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人民大街边,这座平平无奇的建筑,曾深刻影响了城市的面貌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61408
长春人民大街边,这座平平无奇的建筑,曾深刻影响了城市的面貌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61408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长春人民大街边,这座平平无奇的建筑,曾深刻影响了城市的面貌

2025-07-10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在长春的城市中心,人民大街与北安路北三胡同交会处、西南角“八大厅”的斜对面,有一座非常低调的建筑。

  人民大街两旁绿意葱茏的树木将它与车水马龙的长街分隔开来,以至于许许多多的行人每天从这里经过,却可能从未把目光投向它一眼。
  这座建筑,就是昔日的“大德会社”旧址。
  你可能想不到,这座平平无奇的建筑,曾深刻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面貌。

1_副本.jpg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大德会社”旧址

  建筑坐标:长春市人民大街1571号

  开工时间:1936年

  竣工时间:1937年

  设计单位:伪满营缮需品局

  建筑现状:共青团吉林省委员会、吉林省妇女联合会办公楼

  文保等级:长春市历史建筑

  简约的建筑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略者策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并将长春定为伪政权的“首都”。
  在侵略者的操控之下,一家家会社(即公司)或从日本迁来、或在本地组建,作为侵略者的鹰犬对东北丰饶的资源展开了疯狂的掠夺。
  伴随着一个个“会社”在这座城市中聚集,一座座建筑也在这座城市中心拔地而起。
  这些“会社建筑”不仅是见证日本侵略者大肆开展掠夺活动的历史证物,建筑本身所体现出的设计风格、装饰形式也成为那个时代建筑发展的重要资料。

现存的部分伪满“会社建筑”旧照_副本.jpg

长春人民大街,现存的部分伪满“会社建筑”旧照

  简洁的造型、顶端的塔楼,成为这些“会社建筑”较为流行的风格。即便没有高大的塔楼,这类建筑也往往会通过曲面的造型、纵向的线条、色彩的搭配,对建筑进行装饰。

  而“大德会社”可以算得上是其中的一个“异类”,相较于周边康德会馆、海上会馆等各具特色的“会社建筑”,“没有什么特点”反而成了这座建筑最大的特点。

伪满“大德会社”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_副本.png

伪满“大德会社”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

  这座建筑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外观上方方正正,几乎找不到什么装饰元素。建筑入口处,没有在建筑主体外侧设置门厅,而是采用了内凹式的门厅设计;“四四方方”的造型,窄长的窗户、内凹的门厅,让这座建筑具有很强的整体感,仿佛是一座防御工事带来了“坚固”的视觉效果。

伪满“大德会社”(右侧建筑)与周边的其他几座会社建筑  资料图片_副本.png

  伪满“大德会社”(右侧建筑)与周边的其他几座会社建筑  资料图片

  而就是这座不太起眼的建筑,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曾经深刻地影响了这座城市的面貌。

  历史的见证
  这座建筑之所以被叫做“大德会社”,是因其从属于一个从事房地产的公司——“大德不动产株式会社”。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大量日本官员、商人、职员纷纷涌入长春,集中居住在火车站前的“满铁”附属地一带,导致住宅供不应求。
  1934年,由伪满中央银行设立的“大兴公司”,全额出资成立了“大德不动产株式会社”,这一公司的住宅建设,正是以伪满政府的“代用官舍”为中心(即供公职人员居住的住所),几年时间里,这一公司建设的住宅遍布长春各地。然而,伴随着日本对华侵略活动的加剧,住宅短缺问题依然难以解决,侵略者开始筹划设立更大规模的住宅供给机关。

  1937年末,在整合了“大德会社”以及其他几家公司之后,伪满房产株式会社宣告成立,这座建筑也成为了这一会社的办公地点。

       在同一时期,由伪满政府、满铁以及日本三井、三菱财团共同出资经营的伪满土地开发株式会社,也在这里办公。这一会社,属于政府官办的经济实体,具有强征劳工的实权。

       而也曾在此办公的伪满地政管理局,则主要负责土地管理工作,具有密切的业务联系。

今日悬挂在建筑上的标识_副本.png

今日悬挂在建筑上的标识

  一时间,这座建筑成为日伪掠夺土地、开发房产的重要据点,它们通过强征土地、建设住宅,直接参与了伪满时期长春的城市开发进程,对城市土地利用、建筑分布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后的几年之间,东北范围内建起了大量的“代用官舍”,为侵略者在东北的掠夺活动提供了支持。其中,遍布长春城市各处的住宅,作为长春居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了城市的物理空间形态。
  1939年,在长春南湖湖畔建起的规模庞大的“南湖寮”,就是当时典型的“代用官舍”之一。

留存至今的“南湖寮”部分建筑(图中中间部分建筑)俯瞰.webp_副本.jpg

  长春科园路北侧,留存至今的“南湖寮”部分建筑(图中中间部分建筑)俯瞰

  这一工程,是当时伪满建设的第六代“代用官舍”。

  这片颇具规模的建筑群,由伪满房产株式会社建筑课设计,使用水泥1.6万袋、钢筋4.9万吨,设有房间207个(一层102个、二层105个),除居住空间外,还建有建有食堂、浴室,以及乒乓球室、围棋室等娱乐空间。
  历经数十载的时光,这片建筑群仍有部分得以保存至今,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

“南湖寮”旧照.webp_副本.jpg

长春南湖附近的“代用官舍”:“南湖寮”旧照

今日“南湖寮”遗留建筑.webp_副本.jpg

今日“南湖寮”遗留建筑

  在这一历史时期,尽管城市建设发展很快,但城市规划中的日本人、中国人所受到的待遇却存在天壤之别

  以1938年为例,伪满房产株式会社所建设的“代用官舍”中,面向日本人的家族宿舍共有1522户,而面向非日本人的家族宿舍只有227户。

  伪满时期,曾经把住宅划分为日本人居住的“日系住宅”,中国人居住的“满系住宅”:“日系住宅”分为五个等级,“满系住宅”分为三个等级,而最高标准的“满系住宅”仅相当于最低标准的“日系住宅”。

  在那时的长春,日本人居住的区域电力、煤气、供水、电讯,一应俱全;而中国人居住的区域则条件相差甚远。

      这种不平等的规划,塑造了当时长春“分区而居”的城市空间结构,影响了长春城市功能分区的面貌。

  重生的建筑

  长春解放之后,这座建筑迎来了新的使命。

       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这座建筑曾经接建了一层,建筑的外立面也进行了更换。

2010年,外立面更新之前的建筑 资料图片.webp_副本.jpg

2010年,外立面更新之前的建筑 资料图片

今日,完成外立面更换的建筑 资料图片.webp_副本.jpg

今日,完成外立面更换的建筑 资料图片

  如今,这座阅尽沧桑的建筑,作为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妇联办公楼,继续为这座城市发挥着光和热。

        几十年时光过去,建筑门前的树木已经枝繁叶茂,让这座建筑为浓密的绿荫所遮掩,使得我们很难窥见它的全貌。

绿树荫掩盖下的建筑.webp_副本.jpg

绿树荫掩盖下的建筑

  在长春的路边,和它一样貌不惊人却历经沧桑的建筑,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可能没有庞大的体量,没有华丽的外表,因而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是,如果循着它们的身世一路探寻,就会发现,这些建筑的一砖一石,皆是历史的见证。(作者:郭帅

  参考资料

  房友良  《长春街路图志》

  杨家安  《伪满时期长春城市规划与建筑研究》

  沈   燕  《伪满遗址》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