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年前的今天,打响吉林人抗战第一枪!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0601
九十四年前的今天,打响吉林人抗战第一枪! 文史-关东文脉 曹淑杰 3980601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关东文脉 > 文史

九十四年前的今天,打响吉林人抗战第一枪!

2025-09-19      来源: 吉林文脉微信公众号

  以往,人们提起抗日战争时期长春的历史,最容易联想到的是它曾经沦为伪满洲国首都,完全忽略了长春军民反击日本侵略者的英勇行为和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

  而真实的情况是,在“九一八”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北城市的过程中,长春守军的抵抗给日军造成了自开战以来的最大伤亡。

  1931年9月19日,长春的那场壮烈抗争,打响了抗日战争中,吉林人反抗侵略的第一枪。

南大营_副本.jpg

长春南大营旧址陈列馆正门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前,东北军在长春主要驻地是南岭兵营和宽城子兵营。

  南岭兵营驻军包括独立第671团2350人,团长任玉山;独立炮兵第19团1370人,团长穆纯昌,以及配备8辆汽车的辎重兵970人。宽城子兵营驻军为独立第22旅663团第2营650名官兵,中校营长傅冠军。此外,城内还有省防军马锡林团一个营320余人。

  日军长春守备队主要驻在满铁附属地内的驻屯军军营,俗称西大营(现西广场附近)。最高指挥官为第2师团第3旅团旅团长谷部照俉少将。第3旅团下辖4、29两个联队,第4联队驻长春,下辖2个大队6个步兵中队,1000人左右,联队长为大岛陆太郎大佐;29联队驻沈阳,九一八事变中,就是这个联队占领了沈阳城。

  大岛陆太郎出身显赫,且与中国渊源颇深,其养父大岛义昌大将是甲午战争中日军先锋,由此被封子爵,前后历任关东总督、关东都督。大岛陆太郎继承养父爵位,在调任第2师团前曾是天皇侍从武官,倍受重用。

  

  1931年9月19日凌晨0时30分,谷部照俉接满铁电话,得知沈阳发生冲突,随即命令第2大队大队长黑石武城少佐指挥所属5、7两个中队和一个重机枪小队前去南岭兵营,任务是破坏东北军的36门野炮,他担心“炮弹如连续从相距仅一里半的地点袭来,则附属地无疑将化为灰烬。”同时,他还命令大岛陆太郎率第1大队的1、2、3中队及机关枪中队搭乘火车增援沈阳。

  3时10分,又接本庄繁命令,要求暗中准备攻击中国军队,不久后再次接到电话,得知沈阳已得手。谷部照俉旋即改令已登上火车的大岛陆太郎放弃增援沈阳,改去进攻距离较近的宽城子兵营,并下令公主岭骑兵第2联队火速来长。

  阴差阳错下,只驻东北军一营的宽城子遭遇了日军主力,而驻扎东北军主力的南岭兵营,对手却是一支偏师。

  4时30分,宽城子兵营哨兵发现营地以南300米外的开阔地上,有大批日军集结。

  接到报告后,营长傅冠军以为又是日军演习。做出如此误判并非颟顸,因为当时所有人都这么想。据时任特警长春公署署长孙佩琛回忆:“因7月间驻长日本军第4联队两次演习实弹射击,前后持续4星期,已成习惯,未以为怪。

  傅冠军可以说是久经战阵。时年47岁的他,是张学良在东北讲武堂同届不同科的同学,调任宽城子兵营前,曾任东北军海军陆战队某大队队长,参加过对苏联“三江口战役”。当时《盛京时报》曾夸赞傅冠军在长部队“军纪、风纪素来严肃”。

傅冠军_副本.png

傅冠军

  傅冠军起身,开门,准备前去与日军交涉,却听得“叭”的一声,一颗子弹飞来,他应声倒地,成为中国抗战中第一位牺牲的将校级军官。牺牲前,他留给战友们的最后一条命令是:退让则可,缴枪不行。

  据孙佩琛描述:“不料霎那间,该队经行开抵我后院,开放机关枪实行射击,当时弹如雨注,危迫万状。”

  宽城子兵营一时间群龙无首,大岛陆太郎见状命令守军立即缴械,否则一律枪杀。他得到的答复是从营房窗口射出来的雨点般的子弹。

  “九一九”长春抗战由此打响。

  突如其来的还击,让最先冲进营房区的日军士兵横尸当场,其余则被赶了出来。

  4时50分,日军大举进攻。

  宽城子守军在没有统一指挥、没有重武器,连人数都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他们以坚固的俄式营房为依托分散抵抗,把棉被浇水覆在窗沿上防弹,硬生生把人员装备训练均胜于己的日军挡在门外。

  日军连续伤亡,大岛原本设想的奇袭只好变成强攻。

  宽城子兵营靠南是三栋长长的营房,以东、以南都是庄稼地,西、北面是俄国人宿舍、住宅、俱乐部之类。所以大岛只能从东、南两面进攻:他以3中队为右翼,2中队一部居中,1中队为左翼,同时向东北军三个建筑物发起进攻。

