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吉林市民们迎来了一个好消息:沈吉铁路吉林市区段,将被改建成铁路遗址带状公园。
未来,带状公园还将设置观光小火车,让游客们能够在城市之中乘着火车看风景。
提起“沈吉铁路”,很多外地朋友可能会感到有些陌生。不过,江城那座“最文艺的车站”,大家一定有所耳闻。
这座文艺车站的名字叫做“吉海铁路总站”,而“吉海铁路”正是沈吉铁路的北段。
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这座浪漫车站背后所倚靠的吉海铁路,有着一段无比荡气回肠的“硬气”历史……
整修后的吉海铁路总站 图据吉宣要情
自己的铁路
铁路堪称是经济的命脉,自1903年中东铁路通车之后的二十年间,为了攫取东北富饶的资源,吉(林)长(春)铁路、四(平)洮(南)铁路、洮(南)昂(昂溪)铁路……一条条铁路开始在这片宽广的土地上生长。
不过,这些铁路要么是侵略者直接修建并运营,要么由侵略者通过“借款”控制,轨道铺到的土地也就成为他们的势力所抵达的范围。吉林人民迫切希望能够拥有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铁路。
一百年前,他们终于看到了一线希望。
1924年,吉林省督军兼省长张作相提出了自主修建铁路的动议,“吉海铁路”的建设被提上了日程。
20世纪30年代东北部分地区铁路网 资料图片
“吉海铁路”这个名字当中“吉”,是指“吉林市”,正是当时吉林省的省会;“海”,则指“海龙县”,也就是如今的梅河口一带。
当时,连结奉天(沈阳)与海龙的“奉海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吉海铁路”的修建将连通吉林市和沈阳市,把吉辽二省的省会串联起来。
吉海铁路、奉海铁路共同组成了“奉吉铁路”,也就是前面提到的“沈吉铁路”前身。
不过,由于日方的无理阻挠,直至1927年6月25日这条铁路才正式动工。为了完全掌握这条铁路,当时的人们一直憋着一股气。
吉海铁路在北山脚下举行开工典礼
除了当时无法自制的装备仍要进口,无论路线规划、地质勘测还是隧道施工、桥梁建设相关技术问题,全部由中国工程师自行完成。
京汉铁路、京绥铁路、粤汉铁路……曾参与各条铁路修建的中国工程师们跨越千里、云集东北,参与到吉海铁路的建设之中。
吉林省内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自行筹资、勘测、设计、修建的铁路,就此揭开了建设的序幕。
根据当时的人们回忆,1928年张作相在视察筑路情况时,曾做了这样的讲话:“日本鬼子用南满线卡咱们,要要志气,咱们自己干!工程司、材料都是自己的,跟他顶顶看!”
这条铁路的修筑并不容易。
一方面,铁路沿线地形复杂长岗岭、鸡冠岭、老爷岭……一座座山岭横在面前,需要建设大量的桥梁、隧道。
吉海铁路鸡冠岭隧道修筑现场 资料图片
另一方面,日本侵略者的阻挠,让这条铁路的修建更加艰苦。当时,最为便利的港口大连,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由于日方拒绝开放港口,许多进口货物一度只能先行运抵秦皇岛,再通过铁路北上运输。与此同时,日方拒绝这条铁路与长吉铁路连通,导致铁路线路、站点的规划也费尽了周折。
不过,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吉海铁路于1929年竣工,并在1930年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行。
这条铁路全长183公里,穿行于群山林海之间,有桥涵306座、隧道4座,修建难度可想而知。它的建设、通车彻底打破了日寇在吉林垄断铁路的美梦,让无数国人振奋不已。
吉海铁路示意图 据纪录片《吉铁风云》
美丽的车站
伴随着这条铁路的修建,在江城吉林,一座座崭新的车站也拔地而起。
根据记载,吉海铁路运营之初,全线共设11个车站,站舍全部为石墙瓦盖的永久性建筑。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然就是吉林市的地标——“吉海铁路总站”。
昔日的吉海铁路总站 资料图片
这座车站始建于1928年,除了“吉海铁路总站”这个名字外,它还曾先后被称作“八百垅站”、“黄旗屯站”;1985年,被更名为“吉林西站”。
这座车站的站舍坐北朝南,主体为砖石结构,屋顶为折型木结构,造型似雄狮伏卧,狮尾巧妙地设计成高29米的钟塔,风格独特、造型优雅。
“吉海铁路总站”旧照 资料图片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座“总站”并不是这条铁路的起点站或终点站。
当时,吉林市内的最大车站“吉林站”,正处于日本满铁控制之下。
由于日方拒绝这条铁路与其接轨,铁路的建设者便在吉海铁路总站以北、靠近吉林站的地方,新设了一座车站,方便乘客乘降。
由于这片区域曾是清政府圈养祭祀所用黑牛的地方,因此,这个车站被命名为“黑牛圈站”。几年后,又更名为“北山站”。这座车站,紧邻吉林市的风景名胜北山公园,与山水、楼阁为伴,周围风光秀美,常年游人如织。
著名作家李辉英(笔名西村),曾在发表于《申报》的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北山下的这座小站:“吉海铁路,沿着水边,靠着山根曲折地从东北窜到西南去,这风景绝佳的山水,平原常常撒上一团一团的机关车的煤烟。”
在若干年后,这里将作为“全国唯一一条经过公园的铁路”成为吉林市的代表景观。而吉海铁路的南端,则在经过朝阳镇之后(当时的朝阳镇属海龙县管辖),与奉海铁路相连。
在此后的历史之中,朝阳镇站几经变迁、延续百年,承载了无数当地居民的记忆与乡愁。
不屈的铁路
作为中国人在吉林省内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吉海铁路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缺点。
例如,和满铁的车厢比起来,这条线路上的客车有些狭窄、拥挤。由于途径众多隧道、桥梁,火车运行的速度也非常缓慢,从吉林出发、途径海龙,最终抵达沈阳需要18个多小时。
不过,这条铁路的建设依然让吉林人民深受鼓舞。出于对这条铁路的支持,许多人从长春去往沈阳不走中东铁路,而是选择费时费力的道路:绕行到吉林市再乘坐吉海铁路,随后前往沈阳。
这条铁路的修建,也一度让满铁的客货运量锐减。
行驶在吉海铁路的火车 资料图片
