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安山城: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高句丽军事山城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31100
自安山城: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高句丽军事山城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3110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自安山城:一座古老而又神秘的高句丽军事山城

2025-03-17 09:08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安山城 1_副本.jpg

自安山城全景

      通化市位于吉林省的东南部,东接吉林省白山市,西邻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丹东市等地,南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慈江道隔鸭绿江相望,北近辽源市的东丰、吉林市的磐石、桦甸等县(市)毗,交通优渥,地理位置上乘,是一处重要的军事战略重镇。2006年,国务院公布了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安山城位列其中,年代为南北朝时期。

  遗址档案

  建筑名称:自安山城

  所处时代:南北朝

  地理位置:吉林省通化市江东乡自安村夹心屯北山上

  占地面积:360000 平方米

  保护级别: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自安山城坐落在通化市江东乡自安村5组北山之上(通化市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辖区)。该城依山势而建,大体呈南北长,东西宽的不规则长方形,状如微倾的簸箕。山城东侧的浑江(古称盐难水、沸流水、佟家江)由东北贴东墙崖壁逶迤向南浩浩汤汤,西墙下的哈泥河由西北向东南,在山城脚下潺潺入浑江,山城的北侧与连绵的高山相连。自安山城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城墙周长2753延长米。从2004年至今,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通化市文物管理所共同对自安山城进行了几次考古调查、发掘。

  城垣:全长2753米。西、南、北三面由人工修筑,分别为852米、303米和442米。东侧未发现人工迹象,而是巧妙地利用自然山体和陡峭山势,以悬崖陡壁为障,长度为1156米,陡壁下面是滚滚浑江。墙体为土石混筑方式,大致分为三部分构成,其中中墙为梭型石干插垒砌,外墙施以楔形石插接梭型石叠加形成的空当,内墙则以土石混筑呈斜坡状巩固中墙,形成了独特的高句丽山城城墙结构。加工的墙体石材种类繁杂,有花岗岩、火山岩、石灰岩、沉积岩等,判断为就近取材加工而成。

安山城 2_副本.jpg

自安山城城墙

  城门:共发现5处门址。南墙两处,暂定编号为1号和5号,1号门址水毁严重,保存最差,5号门址近东墙,仅存门址基础。西墙两处,由南向北分别为2、3号,外观不明显,保存状况一般,3号门址有焚毁和二次修建迹象。北墙的4号门址保存较好,门道宽阔清晰,西侧门跺向内,东侧门跺向外,形成“瓮”,便于防御。

安山城 3_副本.jpg

四号城门址

  给、排水系统:城内发现一井、一泉和一处中大型蓄水池。排水涵洞3个,于城墙下部,北墙和西墙各一,其规模、体量与形制同丸都山城相近,且不逊于后者,南门下一处,因水毁严重,辨识有限。涵洞结构均为大块石板铺底,两侧为楔形石、条石筑壁,上覆数个大型石块盖顶,目测每个石块约1-2吨重,其上为墙体。蓄水池与北墙排水涵洞相连,推断作用为雨季蓄水缓排,避免内涝和形成山洪冲击墙体,旱时供人畜饮用。

安山城 4_副本.jpg

排水涵洞

  院落、房屋:城址中部发现一处大型院落,保存状况不佳,遗迹层裸露,清理后发现有灶、烟道、墙基等遗迹,杂乱,不宜辨识。

安山城 5_副本.jpg

院落址

  出土器物:少量铜器(铜环钉、铜簪、铜币等),铁器(甲片、镞、矛、铲、环钉、带扣、蹄铁等),陶器(大口罐、直口罐、侈口罐、陶瓮、陶甑、陶盆、陶盘等)。从出土器物种类判断,城内有驻军长期生活痕迹,符合防御守备特征。

  从地理位置上观察,自安山城北距高句丽早中期都城——国内城(集安市内)百余公里,是拱卫高句丽王城北部防线的重要屏障;同时,又是水路扼守鸭绿江上游与集安区域的交通要冲,构筑成高句丽北道通往国内城与丸都山城水路与陆路的交通要塞。该城是高句丽中期极为重要的军事城堡之一,对研究高句丽军事防卫体系、势力的拓展、军事性山城的建筑技艺及高句丽早中期历史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自安山城城墙的构筑,充分利用了自然地地理形态,结合山城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地势十分险要。东城墙完全借助于悬崖陡壁做为天然屏障,与断崖下的浑江共同构筑成山城的东部防线:西、南、北三面均随山势构筑城垣。站在西墙之上,西、南方向数公里内尽收眼底,是瞭望、警戒和防御的极佳位置,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安山城 6.png

  近年来,随着国家启动了中华文明溯源工程,中央和地方财政不断加大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从抢险修缮到本体保护以及环境整治,自安山城得到了有效地保护。从城垣抢险加固到遗址内栈道建设,自安山城正从一处尘封的遗址,蜕变成集历史文化教育和康养休闲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找到了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契合点,让文物活起来,也为了让文物火起来,让更多的人来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作者:王东飞,通化市博物馆 ;李洪飞,通化市文物管理所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郭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