  俄式建筑墙体足有50厘米厚,且周围没有遮蔽物,东北军射击便利,日军进攻频频失利。

日军进攻宽城子兵营(一说为南岭兵营)间歇.png

  日军进攻宽城子兵营(一说为南岭兵营)间歇

宽城子兵营遗址.png

宽城子兵营遗址

  5时刚过,黑石大队也赶到了南岭兵营,这时天已经亮了。

  南岭炮兵团三个营房在北,东西横列;步兵团三栋营房在南,南北纵列。日军突击目标是西北角炮1营,营地西北是高粱地,日军在高粱地里隐蔽,派尖兵前出侦察,尖兵搭起人梯爬上围墙,发现东北军士兵刚起床,毫无防备。尖兵落地后用铁镐砸开大门,日军蜂拥而入。

  炮1营将士仓促迎战,利用各种掩体进行反击,经1个多小时激战,于6时40分撤离,炮1营营房失陷,12门大炮被毁。

  黑石重新集结兵力,部署第5中队从北侧,第7中队从西侧向炮2、3营发起进攻,佐佐木少尉机枪小队两挺重机枪在兵营西门附近,第7中队平冢小队向步兵671团方向警戒。

  任玉山、穆纯昌边应战,边向熙恰请示:“日军突然包围我军防地,悍然开枪射击,为自卫计,请准予还击,否则无法维持军心。”熙恰复电:“上方已请示过中央,坚不许还击,恐惹起国际交涉,教士兵们听候命令。”

  然日军围攻甚急,机枪声迫击炮声不绝于耳。愤怒的炮营士兵违令砸开军火库,取出弹药,凭借围墙、门窗、壕沟与敌激战,但因连续冲锋3次均未能冲出。炮兵3营营长张福瑞命令将山炮当做平射炮使用,连发10余枚子母弹,日军伤亡10余人,攻势暂缓。炮营得以安全撤出。

民国时期的长春南岭大营炮兵第十团部正门.png

民国时期的长春南岭大营炮兵第十团部正门

日军进攻671团示意图.png

日军进攻671团示意图

  8时30分,日军公主岭独立守备队赶到——这支部队原是要增援沈阳的,在得知沈阳战事结束后只派了一个小队去奉天,把主力(含2、3中队)交大队长小河原中佐率领赴长增援。小河原自行决定增援南岭。

  8时30分,宽城子兵营在整整激战了4个多小时后,日军才勉强突破兵营东南角。但因入口狭窄,被守军火力封锁无法深入。

  激烈交火中,日军伤亡不断,连“肉弹冲锋”也被打退。

  9时,孙佩琛和宽城子军警稽查处处长孙仁轩带着熙恰不准抵抗的命令来向2营喊话(时吉林省主席张作相在锦州为父治丧,熙恰为最高军政长官)。2营官兵拒不接受,继续抵抗。孙仁轩劝降未果,在回来的路上反遭日军炮击负伤。

  日军小队长熊川威组织第二次“肉弹冲锋”,迂回到营房背后,本以为得手,没想到又被打退,成为殒命中国战场的第一位日军军官。

  大岛下令打起联队军旗,亲自上阵迫近到散兵线后100米督战,可还是没用,日军继续被死死压制。

  10时,南岭日军第二轮攻击开始,重点打击671团:黑石大队袭击671团西侧,小河原大队迂回袭击671团东南侧。守军第1、2、3营和机关枪连依托工事顽强抗击,日军很快陷入困境——黑石大队被困在练兵场西侧白菜地里无从隐蔽,伤亡巨大,好不容易冲到营房边,双方距离4米隔路互扔手榴弹,671团将士死战不退,拼杀激烈。

  小河原大队2中队迂回冲到671团机枪连和弹药库一带,遭守军300人左右强烈阻击。3中队只有69人,骄狂的仓本中队长居然同时对东北军3个营房发起攻击,还留下1个小队作预备队,结果冲到第一线时只剩下30多人,投入预备队后依然毫无进展。

