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广场旁的这座老楼,曾藏着长春最早的广播电台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70050
南广场旁的这座老楼,曾藏着长春最早的广播电台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70050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南广场旁的这座老楼,曾藏着长春最早的广播电台

2025-08-13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在长春的南广场汇聚了众多的历史建筑,其中,一座棕色的老楼颇为引人瞩目。

  如果沿着这座建筑的历史深入探究下去,就会发现,在这座老楼的身后,曾藏着许许多多的特殊记忆。

  这里曾是长春城内早期的电话局,长春最早的广播业也诞生在这座建筑之中。

1_副本.jpg

  建筑档案

  建筑名称:长春电话交换局/放送局旧址

  建筑坐标:长春市宽城区胜利大街831号

  开工时间:1929年

  竣工时间:1930年

  设计单位:关东厅内务局土木课

  施工单位:吉川组

  建筑面积:2320平方米

  建筑现状:长春联通南广场分局

  特殊的建筑

  这座建筑坐落在长春南广场的南端,建造于1929年,至今已经将近百年。

640_副本.png  

长春南广场俯瞰,框线内为该建筑

        建筑的造型颇为独特,主体面向广场,两翼则分别沿着南京大街、东三条街向两旁伸展。

资料图片_副本.png

建筑平面图 资料图片

  建筑的正面造型,采用了不对称的布局设计,建筑整体为三层。在建筑正面的左侧,不同层高的楼体呈现攀升的阶梯状布局,高低错落的观感,让这座建筑看上去颇具动感。

3.png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

  此外,设计中的种种细节,让其格外具有标识度。

  以窗口为例,建筑的中心塔楼窗口狭窄而细长,通过纵向的线条引导,让建筑在视觉观感上,显得更为高挑。

  而在建筑的正面,长方形的窗口设置,让建筑整体显得稳重。

  此外,建筑左侧六组半圆形的窗口以及建筑正门上方顶层三个正方形的开窗,连同建筑正面设置的阳台,让建筑的设计元素得到了丰富。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2_副本.png

建筑旧照 资料图片

  与此同时,这座建筑还采用了大量的横向线条作为装饰元素,让建筑看上去更具整体感。

  在20世纪30年代、40年代,这座造型独特的建筑曾多次出现在宣传照、明信片上,成为当时长春城内的重要地标。

  历史的记忆

  从清朝末年开始,积贫积弱的中国一度成为任凭侵略者宰割的肥肉。山河破碎之际,铁路、邮电等一个个关系到国家命脉的行业纷纷为侵略者所操控,而这座建筑最初的使用者则是日本人设立的。

  长春邮便所电信课局所,这一机构配置有电话交换机,负责提供长途、市话服务,在当时被叫做“长春电话交换局”,或者“长春电话局”。

  伪满洲国成立之后,1933年,日伪合资的伪满国策会社“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电电会社”) 宣告成立。

  这一机构也被改为“长春电信局”,划归“电电会社”管辖。

昔日的建筑内部照片_副本.png

昔日的建筑内部照片 资料图片

  而这座建筑,还有着另外一个重要的身份。

  翻开厚重的《吉林省志·新闻事业志·广播电视志》《长春市志·广播电视志》,志书中最初章节所记载的历史,就发生在这座建筑中。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之后,日本将长春定为伪政权的首都并改名为“新京”。随着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迁入长春,其司令部的“特殊通信部”也迁入了这座建筑,占用了楼内的两个房间,建立起“新京演奏所”。这一机构,也被认为是长春广播业的起点。

  不过,当时的“新京演奏所”并不具备直接播音的能力,而是需要把广播讯号通过长途电话线路传送到沈阳,通过“奉天放送局”进行播出。

  1933年,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通过将位于东三马路的无线电台进行改造,“新京演奏所”具备了自主播音的能力,并改为“新京放送局”,成为长春早期的广播电台。

  不过,作为日本侵略者把持的宣传工具,这一广播电台的大多数节目都是宣传殖民统治的内容,美化日伪政权的新闻、伪满高级官员的演讲、日本教师录制的日语讲座……

明信片_副本.png

  伪满明信片中的建筑旧照,右上方说明为“电话交换局”及“放送局”  资料图片

  同时,为了面向国际舆论美化侵略行径,这一广播电台除了汉语、日语广播外,还通过英语、朝鲜语、俄语等语言,对外进行宣传。

  “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成立之后,除了电话业务,东北地区的广播事业也被划归“电电会社”统一经营管理,“新京放送局”也被纳入了这一会社的管辖。

  1934年,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伪满当局为了扩大对东北民众的欺骗宣传,由“电电会社”筹资,在长春的宽城子新建了一座广播发射台。

  这一发射台安装有100千万长波广播发射机,频率180千赫、波长1666米,被侵略者宣称为“亚洲最大功率”广播发射台。

伪满建设的“宽城子送信所”的信号塔_副本.png

  伪满建设的“宽城子送信所”的信号塔 资料图片

  这一发射台的建成,让“新京放送所”的广播讯号可以覆盖东北大部地区,足可以见到侵略者的险恶用心。

  建筑的更迁

  1935年,一座庞大的建筑在当时的大同广场(今人民广场)旁完成了建设。

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_副本.png

  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伪满放送局旧址

  新的大楼建成之后,成为了“电电会社”的本部所在地。

  南广场旁的这座老楼,其电话、广播等主要业务陆续被迁到了新楼之中,这座建筑仅仅保留了电报业务,成为了“新京电信局大和分局”(当时的南京大路被称为“大和通”)。

1941年,被标记为“电话分局”的建筑_副本.png

  1941年,被标记为“电话分局”的建筑  资料图片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后,在国民党控制长春时期,这一建筑被更名为“胜利电话分局”。

  长春解放之后,这一建筑由长春市电信局机务站接收,更名为“南广场市话三分局”。

  此后,这座建筑还曾被电话设备公司、电信局、通信器材门市部等单位使用,见证了长春电信事业的发展历程。

今日的建筑_副本.png

今日的建筑

  历经百年时光的冲蚀,长春南广场周边的建筑大多历经更迁:昔日的“朝鲜银行长春支店”已经拆除重建,“益通银行富士町支行”外观也曾屡经变迁,而这座建筑则在将近百年的时光里,得到了较为完好的保存。

  2008年,建筑经过全面修葺后,依然保持了当初的风貌。

  如今,作为长春联通南广场分局,这座建筑还将屹立继续在南广场的南端,见证这座城市,一页页新的历史。(作者:郭帅

电话局_副本.jpg

  参考资料

  房友良  《长春街路图志》 

  沈 燕  《伪满遗址》

  杨 宇  《长春近代建筑图鉴 1932-1945》

  《吉林省志·新闻事业志·广播电视志》《长春市志·广播电视志》

  初审:曹淑杰   复审:张彦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