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新民大街:一街读懂长春百年风云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60621
探秘新民大街:一街读懂长春百年风云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60621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探秘新民大街:一街读懂长春百年风云

2025-07-07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这个双休日,对于长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无疑将成为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活动将于7月5日、6日举行。

  估计,此时此刻拿着手机的你,也会很想去这条街上逛逛。

新民大街11.png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新民大街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在它的周边却分布着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与历史建筑。

  如果,您对这条街道不够了解,一不留神,可能就会错过了身边的风景。那么,不妨看看这篇攻略,说不定,能对您这次“逛街”带来不少帮助呢!

  01

  别错过了身边的风景!

  处处皆是景观的新民大街,有许多种线路、许多种逛法。

  考虑到“开街”活动期间,新民大街周边交通组织实施临时性调整,不妨乘坐地铁出行。

  如果想用最快的方式逛完这条街,很多人可能会选择这样一条线路:从文化广场地铁站-C1口下车,沿着新民大街东侧,向南逛到新民广场,再沿着新民大街西侧,向北逛到文化广场。

  我们不妨就以这条线路为例,介绍一下在这条街路旁,你不能错过的历史地标。

      文化广场—地质宫图片

  走出地铁口后,向北望去,就能看见一座高大的宫殿式建筑,这就是长春的著名地标——地质宫。

地质宫_副本.png

长春著名地标——地质宫

  这座建筑的立足之处,曾是日本侵略者规划的伪满“帝宫”,当时名叫“顺天大街”的新民大街,则是当时侵略者预想中“帝宫”建筑群的中轴线。

  不过,至日本投降时,这座“帝宫”也只完成了两层框架。

  50年代初,新中国的建设者们,在这片满目狼藉的废墟上挥汗如雨,筑起了新中国地质学的殿堂。

  在这座建筑中,曾留下李四光等科学家披星戴月、认真工作的身影。

建成之初的建筑.jpg

建成之初的地质宫 资料图片

  科学家黄大年生前工作的地方,就在这座建筑的507室,那扇彻夜长明的窗,已经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地质宫”的两旁,你能看到两座对称的传统风格建筑,东侧早已落成的是“油页岩综合楼”,西侧正在修建的则是“黄大年科研楼”。

  油页岩综合楼,修建于80年代,为长春历史建筑 资料图片

  向南转身,你会看到一座极具标识度的路标——“新民1445”。

  这里的“1445”,指的是新民大街的长度:1445米。

  今天的我们,则赋予了这个数字更具象征性的意义:历经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终于在1945年夺得胜利。

1945.jpeg

  伪满国务院旧址

  走过“新民1445”的路标,你能看到一座高大的建筑矗立在解放大路、新民大街交会处东南,这座建筑就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

旧址_副本.png

伪满洲国国务院旧照 资料图片

  1936年11月,这座建筑宣告竣工。建筑高度44.8米,曾是当时长春建筑的“第一高度”。

  作为伪满洲国的行政中枢,它在那段风雨如晦的年代,成为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人民残酷压迫的历史见证。

  1945年伪满洲国覆灭后,这座建筑曾屡经变迁。

  如今,作为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学楼,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医学殿堂。新民大街焕新开街后,昔日的院墙被打开,你能够更近距离地接触这座历史建筑。

  建筑的五楼还将开设《伪满国务院旧址专题展》,通过“建筑概览”“旧址新生”的双重视角,系统讲述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后,扶持伪满洲国进行法西斯殖民统治的历史轨迹,以及新中国基础医学学科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

旧址2_副本.png

  伪满司法部旧址图片

  继续向南,就能看到另外一座有着华丽外形的建筑,伪满洲国司法部旧址。

司法部旧址照片_副本.jpg

伪满洲国司法部旧址 资料图片

  这座建筑的设计方案,曾参与了伪满国务院大楼的评选。在落选之后,被用于伪满司法部大楼的建设。

  在伪满统治期间,这座有着华丽外观的建筑,曾见证了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掠夺与残害。

司法部旧照_副本.png

伪满洲国司法部旧照  资料图片

  长春解放之后,这座建筑迎来了新生,成为当时长春医科大学的校部楼。此后,伴随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它作为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成为医学的殿堂。

  新民大街焕新开街后,建筑一楼、二楼将开设《吉林大学白求恩纪念展》,详实记录白求恩相关医学院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奋斗史和发展史。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图片

  继续向前行进,您就会看到一座刚刚完成修缮的建筑——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_副本.jpg

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  资料图片

  这座博物馆此前曾是《长春日报》社址,变身为博物馆后,作为伪满皇宫博物院的分馆,通过五大展陈系统,梳理长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未来,这座建筑将成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主入口、游客的集散地、长春历史文化的讲述者。

