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会馆”“老市政府”……这座老楼的下一站,会是什么?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55393
“康德会馆”“老市政府”……这座老楼的下一站,会是什么?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55393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康德会馆”“老市政府”……这座老楼的下一站,会是什么?

2025-06-16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在长春市人民大街的重庆路商圈,坐落着一座特殊的建筑,建筑顶端城墙般的垛口以及高大而又富有古韵的塔楼,很是引人瞩目。

  几十年的时间中,这座建筑曾有过很多名字,在伪满时期,它的名字是“康德会馆”,而在许多老长春人的记忆中,这座建筑则是“老市政府”的所在地。

  如今,车水马龙之间,这座建筑沉默矗立,与这座城市有关的许多历史片段,都藏在其中。

康德会馆1.webp_副本.png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康德会馆”旧址

  建筑坐标:长春市人民大街1811号

  开工时间:1933年

  竣工时间:1935年

  设计单位:三菱合资会社地产科 藤村朗

  施工单位:(日)大林组

  建筑面积:8898平方米

  文保等级: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

  特殊的建筑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并将长春改成了“新京”,作为其统治的中心,为了攫取中国东北的富饶资源,日本国内贸易、矿产、交通等各个领域的巨头,纷纷跨海而来,在长春设立了分支机构。


建设中的康德会馆.webp_副本.png

1934年,建设中的“康德会馆”  资料图片

  当时,长春的大同大街(今人民大街)北至新发路一带、南至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周边,大批商业性建筑云集于此。这段街路,也被称为“商馆街”,号称伪满的“华尔街”。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商界人士的需求,日本三菱财团决定涉足高级酒店业,在长春建立了这座大楼,为日本掠夺中国资源、实施殖民统治服务。

  当时,正值伪满将其所谓“国号”,从“满洲国”改为“大满洲帝国”,“年号”也被改为“康德”。这座由三菱财团建设的建筑,随即被命名为“三菱康德会馆”。当时的人们,则习惯于简称其为“康德会馆”。


昔日建筑入口处,悬挂的“康德会馆”名称  资料图片.webp_副本.png

昔日建筑入口处,悬挂的“康德会馆”名称  资料图片

  这座建筑的规模很大,主体四层、地下二层,共分两期完成。楼体整体呈现“回”字形,围成一圈。院子里曾有宽阔的天井,半地下室的部分外墙,采用大块的蘑菇石砌成,给人以视觉上的安全感;建筑的檐口部分以及拱券式的门罩上方,都带有城墙般的垛口装饰;建筑楼顶的塔楼则是其最具标志性的部分——四座小型塔楼,簇拥着高大的方形主塔楼。


 昔日“康德会馆”俯瞰副本.png

  昔日“康德会馆”俯瞰,能够看见建筑中央的天井,以及不远处的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  资料图片

  在当时,大兴土木的长春,诸多商业建筑亟待建设,许多建筑设计师为求方便,直接沿用了日本国内流行的建筑设计方案。

  因此,那一阶段长春建造的许多商业建筑,都有着类似的“三段式”结构。建筑底部,采用质感粗糙的材料装饰;建筑中部,以现代简洁的手法处理;建筑顶端,则通常建设有高耸的塔楼。


伪满时期明信片中的“商馆街”。.webp_副本.png

  伪满时期明信片中的“商馆街”。左下方的“海上大楼”(今长春市中心医院)、右上方左侧的“三中井百货”(已拆除,原址新建今长百大楼)、右上方右侧的“康德会馆”,都采用了主体建筑+塔楼的基本形制。

        而“康德会馆”则是其中颇为特殊的。因为,在其建筑的顶端,塔楼具备浓郁的东方风格,根据负责这座建筑设计工作的藤村朗回忆,在这座建筑最初的设计方案中,也是采用了现代简约塔楼的设计风格。

  不过,三菱合资会社业务负责人岩崎小弥太要求,要在这座建筑中融入更多的中国风格。在提出这一要求的时候,他举了两个例子作为建筑风格修改的样本:一个是北京的洛克菲勒财团医院(今协和医院);另一个则是上海的市政厅。

  为此,建筑的设计者不得不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

  不过,大概是由于时间紧迫,无法大规模修改图纸,这座建筑没有采用两个参考建筑的“大屋顶”,而是将建筑的塔楼修改成了中式风格,建筑的顶端则采用了城墙垛口的样式。

建成之初的“康德会馆”.webp_副本.png

建成之初的“康德会馆”  资料图片

  在那个时代,这座建筑与对面的“海上会馆”,建筑形式相似、建筑高度相同,两座隔街而立的建筑,两座分属中西风格的塔楼,成为这一街区的著名景观。

隔街相望.webp_副本.png

隔街相望的“康德会馆”(左)与“海上会馆”(右)  资料图片

  重要的会馆

  这座建筑建成之后,就成为了为在伪满的日本企业人员提供交通、餐饮、娱乐、邮电等高端服务为主的大型商用场所。负责统制中国东北地区电力工业的“伪满电业株式会社”专门用于发展移民的“伪满拓植公社”,意图垄断保险、筹集开发产业资金的“伪满生命保险株式会社”,垄断、掠夺东北地区盐业生产的“伪满盐业株式会社”……诸多日伪政权麾下的重要企业,都曾在这座建筑中办公。


