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金第一矿”究竟有多传奇?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85821
“中国黄金第一矿”究竟有多传奇?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88582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中国黄金第一矿”究竟有多传奇?

2024-09-24 14:21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01.jpg 

  这真是一处神奇神异的黄金世界。

  金银壁、金牛山、金银别、金厂、金山、金甸、金牛槽子岭……单看这一个个闪烁着金子光泽的地名,以及一代又一代人赋予这一方山水的美称:黄金窝、黄金国、黄金境地、黄金世界……就可以想见这一处灵山秀水蕴藏着多么丰富的黄金资源。

  还有历史与今天那些关于黄金的真实记载和传说故事:1870年前后,这一带日产黄金500余两,月产黄金15000余两,年产黄金近20万两。行走山间,不经意间会一脚踢出大块“狗头金”;河水金光闪闪,随意就可捞取满手的金砂。1875年的一天,一位淘金者曾在这儿的一条河流中采得重300两的大金块;时隔百多年后的1981年,一位叫耿占阳的淘金人又在这儿采得重7两多的金块。一位农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全家正为学费着急,忽然就在门前的小河里发现了一块亮闪闪的“狗头金”……

  这一切,都赋予这一片黄金的土地以神秘的色彩和诱人的魅力。

  这里,便是地处长白山腹地的桦甸市。境域内,山岭连绵,河流纵横,丰草长林竞秀于山野,溪流泉涧鸣唱于岭脚;灵禽奇兽翔集锦帐翠幄,山珍百宝丛生沃土林梢。辉发河、苇沙河、木其河、色洛河等众多河流环绕之区,分布有夹皮沟、老牛沟、板庙子、大线沟、老金厂、三道沟、二道甸子等10余处金矿,其中以夹皮沟金矿历史最为悠久,产金量最大,有“中国黄金第一矿”美誉;桦甸市亦因之赋有“金城”之誉。人多称大东北是“金子镶边”的宝地,围绕边陲地带金矿矿脉丰富,并散落多处大型金矿,而夹皮沟金矿就是这黄金带上最为耀眼的一颗金星。

  站在夹皮沟金矿金山公园内的山巅,看厂区内一只大金牛耸身抵角,奋力向前,遥想金矿人百余年里开拓奋斗的历史,不禁心潮澎湃,多少人物,多少故事,多少变迁,真正堪称一部风云传奇!

  1820年夏季的一天,几个从蓬莱半岛走进东北的采参人,沿着苇沙河进入长白山。行至头道沟口时,忽然被熠熠闪亮的河水惊呆了,一颗又一颗数不尽的金砂犹似满天的星斗,在河水中烁烁闪光。他们赤足走入水中,惊喜地捡拾起闪亮的金砂……

  从此,这里涌来无数的淘金人。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潜越山海关,渡过渤海湾,从齐鲁燕赵之地汇集到这长白山中的“黄金之谷”。在夹皮沟河与苇沙河交汇处,原有采参人聚集的“老营盘”,临川傍河,搭有采参人盖起的几间草屋。自从这里发现了黄金,立刻兴盛起来,商号并列,客栈云集,“老营盘”从此改名“老金厂”。

  苇沙河中段的一条小沟谷,原名小北沟,山不高谷亦不深,多少年荒凉寂落,忽然有一天发现了黄金矿脉,数十百千人一时云集沟谷,使这一条不知名的荒川马上热闹起来,从此这里就被叫做“热闹沟”。

2.jpg

  夹皮沟金矿就是在这时开发的。金矿位于长白山金银壁岭下,群山环翠,风景秀丽。那时,一切还是接近原始的作业:在藏有金脉的矿坑里,采金人点燃起堆积的干柴,大火烧了一个又一个时辰,岩石膨胀了,炸裂了,采金人沿着石缝,探进钢钎,一锤一锤沉重地砸去,金矿石就这样一块一块地采集下来,然后用铁锤慢慢砸碎,在石碾上一点一点地碾成“石面”,然后在“金溜子”里一遍一遍地“溜”,溜去泥土,淘去沙砾,溜下一粒粒细碎的金砂……最初,夹皮沟金矿为山匪梁才所占。其人性情凶险,贪得无厌,盘剥金工,使金工苦不堪言。同在金矿做金工的韩宪宗,素秉侠义,乐于助人,工友遇到困难,必出手相帮,人称“韩边外”。在大家的推举下,韩宪宗带领金工,驱逐了梁才。其后,韩宪宗秉持公义,在金矿内惟以道义为纲,惩恶扬善,扶危助困,使金矿俨然成为柳条边外“黄金王国”。从金矿所在的大山到山外的吉林城,“皆言韩好”。当时,矿区内“金工日集,产量日丰,商家日辏,加级(夹皮)沟之金厂随之名闻远近”。有金工四五万人,日产黄金500余两,可谓日进斗金。