  新民大街焕新开街期间,馆内将举办多场主题活动,您不妨关注一下。

       吉林省图书馆旧址

  与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相邻的建筑,则是吉林省图书馆的旧址。

省图旧址_副本.png

吉林省图书馆旧址  资料图片

  很多人可能会把这座建筑误认为是伪满“八大部”之一。但实际上,这座建筑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曾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春十大建筑”之一。

50年代的省图_副本.png

50年代的吉林省图书馆旧照  资料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英雄赞歌》等众多经典歌曲的词作者、诗人公木,就曾在这座建筑中工作。

      伪满综合法衙旧址

  继续前行,走到新民广场附近,就能看到在绿荫之中,藏着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伪满综合法衙旧址。

综合衙门旧址_副本.png

伪满综合法衙旧址 视觉中国

  建筑落成于1938年,运用了大量的曲线造型,融合了西方折衷主义风格、日本东洋式建筑风格以及中式传统建筑风格,兼具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曾得到建筑业界的高度评价。

司法衙门旧照_副本.png

伪满综合法衙旧照 资料图片

  不过,与这座建筑优美的造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建筑之中曾上演过的一幕幕历史片段。

  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统治、镇压中国东北人民的重要工具,这里曾见证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血腥镇压。

  如今,这座建筑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四医院南湖院区,承担了新的历史使命。

  新民大街焕新开街后,这里设有《伪满综合法衙旧址专题展》,展览内容涵盖建筑沿革、风格、功能,以及伪满洲国司法机关设置等历史维度,着重呈现在特定历史语境下,多重的政治属性和时代印记。 

       伪满交通部旧址

  参观完上面的展览,我们就可以转身北向,沿着新民大街西侧,参观这条街路的另外一边。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座有着特殊造型的历史建筑——伪满交通部旧址。

交通部旧址_副本.png

伪满交通部旧址

  这座大楼,作为新民大街两侧,伪满“一院四部”中最南端的建筑,其体量也是最小的一个。

  尽管这座建筑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它的设计却非常细致,在这座建筑身上,你能找到来自中国、日本,乃至美洲的艺术风格元素。

交通部旧照_副本.png

伪满交通部旧照 资料图片

  这座建筑所承载的不仅有各种建筑艺术流派交融而成的独特艺术,也有那段特殊时代的沉重记忆。

  时至今日,它作为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医疗战线培养着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医疗工作者。

      伪满经济部旧址

  继续向北走上一小段距离,伪满经济部旧址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伪满经济部旧址_副本.png

伪满经济部旧址   

  这座建筑,是新民大街两旁伪满“一院四部”建筑中最后建起的一座。

      建筑的造型非常简洁,除了中间的主楼设有两坡屋顶外,其他部分几乎没有什么装饰。这样的设计曾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

伪满经济部旧址_副本.png

伪满经济部旧照 资料图片

  悠长的岁月,赋予了这座建筑以多重的象征。

  作为伪满洲国的“经济部”,它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侵略与掠夺的见证;作为“吉大三院”,它曾见证了这片土地上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历程。

      长春德苑·吉塔

  继续向北,你会看到一座古典的公园——长春德苑。

长春德苑_副本.jpg

长春德苑

  几十年前,这里曾是伪满建设的“顺天公园”。国民党控制长春时期,这一公园被改为“民权公园”。长春解放之后,这座公园曾先后被叫做“新民公园”“朝阳公园”。

  2015年,融合了传统道德元素与古典园林艺术,这座历久弥新的公园实现了“德”与“苑”的融合。

长春吉塔_副本.png

长春德苑与吉塔

  如果你来的时候,已是傍晚或夜间,不妨期待一下“吉塔”的璀璨灯光。

  这座建于1997年的建筑,曾以218米的高度成为当时的吉林省最高建筑,也成为长春家喻户晓的地标。

       伪满军事部旧址

  继续向北行走,回到新民大街的北端,我们非常熟悉的“吉大一院”就会出现在眼前。

  这座建筑曾是伪满军事部/治安部所在地。

军事部旧照.png

伪满军事部旧照 资料图片

  这座建筑,与伪满洲国国务院隔街相望,呈三角形布局,仿佛一支箭头直指东北方向。

  在伪满统治时期,这里也成为日伪政权残酷镇压中国人民的重要机构。

国务院旧址_副本.png

  伪满军事部旧址(左)与伪满国务院旧址  资料图片

  长春解放之后,这座建筑成为长春医科大学的一部分。此后几十年间,大学几易其名,建筑也几经改建。不但增建了一层,“大屋顶”也扭转了九十度,仿佛转了个身。

  如今,作为人们再熟悉不过的“吉大一院”,它背靠历史,承载着时代记忆;它面向城市,守护着烟火人间。

伪满军事部旧址.png

今日伪满军事部旧址

02

  这条街区可不止于此!