  11时左右,仓本中尉中弹毙命。

  中国守军趁机发起反冲锋,还俘虏了日军伤兵。小河原匆忙把通信班拉上战场,最后以步兵炮队长前市冈大尉阵亡,小河原左腿重伤的代价,好不容易打退反击。

  10时5分,宽城子方向日军赶来助战的3门大口径平射炮到位。

  2营没有重武器,在日军大炮轰击之下,房倒屋塌,伤亡剧增。

攻打宽城子兵营的日军炮兵.png

攻打宽城子兵营的日军炮兵

  至此,2营官兵已坚持抵抗了6小时40分钟,在内无弹药,外无援兵,又不断被上峰斥责的情形下,于11时10分,除一部不愿缴械向北突围外,其余386人被日军缴械。

  据日军统计,此战日军战死24人,伤33人,东北军阵亡70人。

宽城子兵营战后.png

宽城子兵营战后

宽城子兵营将士被解除武装.png

宽城子兵营将士被解除武装

宽城子兵营战后,死难的中国士兵衣服都没穿好.png

宽城子兵营战后,死难的中国士兵衣服都没穿好

日军在宽城子兵营2营营长傅冠军遗体前合影.png

日军在宽城子兵营2营营长傅冠军遗体前合影

  11时20分,日军骑兵第2联队赶到长春增援南岭战场。

  下午2时,第4联队主力在宽城子战斗结束后也前来增援。

  随后,谷部照俉率领独立守备队最后的班底第4中队也亲赴南岭——日军增至1300余人。

  熙恰撤退命令不断,加上重武器库被日军封锁,南岭守军枪弹不济,只能分三路撤退:任玉山率两个营从日军第2、3中队中间穿过脱离战场——这个方向的小河原部被打残,无力追击;炮团仅携带轻武器退往市郊40余里的新立城;671团剩余第2营一部地处东北角,无力突围,被缴械。

  南岭之战历时9个半小时,至下午4时结束,日军进占南岭营房,将最后20余门野炮爆破。

  此战,日军统计战死42人(军官2人),伤56人(军官3人);小河原大队战死38人,重伤30人,其中第3中队战死三分之二,重伤19人,几乎全灭。中国军队伤亡总计200余人。

被日军炮火毁坏的南岭兵营营房.png

被日军炮火毁坏的南岭兵营营房

南岭兵营被日军炸毁的炮兵营房和大炮.png

南岭兵营被日军炸毁的炮兵营房和大炮

南岭兵营激战中被日军杀害的东北军士兵.png

南岭兵营激战中被日军杀害的东北军士兵

 尾声

  战后,关东军对长春南岭战斗做出这样的评述:“长春南大营战斗,是满洲事变中,关东军遭遇的最激烈的抵抗。

  关于傅冠军,能找到的资料有限,只知道他字凯臣,奉天北镇县人,生于1884年。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同学回忆》中有同学这样回忆:“傅冠军是一名特别正直,反日思想特别强烈的军官,日军绝不会让这样的人留下来的。”

  1931年9月21日上海《申报》报道如下:

  “二十日晨,长春火势仍炽,交署县府公安局均被焚毁……县长马仲推,县公安局长鲁绮,及全市警察皆被虏,长春县城被焚毁,守备队司令部已移设华街,我国驻军傅营长阵亡,全家老幼十七口,均遇害,五龄子为剖腹惨死。”

  南方某报记者在战后到宽城子兵营调查,报道战后情形极惨烈——

  本月20日早7时20分。见我军营之围墙已化为焦土,而东西南北各兵士宿舍,亦被炮击崩塌。营内我军之死尸,有裸体者,有半裸者,有穿上衣而未系纽者,有只着下衣而未系带者,有缺一腿者,有胳膊破去者,血迹淋漓,腥气冲鼻,横三纵四,仰卧侧背。其惨烈情况,令人鼻酸,不觉泪下……

  1931年9月24日《盛京时报》刊载了长春此战63名烈士名单,9月29日又报道,长春两个战场“共埋尸171人”,这是中国14年抗战史上第一批血洒长春的烈士。

  整个事变,日军统计共战死200余人,仅在长春半天就战死67人,即便日后闻名全国的马占山江桥抗战,日军承认的战死人数也没这么多,后来的中央军古北口南天门血战8天,日军承认战死人数不过80人。

  “九一九”长春抗日,只是一个开始。

  事变后,原东北军卫队团团长冯占海和原25旅旅长张作舟先后通电抗日,成为我国最早通电抗日的将领,吉林境内义勇军风起云涌。经历南岭之战的671团余部在团长任玉山率领下退往现长春二道区稗子沟一带,几经辗转后加入冯占海部义勇军。此后,冯占海联合吉林绿林成立吉林救国军,战蛟河、战拉林、保卫哈尔滨、收复榆树,一年内发展到10余万人,甚至在1932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一周年之际,大举反攻吉长两市,虽功败垂成,但举国震动。那时有一副只有上联没有下联的绝对流传全国:“一马占山,二马占海,山海关外,翻山倒海!”

  被迫降日的671团2营,于1932年秋接受中国共产党策反,于1933年5月28日起义,加入南满游击队,重新走上抗日道路。

  全面抗日阶段,由冯占海吉林救国军改编成的国民革命军第91师,在关内同样连番血战,直到武汉会战,一万八千吉林子弟血洒万家岭沙场,副师长王锡山成为那场大捷中唯一阵亡的中国将军。

  而在吉林省内,那一簇从长春燃起的抗日烽火,迅速燎原至白山黑水,从义勇军接力至伟大的抗联,前赴后继,再未熄灭!(作者:赵薪

  参考资料:

  《长春市志▪军事志》

  《“九一八事变”资料汇编》

  《往事》2015年增刊

  《盛京时报长春资料选编》(民国卷1916-1931)

  《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一期同学回忆》

  初审:曹淑杰   复审:郭帅 终审:陈尤欣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