不过,就在吉海铁路全线贯通不久,日本侵略者便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十四年里,吉海铁路的工人们为保卫祖国、捍卫民族尊严,在党的领导下,以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聪明才智,同侵略者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1932年,杨靖宇代表中共满洲省委到吉海铁路沿线巡视工作,对游击队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将磐石反日游击队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还创建了以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杨靖宇”这个名字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使用的。
杨靖宇 资料图片
在党组织的领导下,铁路工人们同仇敌忾,帮助抗日队伍购买、运输物资、分发抗日传单、宣传抗日思想,还直接或间接地投入到对日本侵略者开展的斗争之中。
1933年3月,根据铁路工人提供的情报,杨靖宇率领南满游击队70名战士,在工人们的协助下,拔掉了老爷岭隧道口外的15颗道钉,并在隧道口北侧埋伏起来。当天早晨,日寇巡逻的铁甲车向北开进隧道,随后脱轨侧翻,伏击战役随后打响。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游击队击毙日军7人、烧毁列车一辆。
1933年7月,在杨靖宇的统一部署下,多支队伍对120余里的吉海铁路中段开展全线破坏,对驻扎在铁路沿线的日伪军发动袭击,致使铁路一度中断。
根据记载,在1933年3月至9月期间,仅在磐石县境内,游击队便围绕吉海铁路发动了22次袭击,予以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在这条铁路上,曾经发生过的一幕一幕英雄故事,更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特记忆。
那座最文艺的车站,也曾见证过一曲悲壮慷慨的时代之歌。
1908年,李维民生于吉林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3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依从组织安排领导铁路工人运动,成为吉林铁路地下党的创始人,并担任中共吉林支部书记。
李维民 资料图片
1933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组织暴露,李维民在安排相关人员撤离后,在黄旗屯站站长、地下党员董国璋的安排下,身穿铁路工人制服从黄旗屯站(也就是吉海铁路总站)登上火车,装扮成司炉才躲过敌人的搜查、成功撤离。
而就在他躲避敌人搜捕的时候,侵略者冲进了他的家中,他6岁的儿子被日本人踢死,妻子、母亲也遭到殴打。
多年之后,著名剧作家沈默君得知了这个故事,参考了李维民等几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创作了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曾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京剧《红灯记》,正是由此改编而来。
央视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发现龙潭山》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红灯记》李玉和的原型,就是吉林地下党组建者李维民,李奶奶则由李维民的母亲和许多个不愿当亡国奴的母亲形象,汇集而成。”
《红灯记》曾深刻影响了一代中国人
永远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这条铁路的传奇仍在继续。
抗美援朝时期,这条铁路不但积极运送支前物资,铁路工人们更是踊跃请战,涌现出一批批英雄人物。
1950年10月,在磐石站担任站务员的王景洲递交请战书,加入了中国铁路职工抗美援朝大队。
1951年3月2日,一列满载弹药的列车脱轨,为躲避空袭,他们只能将车厢拆开一节一节,拖拽至涵洞躲避。然而,拉车的大绳突然崩断,一节满载军火的车厢开始溜车,即将与同样满载弹药的其他车厢相撞。千钧一发之际,他将身体垫在撬棍下,以血肉之躯挡住了正在溜车的车厢,献出了自己年仅22岁的生命。
王景洲烈士 资料图片
此后的和平年代之中,这条铁路为吉林省的发展,乃至东北铁路网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3年3月5日,吉海铁路总站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条铁路的北段,因为穿越吉林市的繁华城区,更承载着无数江城市民的回忆与情感。
不过,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横亘在市区的轨道开始成为阻碍城市交通建设的瓶颈,吉林枢纽西环线的建设也提上了日程。
伴随线路的建设,吉林市区8个铁路平交道口将停止使用。道口附近交通拥堵,人车安全等问题,将相继得到解决。
今年9月末,在吉林枢纽西环线正式开通运营。
新老铁路即将交接之际。大批吉林市民纷纷来到市区铁道口,用视频和照片记录历史时刻,留念、告别。
不过,不必感伤,因为未来伴随着观光小火车的开通,承载着无数吉林市人宝贵回忆的老铁路,将以另外一种方式继续承载这座城市的记忆。
被车轮辗过无数刻痕的老铁轨,已经转身走向历史长河的幕后。而这条铁路上曾经凝聚过的自强精神,曾经见证过的革命意志,曾经寄托过的记忆情感,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 1921-1949》
中共辽宁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国共产党辽宁历史 1919-1949》
吉林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吉林市党史人物 第1卷》
吉林市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 《吉林市文史资料 第7辑 辅帅生平》
吉林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吉林市志》
李红祺 《磐石市地名志》
王新英、商显英 《吉林省近代铁路工业遗产车站站舍建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