3.jpg

  1880年,奉旨来吉帮办军务的吴大澂,踏着冰雪长途来到韩宪宗在桦树林子的家宅,招抚了一直被朝廷视为“金匪”的韩宪宗。之后,朝廷封韩宪宗“五品顶戴,南山练总”,并在吉林城西关为之拨地建宅。

  在夹皮沟金矿的历史上,“韩边外”的故事是一个与金矿共生的传奇。其后,当外敌侵凌国土之际,韩家子弟奋身向前,勇御外侮,以一腔忠勇谱写了那一时代的爱国主义壮歌。

  清末的东北,外患严重,强敌环伺,边衅时起。日俄两霸蚕食鲸吞,不断侵害我国土主权。在此期间,日俄两国都曾派人来夹皮沟金矿,或欲以收买的方式,或以所谓“合办”的途径,攫夺夹皮沟金矿的权益,都被韩宪宗严辞拒绝。

4.jpg

“韩边外” 

  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占领朝鲜汉城后,越过鸭绿江北侵中国,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和御前侍卫荣和到吉林组建新军,赴奉天(沈阳)对日作战。韩宪宗深知这是保家保矿保国之战,遂慷慨请缨,招得猎户壮丁700余人,编做步队14营。无奈这时的韩宪宗已近耄耋之年,难以领军作战。其孙韩登举遂接过帅旗,率领兵勇昼夜行军,开赴前线。抵达辽阳后,先后有甘泉堡之战,海城外围战,五次收复海城之战。与友军协同作战,使日军不能如期突破防线,为保卫辽阳立下战功。次年,由依克唐阿保奏,授韩登举育字军三营统领。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占北京,沙俄分七路入侵东北。吉林将军长顺以韩登举为靖边军统领,于法特哈边门阻敌。孰料敌兵临境,长顺又下令不做抵抗。撤至欢喜岭时,俄兵亦嚣张紧逼,韩登举遂下令阻击。此时,俄兵进入吉林城,肆虐抢掠,将机器局设备尽行毁弃,把大部设备扔进大江,又轰毁机器局的江南火药库,并抓住韩登举侄子韩绪堂作为人质,送书韩登举,威逼交出夹皮沟金矿的开采权。韩登举断然拒绝,但送信的使者竟被俄兵残忍杀害。韩登举愤怒至极,聚兵于蚂蚁岭,与俄军展开激战。俄军死伤惨重,尸体狼藉。后来调集重炮轰炸,韩登举才带兵退出阵地。之后,俄军侵入韩家在桦树林子地方的宅院,“掠夺蹂躏,附近民家空寥,踪影皆无”。韩登举采用游击战术,在丛山密林中,兵勇们“各人怀枪挟弹,蛇行猱附,散伏荒岩丛薄间,约伺俄人出,则狙击之”。敌军不堪袭扰,不得不放弃久占计划,退回吉林省城。

5.jpg

桦甸辉发河 来源/图虫创意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制造“间岛事件”,妄图攫取我国延吉一带领土,在其后来绘制的“间岛地图”上,甚至将夹皮沟金矿也纳入了其范围。东三省总督参议员吴禄贞受命赴延吉调查,历史两月有余,撰辑了《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又绘制了地理详图,周详备览,铁证如山。期间,吴禄贞曾两次到夹皮沟与韩登举面晤,当此矿权国权再一次遭人侵害时,韩登举大义凛然,慨然率兵奔赴珲春以作后援,壮我声威,使谈判取得主动权,日人的“间岛计划”终至破产。双方在北京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约》,确认“以图们江为中韩两国国界”。韩登举因此被封为参将,官阶正三品。

  沙俄侵略者始终没有放弃觊觎我东北领土的野心,夹皮沟金矿一直是其垂涎之地。1914年初冬,一俄国人带一“通事”(翻译)秘密来到夹皮沟,向韩登举提出愿高价收买夹皮沟金矿的矿权,韩登举当即义正词严地予以斥责:“夹皮沟金矿乃我国之地利,焉能轻将利权外溢?微论20万吊,即千万吊,此时关系国家交涉,殊非浅显,何敢擅行自代国卖产。”

  在清末民初一段历史风云中,韩氏祖孙不为外强所屈,于国事飘摇之际挺身而出,当强敌逼迫之时举旗迎战,对外人之诱惑展现了大义担当,书写了夹皮沟金矿史上可歌可泣的一页。在《夹皮沟金矿史志》中,已浓墨重彩地记写了这些史迹……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山河沦于敌手,夹皮沟金矿也被日本人攫取。先是为大同殖产株式会社霸占,因经营破产,又转交日本满洲矿山株式会社管理。据《夹皮沟金矿史志》记载,仅1940年到1945年间,从夹皮沟金矿掠走的黄金就达2327.337公斤。日军对夹皮沟地区进行了严密封锁,归村并屯,建立集团部落,严禁随意出入。在此严酷环境中,东北抗联却就在矿区附近战斗。

