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识,曾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74699
这个标识,曾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7469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这个标识,曾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

2025-08-29 16:18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长春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的展厅之中,“三地三摇篮”红色标识的史实和实物首次集中展览,让人们更深切地认识到这片土地曾书写过的辉煌篇章。

  在这次展览中,站台的玻璃后,一块具有历史意义的标牌静静地躺着。它,曾经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启……

东风车标.png

展厅中展示的“东风”车标

  2024年,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全国汽车产销量已经连续16年保持全球第一。

  而追溯新中国成立之初,新中国的汽车工业几乎还是一张白纸,毛泽东主席曾形象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承载着共和国大力发展机器制造业、现代技术装备的重要使命,在长春的西南日本昔日细菌部队的残垣断壁间,第一汽车制造厂拔地而起。

  这个工厂,曾有一个代号“652厂”。

  据说,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是6.52亿人,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为这座工厂的诞生贡献出了一份力量。

  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卡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总装下线。这是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中国人不能批量制造汽车的历史,就此画上句号。

  1958年2月13日,毛泽东主席来到一汽视察时,曾语重心长地对陪同人员说:什么时候,能坐上我们自己造的小汽车呀

  这,也是那时全国人民共同的期盼。

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一汽  资料图片.png

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一汽  资料图片

  在第一辆卡车诞生之后,第一辆汽车何时能够诞生,牵动着国人的心。

  在那个年代,一汽的设备还很落后,经验也很欠缺,为了尽快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汽车,人们只能采取各种“土办法”:没有场地,就在卡车总装配车间用玻璃隔出一块空间;造车身没有模具,整个车身的制造,几乎完全靠钣金工师傅们采用手工工艺,一锤锤地敲打成形……

  在参考样车的基础上,设计人员对这辆轿车的车身进行了许多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车头,一条矫健的龙,成为这台轿车最引人注目的焦点。负责绘制首张汽车结构剖视图的吕彦斌回忆,东风轿车的车标是一条龙,这是孟厂长的主意(孟少农,时任一汽副厂长)。为了设计这个车标,我拿着胶卷跑到北京故宫、颐和园和北海这些地方找龙,还求教过梁思成和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

矫健的龙.png

轿车前方装饰有一条身姿矫健的龙  资料图片

  第一辆“东风”轿车的车标是一条“银龙”,而后期生产的“东风”轿车车头标志则改为一条金色的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

  除了这条龙之外,车身侧面镶嵌着毛泽东主席书写的“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车身后尾灯为中国古代宫廷中使用的红纱灯造型,俗称“宫灯”。

  座椅面料采用了真丝东风锦、双凤锦和云暮锦,顶棚采用天鹅绒装饰,地板上铺的是民族图案羊毛地毯。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民族特色,更令人感到亲切和自豪。

  在全厂夜以继日地努力下,1958年5月12日,我国第一辆“东风”牌轿车试制成功,命名为“东风”CA71轿车。

  “东风”这个名字,取自毛泽东主席对于国际形势的一个著名论断:“东风压倒西风”。“CA”为生产厂家一汽的代码,“7”为车辆类别代号,代表轿车;“1”就表示第一代车型。

  东风CA71轿车制造完成后,便接到党中央指示,由火车装运至北京。1958年5月14日,当“东风”轿车驶下月台时,站台上的旅客立刻赶来围观、欢呼。

“东风”轿车驶出北京站 资料图片.jpg

“东风”轿车驶出北京站 资料图片

  当时“东风”轿车车头的标志不是汉字“东风”,而是拼音“DONG FENG”。

  后按照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同志的建议,为了突出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轿车,更换为汉字。

  时任饶斌厂长秘书的李岚清同志回忆:拿到字以后如何雕刻制作呢,我们立即在东安市场附近,找到一家能打造金银首饰的铺子,一位老师傅说能做,但必须是纯金的,因为别的金属太硬,用手工无法雕刻。这时,我又在灯市口附近找到一家汽车修理厂,请老师傅把8个拉丁字母拆卸下来,用腻子把洞眼补好,上底漆磨平再上同色油漆,最后把雕刻好的东风两个汉字,镶嵌在车头上,老师傅们为此忙碌了大半夜,他们的工作热情、高超技艺和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使我们深为感动,同时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国产首辆轿车的自豪和钟爱。

展厅中展示的“东风”车标.png

展厅中展示的“东风”车标

  这辆充满中国元素的汽车,成为当时街头的焦点。吕彦斌回忆:尾灯用宫灯,前头是龙,两边是毛主席的题字,再加上“东风”两个中国字,这样一辆车行驶在大街上,人们看了都非常高兴,以前他们还没见过有中国字的车呢。

  当时正值八大二次会议期间,1958年5月21日下午,毛泽东主席与林伯渠同志在怀仁堂后花园观看并试乘了这辆车,他对聚集在周围的代表们笑着说:坐了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

毛泽东主席观看“东风”轿车  资料图片.png

毛泽东主席观看“东风”轿车  资料图片

  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东风”CA71轿车总共生产了30辆,最终未批量生产。

  不过,它的诞生却为制造“红旗”高级轿车,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58年6月30日,一场轰轰烈烈的试制战役全面打响。当时的技术人员对豪华汽车的制造还处于摸索阶段,他们借来了一辆克莱斯勒“帝国”高级轿车作为参考样车,进行测量、仿制与改进,技术人员将这辆轿车拆解开来,发现里面的零件都非常复杂,铸造难度极高。

  于是,全厂的工人都被找来,在一汽厂区的中央大道,工人们就像逛庙会一样,轮流观看拆解下来的零件,谁要是觉得自己能做出来哪个零件,就当场签署协议负责这部分零件的制造,仅仅用了几个小时,三千多张手绘图纸以及零部件被一抢而空。

  除此之外,为了充分掌握豪华轿车的设计、生产,凯迪拉克、林肯等豪华轿车也被作为了研究对象。

  1958年8月1日,经过33天夜以继日的奋战,编号为“CA72”的第一辆“红旗”高级轿车,终于试制成功。

  尽管在设计过程中参考了国外的成熟案例,但车身的外观却融入了许多原创的设计元素:车前格栅采用中国传统的扇子造型,庄重大方;车的后灯则采用了大红宫灯的外观,显得别具一格。这些设计也奠定了此后红旗车型主要的设计语言。

  1959年,一汽将36辆“红旗”轿车分批运送到首都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庆典。当第一代红旗轿车通过天安门接受检阅时,无数国人深感振奋。红旗轿车作为“国车”的印象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深入人心。

1959年,“红旗”轿车在十周年国庆庆典现场  资料图片_副本.png

1959年,“红旗”轿车在十周年国庆庆典现场  资料图片

  为了这场展览,中国一汽搬来了许多“家底,”从建厂初期的文献档案、文件到东风轿车的车标,还有红旗牌轿车的车标、尾灯。

  凝视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展品,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吉林工业的过去,更是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以及一个民族工业崛起的传奇。

车标车灯_副本.png

本次展览展出的“红旗”轿车标志及尾灯

初审: 曹淑杰   复审: 郭帅   终审: 陈尤欣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