座、窖穴20余处。其中出土了颇具特色的陶器,包括鬲、壶、杯、支座、舟形器等,以及一些青铜陶范、石器与铁器。发现的骨角器较多,有锥、矛、纺轮、带孔骨片等。带孔骨片可能为甲衣的附件,反映了当时军事活动的频繁。

汉书遗址二期出土陶鬲_副本.jpg

汉书遗址二期出土陶鬲

       二次发掘的文化分期与特点

  2001年吉林省考古所又进行了第二次更为系统的发掘工作,这一次发掘面积达2000平方米。学者们根据对地层关系及出土遗物分析,将此次发掘资料分为四期:

  第一期文化遗存年代约当于夏商时期。出土陶器器型丰富,有罐、杯、钵、壶等,但均以素面为主,带有纹饰的较少,以刻划纹及戳印纹为主;

汉书遗址一期出土单耳杯_副本.jpg

汉书遗址一期出土单耳杯

  第二期文化遗存年代约当于商至周初。这一期出土陶器器型以单耳杯和钵为主。素面陶仅占小部分,有纹饰的陶器占大宗,其中以繁缛而有规律的、条带状分布的几何纹最具代表。此外,还有少量附加堆纹、绳纹、指甲纹和戳印纹;

  第三期文化遗存年代约当于西周至春秋时期。这一期出土陶器中仍以带纹饰的陶器为大宗,以粗篦点纹为主,另见指甲纹、戳印纹、附加堆纹等。除常见陶容器外,还有陶支脚、陶纺轮、陶饼、陶范等陶制工具器物;

汉书遗址三期出土筒形罐_副本.jpg

汉书遗址三期出土筒形罐

  第四期文化遗存年代约当于战国至西汉初期。这一期出土陶器中红衣彩绘及红衣刻划纹风格突出,除陶容器外还有类型更为多样的陶制工具。此之,这一期遗存中新见铜器,主要有铜锥、镞、刀、带扣及铜片。

汉书遗址四期出土陶网坠_副本.jpg

汉书遗址四期出土陶网坠

  历史与考古价值

  在对汉书遗址的系统性发掘中,出土遗存里陶器的类型、数量以及携带的文化信息非常丰富。值得注意的是,出土陶器的纹饰多样,包括几何纹、附加堆纹、指甲纹、锯齿纹、方格纹、划纹、刻纹、弦纹、锥刺纹、乳丁纹、蛙纹、鹿纹、仿回字纹等。这些纹饰凝聚着3000多年前生活于此的人类的非凡创造力,彰显了他们的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说,陶器的纹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述形式,是有着深刻意义的历史档案。

  从出土的生产工具来看,主要是磨制石器和磨制骨器居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蚌刀、蚌镰的出土,证明当时已有农业收割工具。通过对生产工具进行分析,其经济类型应是以渔猎为主,并兼营农业和家畜饲养,渔猎经济占主导地位。这也是由嫩江流域特殊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和气候特征导致这里只能够发展以渔猎型经济为主导,农业、采集业、家庭驯养业为辅的生业方式,形成嫩江流域独具特色的渔猎型青铜文化。

址一期出土陶罐_副本.jpg

汉书遗址一期出土陶罐

  从出土的青铜制矛、刀、锥、扣和鱼钩等器物和墓葬形式看,此处已经开始广泛使用青铜器。这标志着汉书一期文化已进入青铜时代,迈进了阶级社会的门槛。遗址中还发现了銎形斧和刀等铁器,銎形斧的形制与战国秦汉时期华夏汉族使用的同类器物一样,反映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和技术对古代汉书先民的影响。

三期出土陶壶_副本.jpg

汉书遗址三期出土陶壶

  汉书遗址规模宏大,作为一处位于松嫩平原的夏至西汉早期聚落遗址,它保留着秽貊族和夫余族在这里生活的大量遗迹和遗物,集中反映了松嫩平原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不仅对研究秽貊族、夫余族及夫余国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研究高句丽族的起源和东北肃慎、东胡族的源流乃至东北历史的考证研究均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鉴于汉书遗址在考古界的价值和地位,1987年10月26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标志碑_副本.jpg

汉书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标志碑

     来源:悠游吉林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郭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