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城市都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标志与象征,而对于“英雄城”四平而言,这座城市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无疑就是市中心那座高大而庄严的烈士纪念塔。
四平市烈士纪念塔 图据四平发布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四平市烈士纪念塔
建筑坐标:四平市铁西区英雄大街与新华大街交会
开工时间:1950年
竣工时间:1953年
文保等级: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激烈的战事
1945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却并未迎来期盼已久的和平。
从日本投降至当年10月17日的两个月间,有30座解放区城市被国民党军队占领,人民军队遵照中共中央指令,坚决从日、伪军手中收复失地,并对国民党进犯军进行必要的自卫战争。
在解放战争中,四平因其突出的地理位置成为当时战略上的必争之地。
1946年4月27日,毛泽东给林彪的指示电文:“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资料图片
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四平解放战、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四平收复战,四次大战先后在这座城市打响。
东北民主联军四战四平,三攻一守总计伤亡4万多人,其中牺牲近2万人。
其中,东北民主联军辽吉纵队独立1师师长马仁兴,在四平攻坚战中壮烈牺牲。
马仁兴(1904年~1947年) 资料图片
烈士的鲜血,为辽沈战役的胜利创造了必要条件,也为解放战争积累了宝贵的城市攻坚战作战经验。
四平,这座城市从此拥有了一个新的别称——“英雄城”。
壮丽的高塔
1948年4月18日,东北行政委员会人民解放军司令部暨政治部决定在四平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决定中指出:
我东北人民解放军之一部,于3月13日解放四平城,经过我人民解放军1946年的保卫战,及1947年6月的伟大英勇顽强战斗与这次的作战,此辽北省政治中心与联结点、敌人永久设防的强固据点,最后获得解放。
为纪念解放四平、纪念四平作战与解放东北人民各次作战中,为着我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殉国的将士和烈士们永垂不朽的功勋,为纪念已故师长马仁兴同志三战四平之功勋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意志,决定在四平市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
1950年5月7日,纪念塔修建工程进行了奠基。
1953年6月30日,这座巍峨的历史丰碑在英雄城的市中心巍峨矗立。
50年代的四平市烈士纪念塔照片 资料图片
纪念塔所在的塔园是一个圆形广场,位于英雄大街、新华大街交会处。圆形的塔园内,松树苍翠、花木繁盛,由塔基出发,分别沿英雄大街、新华大街各个街口的方向铺设了四条甬路。
塔园的东侧,为正门建有一座牌坊。牌坊由四根方柱撑起,方柱上装饰有纵向的条纹,以及五角星的图案。方柱之间以拱状的匾额相连接,一种说法认为,弧形的匾额象征着飘扬的旗帜;正中央的匾额上,也冠有一颗红星。
纪念塔的牌坊 图据四平发布
通过牌坊就能看见庄严的纪念塔,矗立在眼前。纪念塔通高23.25米,下半部分为由20根石柱环绕的塔室,圆形的塔基象征着太阳20根立柱则象征太阳发出的光芒。塔身为白色水刷石挂面,在塔的顶段托举起一枚金属材质的红星。
纪念塔主体 图据四平发布
在建成之后,这座纪念塔和塔园不仅是供人们缅怀先烈的场所,还是供市民休憩的街心公园。
80年代的一篇报道,就曾这样描写这座纪念塔的风貌:
“当你步出四平站,踏上宽坦的英雄大街,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巍峨的烈士纪念塔,数百株松柏保护着它,丁香树镶嵌在它的四周,当丁香花开放的时候,不正是英雄城的人民献给英烈们的花环吗?”
碑文的更迭
如果你足够细心,可能会发现,相较于50年代的旧照,这座塔的外观发生了一些变化,那就是塔身的题词。
在建成之初,这座塔的塔身四周均镌刻有题词:
塔身正面(东面),是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题词:为解放人民而奋斗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
塔身背面(西面),是时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副主任陶铸题词: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
塔身南面,是时任东北人民政府主席高岗题词:日月同光山河并寿,人民战士永垂不朽;
塔身北面,是时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林枫题词:中华人民优秀儿女万古千秋 。
今天,在四平战役纪念馆中,我们依然能够看到纪念塔建成之初,塔身四周的题词。
塔前牌坊上的匾额与楹联,则为时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委员兼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题词。匾额上题:四平市烈士纪念塔;两侧楹联则为:革命业绩垂千古,烈士光辉照山河。
岁月沧桑之间,塔身的文字改为仿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题词手迹: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牌坊的楹联则被改成了印刷体的毛泽东同志诗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烈士塔前的牌坊 资料图片
城市的象征
几十年来,这座矗立于城市中心的纪念塔,始终是这座“英雄城”最具象征意义的地标。
1961年,它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吉林省、四平市分别列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这座纪念塔,更承载着这座城市所见证的精神意志。
电视剧《喋血四平》编剧之一、四平已故作家王永兴先生曾回忆:
四平市中心矗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塔身上曾镌刻陶铸同志的题词“成仁有志花应碧,杀敌留红土亦香”……
正是从陶铸的题词中,剧作者寻找到了创作《喋血四平》一剧的最佳感觉。
资料图片
几十年后的今天,这座高大的纪念塔及其所在的塔园,与一代代四平人的记忆,早已密不可分。
它出现在四平几乎每个家庭相册里的旧照中,它出现在四平书架上、旧书中夹藏的粮票上,更出现在每个四平人的回忆深处。
带有四平市烈士纪念塔图案的老粮票 资料图片
如今,这座塔园依旧静静坐落在城市中心,四周车水马龙,园内静谧优雅。孩子们在这座烈士塔下看书、乘凉、喂鸽子;老人们在塔园的树荫下散步、休憩、下象棋……
塔园中,那一幕幕安静祥和的生活片段,或许正是革命烈士们拼却生命所去争取的美好图景。(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吉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概览》
白宁 《四平解放烈士纪念塔的由来》
四平发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