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重庆路商圈的这座老楼,曾藏着伪满的两个“巨头” 文史-关东文脉 邱珮峰 3958772
长春重庆路商圈的这座老楼,曾藏着伪满的两个“巨头” 文史-关东文脉 邱珮峰 395877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长春重庆路商圈的这座老楼,曾藏着伪满的两个“巨头”

2025-06-30 13:59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在长春繁华的重庆路商圈,有一座很有年头的老建筑。你也许曾无数次从它身边路过,但却从来没有太多留意过这座建筑的存在。
  这座并不起眼的大楼,在几十年前,曾是伪满两大巨头的栖身之所,它就是,昔日的“东拓大楼”旧址。

1_副本.jpg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伪满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旧址

  建筑坐标:长春市人民大街2080号

  开工时间:1937年5月7日

  竣工时间:1938年8月20日

  设计单位:东京池田忠志建筑事务所

  建造单位:福昌公司

  建筑面积:8429平方米

  建筑现状:商业建筑

  文保等级:长春市文物保护单位

  商馆街的地标

  1937年,一座颇具规模的大楼,在伪满的“商馆街”开始了建设。

  这座建筑,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大楼外立面形式简洁。主入口处,高大的门罩采用黑色大理石贴面;楼体腰线以下,采用浅色人造石装饰;腰线以上,则贴有灰白色面砖;从外观上看,大楼窄长的开窗,纵向的装饰条格,入口处的石材贴面……这些风格和周边的其他几座同时期建筑,非常类似。

30年代的“东拓大楼”  资料图片_副本.png

30年代的“东拓大楼”  资料图片

  不过,和周边的“康德会馆”“海上大楼”等几座商业建筑不同的是,这座建筑没有设置明显的塔楼,而是在楼体的拐角部设置了一座旗杆。相较于大楼简洁的外观,建筑的内部设施则非常先进、丰富。
  建筑内设有两部电梯,半地下室的空间,除了变电室、仓库等功能性空间外,还设有娱乐室、食堂和厨房。

  在这一时期,这座建筑也成为伪满“商馆街”的重要地标。

“东拓大楼” 的背面.png

30年代,这一建筑的背面 资料图片

  巨头们的据点

  在这座大楼建成之后,曾有许多日伪操控的企业入驻其间,其中最著名的两大“巨头”,则是“东洋拓殖株式会社”与伪满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简称“东拓”)在长春的分店,就设立在这座建筑之中。

昔日东拓的营业厅_副本.png

昔日,“东拓”的营业厅  资料图片

  这一会社创立于1908年12月,总部设在汉城(今首尔),是日本官商合资的特殊金融会社,曾经是与“满铁”并列的日本侵略者最大的殖民地公司。

  1917年,这一会社开始向海外扩张,成为日本帝国主义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工具,并陆续在中国境内的沈阳、哈尔滨等地,设立了多个据点。

  曾任伪满“民生部”大臣的谷次亨,曾这样供述这一机构:“攫取土地的手段”。

  “东洋拓殖株式会社”表面上看,不过是个金融企业,其实质主要是以年利6厘乃5厘半的最低的利息为钓饵,实行以土地为抵押的无定期的贷款政策,是执行日本掠夺土地阴谋诡计的机构。

  我知道的东丰县电话局长陈文东,以其200垧好地,经“东拓”银行的汉奸的拉拢,以年利6厘的行息借了2万元金票……

  九一八事变的那年年底,拿本利交款时,该行当事者说,现在不能接受这笔款,等到政府有令之后再通知,土地还得抵押。

  1934年,该行根据其政府命令,通知一切贷款的本利必须同时收回,陈文东措手不及,卖地无人买,并且本利滚得很多,只得任凭其处分,祖业的遗产就这样被“东拓”侵吞去。如此被该行的这种阴谋诡计,所欺骗的中国人民土地是无法估计的。

信贷一室_副本.png

昔日,“东拓”的信贷一室  资料图片

  在伪满洲国将统治中心放在长春这座城市之后,“东拓”的理事中泽正治把办公地点设在了这座建筑中,负责统领“东拓”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的业务。

  在伪满统治时期,负责掠夺中国人民土地的机构,远不止“东拓”一家。设立于1932年的“日满土地开拓公司”、设立于1935年的“满洲拓殖株式会社”、设立于1937年的“满洲拓殖公社”……

  在这些机构的残酷盘剥之下,越来越多的东北民众失去土地、流离失所。

  伪满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简称“满业”),则是在这座建筑中办公的另外一个“巨头”。

  “满业”作为伪满的“国策会社”,于1937年12月在日本政府、军方和财阀的共同策划下成立,总部就设在长春。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关东军曾经企图改组“满铁”,但遭到反对。由于“满铁”势力较大,他们随即另寻合作伙伴。

  此时,日本产业株式会社的总裁鲇川义介主张改变伪满当时“一业一公司”的垄断体制,改为建立一个横跨各个行业的“超级垄断集团”。这一想法受到关东军的赞赏,双方一拍即合,随即成立了“满业”。

  根据1937年12月20日伪满公布的《“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管理法》,“满业”的职能是对钢铁、轻金属、煤炭以及其他重工业和军工生产,进行“支配性投资和经营指导”。

  在当时的东北,“满业”作为日本侵略者的掠夺工具,曾经横行一时,鞍山“昭和制钢所”等诸多产业的所有权也由“满铁”转让给了“满业”。

  几年之内,“满业”就发展成为一家以钢铁、煤炭为基础,跨部门、跨行业的垄断军事工业的特大财团。伴随着日本侵略活动的不断扩大,“满业”也赚得盆满钵满。短短几年之间,它的总资本便达到了19.6亿美元,超过了日本老牌的财团“三井”和“三菱”。至1945年6月,“满业”及其子公司的资本体量已接近“满铁”的规模,占日本在东北开办的全部公司资本的23.2%。

  老建筑的重生

  1945年,伴随着日本侵略者宣布无条件投降,曾经横行一时的“东拓”与“满业”,随之土崩瓦解。

  1948年10月,长春解放之后,这座建筑曾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吉林省军区使用,又成为《吉林日报》社的办公地点。

办公建筑的照片_副本.png

90年代,《吉林日报》社在此办公时期的建筑图片 资料图片

  此后,这座建筑变为了商业用途,在那个网络购物远不如今天这般发达的时代,许许多多的长春人曾在这座建筑中,购买过手机等电子产品,几十年间,这座建筑的外观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和周边同时期的其他几座建筑一样,这座建筑的楼层也曾进行了接建,楼体的外立面不仅质感、颜色发生了改变,设计风格也在当年的简约风格基础上,增加了许多装饰元素。

保护标识_副本.jpg

建筑的文物保护标识

  今天,笔直的人民大街在它身旁延伸,整修一新的重庆胡同步行街从它身旁穿过。

  这座阅尽沧桑的建筑,默默伫立在这城市繁华的街区,向身旁来来往往的车流、摩肩接踵的过客,讲述着这片土地曾经经历过的苦难;提醒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段历史。(作者:郭帅)

人民大街_副本.jpg

  参考资料  

  房友良 《长春街路图志》

  王新英 《长春近现代史迹图志》

  长春市规划局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春》

  李之吉 《长春近代建筑》

  陈   真  《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第二辑 帝国主义对中国工矿事业的侵略和垄断》

  李   力  《浅谈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初审: 邱珮峰   复审: 曹淑杰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