  整体来说,新民大街发生了哪些变化?我们不妨套用这条街路的名字,总结一下。

  

  这片街区,焕然一新。

  通过这次升级,这条古老的街路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大到新建的博物馆、新设的商业区、路边的候车亭,小到新立起的路灯、新建的充电台、路边的候车亭。

候车亭_副本.png

新民大街路旁的候车亭

  在这条街上,你能看到更多富有质感的设计,更多体贴入微的细节。

井盖_副本.png

新民大街上,富有质感的专属井盖

  

  这片街区,更加亲民。

  对于许多人而言,这次改造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拆掉了昔日的围墙、屏障,拉近了人们与历史建筑之间的距离。

  根据报道,本次新民大街的改造共涉及沿街13处院落,其中5处为文物保护单位,其改造方案经过多轮修改论证,形成由国家文物局批复的整治提升方案。

  在不对文物本体产生任何扰动的前提下,通过文物院落修复,严格保护和延续街区的历史肌理、空间尺度和景观风貌。

新民大街围墙被拆除_副本.png

  伪满国务院旧址(今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围培被拆除

  根据统计,本次改造释放的公共空间相当于4.5个足球场。昔日封闭的“大院”成为市民共享的“城市客厅”;昔日近在咫尺、却难以靠近的建筑,如今已经变成“可进入、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空间。

  

  这片街区,格局更大。

  逛完核心街区,您可能会萌生出这样的想法,“新民大街美是美,可惜太短了点儿。

  其实,作为一条“街区”,新民大街历史文化街区远比您想象得更大。

  这条街区的“大”,首先是从范围上。从这一街区的保护范围来看,从北侧的裕华园到南侧的南湖宾馆,都在这片街区的范围之内。

街区保护规划_副本.jpg

  这条街区的“大”,还体现在格局上。

  新民大街不仅仅是一条街,它更是一条中轴线。向东,是烟火气足、人气爆棚的桂林路;向西,是历史悠久、活力更足的红旗街。

  围绕一轴两翼,能够打造全业态、全要素集聚的文旅生态圈。

  

  这条街区,更有“街”气。

      吴彦祖咖啡、蛋魂蛋堡、三旬糖水、马尾咖啡等各种特色甜(饮)品店;言几又书店、宋洋美术馆等特色文化体验空间。

微信图片_20250710160428_副本.jpg

新民大街品牌落位

      整条街吸引了29家特色品牌入驻长春,其中有13家,在东北是首店落位。

      商业潮牌的入驻,让这条历史文化名街更加“好逛”。

03

  最近两天的精彩别错过!

  如果看到这里,你已经下定决心,要来这条街路好好逛逛。

      那么,一定要定好闹钟、别睡懒觉,毕竟开街之初,众多精彩活动即将连番上演。

      一场场文化盛宴,即将呈现在你的面前。

  揭幕仪式:除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主会场外,青年文化社群中心、宋洋美术馆等重要点位,也将举办不同形式的揭幕仪式。

       巡游表演 :阿那亚戏剧节原版团队将带来国际化街头表演,年代巡游秀将复刻上世纪老长春的风貌,市民COS秀将邀请游客化身历史人物,特色文化花车巡游将串联起街区各个节点。

  文化活动:开街期间,作家签售、音乐演出等活动,将延伸文化辐射力,使岁月悠长的新民大街成为文化活动的焦点舞台。

       不妨看好下面这张表格,锁定您感兴趣的活动,千万不要错过。

节目单_副本.png

  将近百年的风雨历程之中,这条大街,曾见证一页页历史翻过。

  它诞生于风雨如晦的抗争年代,曾是侵略者妄想之中伪满“帝宫”建筑群的“中轴线”,见证了日伪政权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激情燃烧的建设年代,这条街路洗去历史的耻辱,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昔日的“帝宫”变为地学的宫殿,新建的“省图”汇起知识的海洋;昔日伪满盘踞的建筑,化身医学的殿堂。

  今天,这条阅尽风雨的街路又将翻开新的一页历史。

  一起来吧,陪伴这条老街,在刚刚翻开的这一页上,写下意义非凡的第一笔。这条街路以往的变迁,我们可能只能在史料中寻觅,而一这次,我们都将成为这页历史的亲历者。(作者:郭帅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