6.jpg

魏拯民烈士塑像 来源/新华网

  今天,距矿区东北27公里的牡丹岭西麓英雄峰下密林中,有抗联第一路军副总指挥兼政委魏拯民烈士墓;英雄峰西侧1.5公里处有建于1936年的小二道河子抗联密营遗址。当年,抗联的著名领导人杨靖宇、周保中、王效明等,都曾在夹皮沟矿区战斗生活。在这里,抗联先后发起攻袭夹皮沟金矿、老金厂金矿、会全栈等多次战斗。1941年3月8日,魏拯民即病逝于夹皮沟牡丹岭密营。

  陈德寿是夹皮沟金矿人至今不忘的一位抗日英雄。他曾被人称之“陈三秧子”,东北话里,称之“秧子”者,多是担不得风,经不得雨;拈不得轻,拿不得重,干啥啥不行的人。魏拯民率领部队来到夹皮沟,惩治汉奸,爱护群众,陈德寿由此和魏拯民相识。在抗联最困难的日子里,陈德寿多次为抗联送去火柴、食盐和粮食。一来二去,敌人风闻此事,先后两次抓住陈德寿,严刑拷打,上大挂,坐老虎凳,灌辣椒水,一样样毒刑用过了,陈德寿宁死不招。他的弟弟陈喜寿和他一样,都给抗联送过粮食。与陈德寿一起被敌人抓住打死了,并以之相威胁,陈德寿仍是刚强不屈。《夹皮沟金矿史志》在“陈德寿传”中记述:“1939年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陈德寿背上一斗玉米……经五道岔攀上北大顶子山,走了20多里路,来到二道河子密营。魏拯民与抗联战士见到陈老背粮顶雪进山,既高兴又深受感动。陈德寿看到魏拯民病得站不起来,还和战士们一起吃树皮,心里十分难过,魏拯民却笑着说:‘不要难过,革命就是艰苦的……’”

  在抗联最艰难的时刻,在敌人封锁最严酷的时候,这么一个别人眼中“干啥啥不行的人”,会做出如此豪壮的事情,有着顶天立地的精神。正是因为有陈德寿等一批抗日群众的支持,魏拯民带领的抗联才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坚持斗争。

  夹皮沟人在历史的那一至暗时刻,同样写下了金子般闪光的一页。

  1945年抗战胜利,夹皮沟金矿获得新生,成为最早回到人民手中的黄金矿山。

  此时的夹皮沟金矿,伤痕累累,百废待兴。矿山主人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战胜险阻,迅速实现机械化开采,使黄金产量跃升至历史最高水平,在1952年—1958年的7年间,总计采金10.6吨,占当时全国黄金总产量的23.8%。之后转入平稳生产期,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累计开采黄金100余吨。

7.jpg

  20世纪50年代初期,全国15座岩金矿山中,多数为手工开采,但这时的夹皮沟金矿已经使用了干开凿岩机作业。1952年,那宝玥凿岩小组试验湿式凿岩成功。这一技术,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降低了职业病发病率,是对全国有色金属矿山生产的一项重大贡献。那宝玥光荣地出席了全国第一届先进集体、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这里也一直都在向国内黄金矿山输送各种人才。1948年时,即在矿区办起“抗大式”技术培训班,东北有色金属管理局先后从丹东、吉林、哈尔滨等解放区选调160余人参加培训,很快成为黄金矿山企业的技术骨干力量,为吉林省和中国黄金与有色金属矿山的生产建设做出了贡献,也为新中国的金属矿山地质工作培养出了第一批技术人才。此后几十年间,陆续向全国各级各类有色金属矿山输送管理和技术人才7000余人。因此被称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

  在20世纪50年代的第一个产金高峰之后,他们又继续创造了新的高峰:

  1971年—1980年,金矿生产黄金13.03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9.43%,是新中国成立后夹皮沟金矿的第二个产金高峰,黄金产量再居全国首位。

  1997年—2004年,金矿生产黄金10.02吨,占全国同期产量的0.63%,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个产金高峰。

  进入21世纪以来,夹皮沟金矿以科技为前导,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2003年,建成东北地区最大的黄金精炼厂,每年可冶炼黄金30吨。

  2005年,通过中国方圆标志委员会质量体系和上海黄金交易所产品资质认证,成为上海黄金交易所首批会员单位之一。

  2006年9月,因开采历史之久,开采深度之最,累计产金之多,占有面积之广,输出人才之多,夹皮沟金矿被中国黄金协会命名为“中国黄金第一矿”。

  2018年7月,二道沟矿竖井下掘成功穿越-1500米,是亚洲黄金矿山之最。

  他们以自己不懈的奋斗,熔铸了“为国寻金,为国献身”的夹皮沟金矿精神。今天,他们正书写着一部新时代的传奇!

      作者:高振环

      来源: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郭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