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山遗址地形地貌
早于红山玉龙的左家山石龙
左家山遗址现存面积约1200平方米。1984年4月末至5月初,由当时的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进行野外考古调查时所发现。据当时的带队教师陈全家回忆,此次调查结束后,他立即请该校考古专业负责人张忠培先生查看了左家山遗址发现的新材料。张先生看后眼前一亮,激动地表示,这将是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新发现,应马上申报于次年发掘。翌年春,由陈全家带领5名学生对该遗址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开探方16个,发掘面积400平方米,揭露房址一座、烧土遗迹两处、灰坑20个,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重要遗物。根据层位关系和遗迹遗物特点,将左家山遗址出土遗存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四段,其中第一、二期遗存属于左家山下层文化。据碳14测定,左家山下层文化的整体年代约在距今7500年至7000年之间。
左家山石龙
在左家山遗址下层中发现的石龙,是此次发掘的一件重要文物。这件石龙长4.4厘米、宽3.8厘米、厚1.4厘米,用灰白色霏细岩磨制而成,周身光滑无纹,其造型呈蜷曲状,首尾衔接如玦,头部有突起的五官,但以较为简略的手法雕琢,嘴、鼻、眼呈现大概之状,颈后背脊处有一圆孔,用于穿绳悬挂。
据研究,红山文化玉龙制作年代最早不会超过距今6200年,也就是说,在红山文化玉龙尚未出现之时,左家山石龙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是更为原始的龙形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认为:“左家山出土的石龙是至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龙形雕塑,是中华第一玉石龙,极具原创性,富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赵宾福在《关于辽西史前玉器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推断:“左家山下层出土的石龙,造型较为原始,可能是辽西地区红山文化‘兽首玦’(玉猪龙)的祖型。”左家山石龙的发现文化意义重大,备受重视,由国家博物馆收藏,定为一级文物。
红山文化玉龙
红山文化的玉龙,从目前的发现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兽首玦,另一类是C形龙,学界普遍认为C形龙是兽首玦之后的发展形制。对于红山兽首玦的命名,学界有一个不断再认识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辽宁省考古学者孙守道在《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龙考》一文中称之为“兽形玉雕”,而后他与郭大顺又在《论辽河流域的原始文明与龙的起源》著述中,将兽首玦正式命名为“玉猪龙”,其主要依据有两个:一是当时认为红山时期已经进入农耕文明,而猪是农耕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二是这种器物整体造型憨厚、圆润,而且在嘴巴的位置雕有类似野猪一样的獠牙。“玉猪龙”这一名称基本为学界所认同,影响很大,也被社会广泛使用。
红山玉龙 来源/图虫创意
随着红山文化出土材料越来越丰富,郭大顺近年修正了他40年前的旧说,提出“玉猪龙应改名叫玉熊龙”的新认识。他分析认为:一般来说,猪的耳朵宽而薄,耳端是尖的,而熊的耳朵短而厚,耳端是圆的或者尖圆的。古人对与他们朝夕相处的各类动物特征的判断是十分敏感和准确的。这类玉器更具熊的基本特征,应该称之为“玉熊龙”。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红山文化时期,虽然先民也种植粟、黍等农作物,但是他们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还是延续先祖此前的采集和渔猎,而以粟、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种植不是主要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红山文化时期的先民更多的是靠采集和渔猎来生活。当时,熊是红山先民经常见到的一种力量强大的野生动物,必然会成为他们关注、崇拜的对象。在这种背景下,熊作为崇拜对象进入玉器造型也就不足为奇了。在牛河梁遗址发掘中,女神庙内出土了与熊有关的造型器物,比如用泥彩塑的熊的下颚和爪子;女神庙内还出土了一只成年熊的颚骨。这些出土文物均表明,熊已经成为当时红山先民动物崇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玉熊龙”也不只是高度抽象的形象,也有写实的实例出现。英国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珍藏着一件红山文化时期的玉人,这个玉人头戴一顶高帽,造型就像一只熊,前肢向上举起,头部上昂。据专业人士分析,这个玉人应该是头戴熊皮帽、身穿熊皮披风的女神或女巫,她也可能是表达红山居民信奉的人与熊的合体神。
早期龙的形象究竟源于何种动物,在学界存在多种认识,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一类观点认为,龙有一个具体的动物或形象作为参照,如猪、熊、鳄鱼、蜥蜴、蛇、虫,以及胚胎、彩虹等;另一类观点则认为,龙从一开始就是“人文之龙”,是杂糅多种动物元素于一身的图腾神灵形象。在原始社会的信仰中,人们认为本氏族人都源于某种特定的物种,大多数情况下被认为与某种动物具有亲缘关系。于是,图腾信仰便与祖先崇拜发生了关系。在许多图腾神话中,人们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是与某种动物、植物发生过亲缘关系,于是某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这便是图腾崇拜的起源和文化意义。
早期玉龙的演变过程
据考古学研究,左家山下层文化早期与内蒙古西拉木伦河南岸和辽西地区的兴隆洼文化(距今8200年~7400年)晚期遗存之间的交流较为明显;而左家山下层文化晚期的部分陶器则与分布于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距今6200年~5000年)早期的陶器存在一定的共性,表明二者之间进行过文化交流。由此可以推测出这样一种文化渊源关系:左家山石龙应从兴隆洼文化玉玦器演变而成,然后又影响到红山文化的兽首玦。
红山玉猪龙 来源/图虫创意
玦,是中国最古老的玉制装饰品之一,其形制是有缺口的环状器,东汉班固著《白虎通》曰:“玦,环之不周也。”《汉书·五行志》:“半环曰玦。”对玦器的局部进行加工、修饰,便产生了兽首玦这种具有某种特殊文化含义的器物。左家山石龙兽首部分的雕琢相当简略,还明显保留着玦器的特征,其兽首究竟为何种动物,仍需探讨。从考古发现来看,早期玉龙经历了“玉玦→未开口兽首玦→开口兽首玦→C形龙”的演变过程。到了殷商时代,创造了甲骨文“龙”字,其中有的写法仍呈蜷体兽首玦之态,保留着原始的遗风。目前我们尚未见到比左家山石龙更早的玉石龙雕刻制品,因此可以说,农安左家山乃是中华“龙兴之地”。
作者:马洪
来源:长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