建筑的文保标识  资料图片.webp_副本.png

建筑的文保标识  资料图片

  曾居住在长春的日本居民栗原忠道回忆,在这座四层大楼的平台上有类似城墙垛口那样的女儿墙,楼顶还修建了三层的瞭望台,康德会馆楼内除了满洲重工业之外,还有满洲有数的几个特殊企业的办公室和政府机关,在地下室有一个叫做“味觉”的食堂,午饭时非常拥挤,因为这里的炒饭很好吃。

  总而言之,在“新京”,康德会馆是给日本人留下印象的建筑物之一。


今日建筑俯瞰.webp_副本.png

今日建筑俯瞰

  不过,对于当时居住在长春的中国人而言,这座建筑与他们隔着遥远的距离。原长春市史志委员会副秘书长李荣先从1949年开始,就在这座大楼中办公。

  据他回忆。“康德会馆”绝对不是普通商人就可以进去的,尤其是中国商人,更是不可能。除非是那些在伪满政府内部有一定地位的中国人,才有资格进入。

  历史的见证

  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曾经入驻这座建筑的日本企业陆续撤出。这座建筑,则继续矗立在长春的心脏地带,见证了解放战争的历史浪潮。

  1946年,长春第一次解放之后,长春市职工联合会曾设在这里,彭真、周保中曾在建筑三楼的会议室,动员全市工人阶级团结起来,用一切力量支援前线。

  国民党控制长春期间,则曾将长春市政府设置在这里,郑洞国统领的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部也曾设在这座建筑中,直至1948年10月17日,才迁到人民广场旁的“银行大楼”。建筑的地下室,还一度成为国民党军队用于存放弹药的军火库。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webp_副本.png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之后,这座建筑成为了长春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地点。从1949年开始,一直在这座建筑中工作的闫德厚回忆,长春解放之初,长春市委也曾在这里办公,顶层(4层)为市委的办公场所,1至3层则是市政府的办公场所,区别市委与市政府的另一个显著标志是,市委的工作人员由现在北安路上的门出入,而市政府的工作人员则由人民大街上的门出入。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webp (1)_副本.png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这座建筑也为战场的后勤保障,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为了保障前线粮食供应,市政府大楼内每个部门都要抽调出两个人,轮流到位于地下室的机关食堂给战士们制作炒面,再将炒好的面运送到前线。

  几十年间,作为长春市政府的办公地点,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见证了一条条政策、措施的诞生,亲历了长春的繁荣与发展。

  而对于“老长春”们来说,这座矗立在长春繁华市区逛街、购物之时,抬头就能望见的高大建筑,更成为人们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建筑之一。

  沉睡的大楼

  几十年里,这座建筑的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985年,为了拓展办公空间的面积,楼体曾经增建了两层,建筑最具标志性的塔楼也进行了相应的增高。

  2006年,伴随着长春市政府迁至现址,这座建筑被售出,计划用于商业用途。在此后的装修过程中,楼体的外立面,从最初的简洁风格变成了今日的欧式风格。楼顶的塔楼,也再度经历了拆除与复建。


2000年,已增建为六层的建筑.webp_副本.png

2000年,已增建为六层的建筑

2020年的建筑,楼顶塔楼已消失许久.webp (1)_副本.png

2020年的建筑,楼顶塔楼已消失许久

2020年下半年,楼顶塔楼完成了复建.webp (1)_副本.png

2020年下半年,楼顶塔楼完成了复建

  不过,由于种种原因,这座承载着众多历史记忆的建筑,一直处于沉睡之中。

  走进这座沉寂已久的大楼,曾经的办公场所,桌椅依旧整齐地摆放着,楼梯的木质扶手漆面已经剥落,悠长的回廊,已经许久没有响起脚步声响。

今日建筑内部状况.webp_副本.png

今日建筑内部状况

  登上建筑顶层,这片长春的心脏城区,尽收眼底。

  在这座建筑不远处,同样沉寂已久的“丰乐剧场”旧址,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改造,将以高端音乐厅的姿态再次回归到长春人的身边。

  就在这座建筑身旁,同样沉寂已久的“东本愿寺”旧址,也正在进行全面修缮,并将为这座城市,增添一座风格别致的美术馆。

今日建筑俯瞰2.webp.png

今日建筑俯瞰

  2024年12月3日,省委书记黄强在长春调研时强调,对康德会馆旧址等历史建筑要进行系统规划、整体保护,最大限度保留原始风貌,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并参照历史图纸检测主体结构安全性,还要求省市文物部门严格按照文物保护要求建立监测机制科学论证修缮方案,保留原始砖石结构与建筑装饰细节‌。

  截至2024年12月,属地管理部门,已完成三维扫描建档工作,正在编制《康德会馆旧址保护利用专项规划》。

  长春市计划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在保持建筑外观原真性的前提下,开发文化展览、创意办公等复合功能。

  我们期待着,这座装满故事的建筑,也能够早日苏醒。把一段段历史与记忆,讲述给这座城市的人们。(作者:郭帅

640.webp_副本.png

  参考资料

  房友良 《长春街路图志》

  王新英 《长春近现代史迹图志》

  杨 宇 《长春近代建筑图鉴》

  宫川隆泰 《立业贸易:三菱社长岩崎小弥太传》

  长春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 《长春文史资料选编 第2辑》

  田志和 《长春读本 献给长春诞辰二百周年》

  悠扬 齐永男 《乔迁,是喜!离别,是伤!》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